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大赞语文"↑亲情关注!
水浒好汉的绰号
赞曰
江湖,有龙也有鱼,还有鱼钩。
水浒好汉的绰号
“绰号”即“外号,诨号”。该词最早出现在元朝,是在蒙古语影响下产生的词,其词源是蒙语的“col”,读作“绰”,意为“外号”。在元之前,汉语中一直沿用外号,诨号等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绰号是一种的特殊的称谓语,即外号,是别人赋予的本名以外的另一种称呼。它利用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和熟知的客观事物,在普遍认同的语义条件下,采用联想的方式,将某个人与一定的称呼联系在一起,加以形象化,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绰号是一种描述性词汇,是对人物所作的一种重新命名,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水浒好汉人人都有绰号(宋江有四个绰号),丰富多彩的人物绰号是《水浒传》一大特色。排座次时的“天降石碣”上,好汉们的绰号甚至还在人物的姓名之前,是人物的标志性符号。这些绰号或生动地刻画人物状貌,或传神地揭示人物个性,或准确地交代人物本领、出身、职业等信息,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不能代表那个历史时期的绰号全貌,但依然清晰地反映了作者和作品的文化选择、审美观念,而且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民众的心理需求、道德趋向甚至政治倾向,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根据绰号反映的内容,《水浒传》中好汉们的绰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描绘体貌特征类
不患丑患无特点
如,豹子头林冲(“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花和尚鲁智深(五台山净发为僧,背上有花绣)、美髯公朱仝(“有一部虎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似关云长模样”)、青面兽杨志(“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九纹龙史进(肩膀胸膛共刺了九条龙)、赤发鬼刘唐(“鬓边有搭朱砂记”)、玉幡竿孟康(“长得长大白净,一身好肉体”)、鬼脸儿杜兴(“面颜生得粗莽”)、紫髯伯皇甫端(“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中箭虎丁得松(“面颊连须都有疤痕”)、独角龙邹闰(“天生一等异相,脑后一个肉瘤”)、丑郡马宣赞(“面如锅底,鼻孔朝天,卷发赤须,彪形八尺……郡王招做女婿。谁想郡主嫌他丑陋,怀恨而亡”)、白面郎君郑天寿(“生得白净俊俏”),如此等等。
揭示性格品质类
有人品才好混江湖
如,及时雨宋江(“平生只好结识江湖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向他求钱,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黑旋风李逵(“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天真爽直、卤莽急躁)、霹雳火秦明(“性格急躁,声若雷霆”)、急先锋索超(“为是他性急,如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拼命三郎石秀(“一生执意,路见不平,便要去舍命相助”)铁面孔目裴宣(“极好刀笔,为人忠直聪明,分毫不肯苟且”)、独火星孔亮(“因他性急,好与人厮闹”),如此等等。
突出本领特长类
江湖中技不压身
这一类绰号或用龙、虎等动物,或用古代英雄人物,甚至神鬼名号来比拟衬托,或直接赞美其过人之处……突出人物的本领。如,智多星吴用(“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神行太保戴宗(“为他有道术,一日能行八百里”)、入云龙公孙胜(“学得一家道术,善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没羽箭张清(“善会飞石打人”)、神机军师朱武(“精通兵法,广有谋略”)、神火将军魏定国(“精熟火攻之法,上阵专用火器取人”)、圣手书生萧让(“会写诸家字体”)、神算子蒋敬(“颇有谋略,精通书算”)、鼓上蚤时迁(“飞檐走壁……身软身轻”)、混江龙李俊(“有翻江倒海的本领”)、小李广花荣(“百步穿杨神臂健,弓开秋月分明。雕翎箭发迸寒星”)、八臂那吒项充(“能使一面团牌,牌上插飞刀二十四把,百步取人,无有不中”),如此等等。
交代身份职业类
与本领特长有交集
如,神医安道全(“肘后良方有百篇,金针玉刃得师传。重生扁鹊应难比”)、菜园子张青(“孟州光明寺种菜园子”)、行者武松(“行者”装扮)、船火儿张横(“梢公”“船工”,一说是“船工头领”),如此等等。
提示惯用兵器类
官府将帅多虚名啊
如,大刀关胜(“使一口青龙偃月刀”)、双鞭呼延灼(“使两条铜鞭,有万夫不当之勇”)、双枪将董平(“善使双枪,人皆称为双枪将”)、金枪手徐宁(“金枪法、钩镰枪法,端的是天下独步”),如此等等。
当然,上述分类只是一个参考框架,并不能涵盖108好汉的全部绰号,且相互间也有交集(如“花和尚”“黑旋风”“铁面孔目”“摸着天”“神火将军”等等)。
争 鸣
对水浒诸好汉绰号的理解中,有的尚存争议。谨选几例:
