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儒释道三者的集大成者,其以儒学为根基,广泛地吸纳了道家和佛学的思想,所提出的心学思想,成为了儒家一个重要的思想光辉。而王阳明的一生就是实践他自身思想的过程,是一个真正的“三不朽”的人物。而要论及他的主要贡献,可以从他的心学思想方面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心即理也”;其二是“知行合一”;其三是“格物致知”;其四是“心外无物”。一、“心即理也”
“心”是谓“本心”,是超脱于血肉之上的精神状态,在王阳明看来,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受到“本心”所控制的,一切行为也是发端于“本心”的,因此,“本心”就成为了一切理学的源头,要想有所获取,有所感悟,就需要关照“本心”,从中去进行探索。
二、“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王阳明的思想,也是他一生所实践的内容,王阳明将知与行合为一体,认为行要依靠知进行指导,而知需要行作为一种依托,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融合。
也正因为有了这种理念,王阳明希望人们能够表现出对善的取向,以及独立的求知精神,这种理念是超越时空,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受用的。
三、“格物致知”
在王阳明十六岁“格竹子”的实践失败之后,王阳明产生了对于朱熹“格物”思想的怀疑,因此他在日后提出了与朱熹截然不同的“格物致知”的理论,作为一种实践上的引导,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强调着对于“本心”的影响和意义,需要在实践中让事物变得合乎本心,变得合乎天理,将格物和致知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