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李然
近日,作家王兆军的最新长篇力作《蚂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作品是20世纪上半叶鲁南地区乡村社会微观历史的再现,以今天的视角重现昨日乡村人物的精彩,有《清明上河图》的意趣和蒲松龄聊斋文化的况味。
精微描摹20世纪上半叶升斗小民的生存状态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介绍,长篇小说《蚂蚱》描绘了1900-1949年,鲁南地区跨越半个世纪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一个旧制度废弛瓦解而新制度、新文化尚未成型的特别时期,蝗灾、匪情、乡绅文化的消亡,以及城市工业品的流入等,为蚂蚱庙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冲击。
在时代的转折处,作者的视角始终定格于乡村微观社会。透过大量口述调查和对资料的审慎选编,他将镜头瞄准了“蚂蚱庙”这个小村,以细致的体察和“散点透视”的笔触,为读者精微地描摹了一个时代之下,升斗小民的生存状态。
小说中,作者刻画了几十位个性鲜明的人物,以其生动的生活细节和跌宕的个人命运,展现乡村历史的变迁。其中,有的人先知先觉,以不变应万变;有的人蒙昧麻木,被动接受潮流的冲击;有的人顺应趋势,随时变换角色定位;有的人抱残守缺,只能在“乡愿”梦想的破裂处遁入烟尘……
“以小切口看见世界,自深渊看见光!”
王兆军,山东临沂人,曾任《报告文学》编辑部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有长篇小说乡下人三部曲《白蜡烛》《青桐树》《红地毯》;散文集《皱纹里的声音》;长篇纪实文学《问故乡》及随笔集数部。
王兆军的长篇纪实文学《问故乡》问世后反响强烈。基于对乡土的热爱,以及对自己丰厚阅历的审视,王兆军于2015年创办了东夷书院,努力兴办乡村教育,弘扬中华的文学、历史、思想和哲学,旨在传承传统文化。以东夷书院为根基,王兆军远离城市的喧嚣,深入乡村、基层,展开了长达十年的田野调查,获取并整理了丰富的历史资料,这成为他研究、反哺乡村和乡村文化的宝贵素材。
鲁迅文学奖得主、文学评论家夏立君评价《蚂蚱》是“以小切口看见世界,自深渊看见光!”临沂大学文学院邢斌则这样评价《蚂蚱》:“农民尚未收割庄稼,蚂蚱已经收割生命。瞬息间,宿命的镰刀落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