说到社会领域活动,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可能就是社会交往,但是其实社会领域的核心经验一共有五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即我是谁,在指南中表现在自尊、自主、自信的表现
二、人际交往,这在指南里表现的是愿意交往;能友好交往
三、亲社会行为,即对社会报有信任,对未来有信心和乐观主义态度。其反面是反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比较恐怖,可能会引起犯罪。
四、社会认知,即对家庭、班级、社会规则的认识及遵守。
五、归属感,即儿童与集体或有相同特征的群体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这一方式成为社会的一员,进行着社会化过程。如我是中国人这样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幼儿社会发展的五个核心经验,那么我们要怎样去培养孩子的这五个核心经验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学相关内容。如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有个体、家庭、社会三个大的因素。其中个体因素就包括了孩子的性格、性别、血型、年龄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在了解幼儿心理、思维、年龄特征等基础上,才能对一个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是否适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如,小班孩子更多的是自己独自玩、开始萌发与他人交流玩;中班儿童重要事联合游戏,就不能要求他们必须要合作;大班儿童已经能进行合作,游戏也以合作游戏为主,所以我们在游戏回顾和计划的时候甚至是请小组小朋友共同进行。
其次,根据儿童不同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内容及开展方式。如小班小朋友更多认识自己以及与周边朋友、亲人的关系等;中大班幼儿可适当拓展范围和内容,如拓展到幼儿园何社会等,内容也可以从具体到抽象。
最后,开展方式是情感在先、行为在后、认知跟随。这可能和我们以前以为的先认识,再用行为来激发情感是相反的。其实想想不难理解,我们都是先在情感上感知了,然后激发行动,在行动中提升认知。
每个领域都有很核心的内容与实施方式,它可能和我们的《指南》在划分的维度上有所不同,但是仔细分析和对照,内容是一致的。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更多是融入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牢记核心经验,才能抓住生活中的每个契机灵活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