1.“呼保义”。是水浒故事留传下来的绰号。在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及《大宋宣和遗事》中,他都使用“呼保义”,而不见“及时雨”的称呼,所以说,这是较早水浒故事的遗留。但是,这个绰号的具体含义,我们已不十分清楚,现在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保义”应该是保义郎的简称,是宋朝级别比较低的武官。但是加上这个“呼”,是表示什么意思呢?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里只是简单地说,“不假称王,而呼保义”,推测起来,大概是说宋江本可以称王称霸,可他没有用僭号,而只自称保义郎,以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这是值得称赞的。有的读者进一步指出,“‘呼保义’更是梁山泊好汉的思想核心。……当然,《水浒传》中的‘义’,是与‘忠’分不开的,保‘义’,亦即保‘忠义’。‘替天行道’就是‘忠义’的产物。保‘义’是宋江的思想,也是梁山泊义军的指导思想,表现了《水浒传》一书的主题。”
2.混江龙。李俊绰号“混江龙”,确实有“水下功夫了得,能翻动江河”之意。很多读者将“混江龙”解释为可以像龙在水中一样游刃有余。据专家考证,其实,宋时的“混江龙”本是一种刷荡沙泥的治河工具。史书记载,该器具“木质,径一尺四寸,长五六尺,四面安铁叶如卷发,重凡三四百斤,沉入水底,以刷荡沙泥。”
3.病关索、病尉迟、病大虫。用“面貌微黄”“淡黄面皮,犹如病状”来解释“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可以理解,但用“病大虫”(生病的老虎)来称呼薛永,就明显不通了。据前人考证,“病”是宋人口语,有“赛、竞”等义,是“比得上、赛得过”的意思。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有“赛关索”之号。……其实“病”为“并”的假借,“病关索”、“病尉迟”、“病大虫”就是“并关索”、“并尉迟”、“并大虫”。“并”的意思是“完全一样”。也有读者指出,这里的“病”并非疾病的“病”,而是使动用法,“使……病”,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有超过、赛过的意思。“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病尉迟”就是超过尉迟恭,“病大虫”即比老虎还厉害。
4.黑旋风。李逵是一个“黑凛凛大汉”。一些报章把“旋风”解释为“行动迅速,像旋风一样快”。其实,《水浒传》的“旋风”指的是宋代时的一种火炮,引信点着便可发炮。当时民间俗语曰:“神仙难躲一溜烟”,故将这种火炮命名为“旋风”。书中之所以称李逵为“黑旋风”,一是说他肤色黝黑,二是说他脾气暴躁,像火炮一样“点火就着”。
5.浪子。燕青“仪表天然磊落”,是“风月丛中第一名”,因而绰号“浪子”。但在《水浒传》中燕青不仅没有拈花惹草,还能坐怀不乱,没有“浪子”行为。在元杂剧中,燕青的形象是习性放浪的,与“浪子”的绰号相符。这是因为在《水浒传》中燕青成为卢俊义的仆人,也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燕青“机巧心灵,多见广识,了身达命”,却是三十六星之末,所以这些风流潇洒的事情也就删去了,《水浒传》中燕青并不符合“浪子”的绰号。
6.一丈青。学界对“一丈青”的所指,一直有争议。如,国学大师余嘉锡先生认为“一丈青”即“英姿飒爽,颀长美貌”,石麟教授也持此观点。严敦易先生和袁世硕教授则说“‘一丈’喻其长,‘青’则是指一身花绣的颜色”,他们强调“一丈青”着重于表现俊俏风流。曲家源先生认为“‘一丈青’是说扈三娘身材很高”,胡斌先生也说:“‘一丈青’最确切、最原始的含义,应该是指人物身材‘长大’,并非某位好汉固定的绰号。”李葆嘉教授则认为:“以一丈青为绰号,既以一头尖可刺人喻其性格泼辣难惹,又以其细长喻其身材颀长。扈三娘绰号‘一丈青’兼表其个性与外形。”复旦大学刘洪强教授经过辨析,指出“一丈青”是指性格泼辣、胆大,没有高个子或是漂亮的意思;扈三娘为武林中人,只说其“泼辣”不能形容其性格,扈三娘的性格应该比“泼辣”更进一层,因此刘先生认为“一丈青”是“悍勇”之类的意思。朱国伟先生认为“一丈青”本义为长刀(陌刀、拍刀),“一丈青”刀沉力猛,所以“以其为绰号的女人泼辣、倔强,甚至有些固执,傻乎乎。”
参考文献
1.刘娜.绰号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2.潘东.绰号的意识形态意义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08).131.
3.李杰.略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人物绰号的文化意义[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02).
4.谈爱年 纪云妮 程贤富.宋江绰号漫谈[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16.
5.杨来胜.《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绰号小议[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3(04).36.
6.刘锴.被误解的《水浒》人物绰号[J].高中生.2014(34).32~33.
7.朱国伟.《水浒传》中几个难解绰号索解[J].菏泽学院学报.2007(06).56.+ “一丈青”新考[J].菏泽学院学报.2015(01).11~14.
8.李恩宪.《水浒传》里的那些生冷绰号[J].中学时代.2013(13).46.
9.玉指红颜.被误解的《水浒》人物绰号[J].教师博览.2011(12).53. 王丽芳在《谈人物的绰号》中认为“旋风”指“象旋风一样迅急、猛烈”,还指“他那象旋风一样横卷一切的彻底革命精神”。
10.贾文龙 王晓龙 郑胜明. 宋代为何多“浪子”?[J].读书文摘.2010(07).45.
11.胡斌.“一丈青”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7(01).82~86.
12.刘洪强.“一丈青”含义试析[J]三明学院学报.2009(01).61~64.
关键词:大赞语文
微文推荐
1.2019苏州中考语文解析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