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社图 石涛 纸本水墨私人藏
《莲社图》画的是晋代高僧惠远等在庐山白莲池畔结社参禅的故事。与《十六应真图》相比,人物占的位置和比重更突出,对面目、服饰的细节描写更具体,也就更生动传神,线描同样瘦挺缜密,但更圆熟。山石的画法,也显得老到而有力度,烘染更大胆湿润,凸现了人物在画中的地位,使之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其成熟程度和艺术水平,应在《十六应真图》之上。
《莲社图》的款识,前后共二处,一为画成时的落款,“湘源石涛济道人敬画”题在卷首右下方。一为乙酉年(1705年)重题的长跋,书自己的画语。从款字的笔法及字号的用法上可看出二题并非出于同时。前一题的书法,与我们所见到的石涛三十岁前后楷中兼行,舒撇展捺的一种书体极相似。石涛所称的“湘源”,即湘江之源——广西,这是他的祖籍。他的一方印章“赞之十世孙”正是为怀念那位袭封于广西的高祖靖江王朱赞仪而刻,显赫的出身成了他永远的记忆。这种落款形式在石涛的早中期作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他庚申种秋画的《山水图册》、上海博物馆藏的辛酉七夕所画《山水花卉》册中都偶能一见。不过在石涛的晚年,“湘源”被改成了“清湘”,成了人们习见的石涛字号,“湘源”反不为大家所熟知了。款字的书写特征这一不为人熟知的早年别号,为鉴定《莲社图》提供了又一可靠的依据。
自写种松小像 石涛
太白醉洒图 清苏六明 纸本设色纵204.8厘米横93.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写李白醉洒于唐玄宗(李隆基)宫殿之内,内侍二人挽扶侍应的情景,人物造型准确,李白戴学士巾,面部用工笔描绘,层层设色,白裹透红,表情活脱若生。眉宇间流露出高傲之态,侧目下视被倚的内临。左侧挡着李白身穿白色宽袖朝袍,朱色靴、带,色调鲜明。内侍的服饰作皂帽、青杂色衣,色调灰暗。徒服装色彩明暗度的区别上,视托出李白高昂尊贵的气势。运思十分巧妙,是作者于甲辰(道光二十四年)二月时创稿的名世之作。
苏六明(公元1798—?年),字枕琴,号怎道人,别署罗浮道人,广东顺德人。善人物、山水。画人物师法元人物和清代画家黄慎。多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生动副真。
《清平调图》 清 苏六朋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101.5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绘唐天宝年间,唐玄宗召李白作“清平调”的故事。画面构图完整,有开合之意,人物呼应紧凑。李白神色飘逸,文采气象夺人。此图用全焦墨完成,落笔草草,风致宛然,人物头像似不经意,却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是苏六朋代表作品之一。
五羊仙迹图 清苏长春 纸本墨笔纵178.5厘米横67.5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图中作者自题:“五羊仙骑羊,蝗神骑驴,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则蝗神逐蝗于神,种种兆年丰,九谷遍阡陌,故附祀之。帝高阳苗裔跋。”传说苏姓先祖为皇帝之孙,古帝颛顼,国于高阳,故称帝高阳。
此图有全焦墨完成,落笔草草,风致宛然。人物头像似不经意,欲刻划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徵,是苏长春代表作品之一。
苏长春(生卒年未详),字仁山,别署教圃,广东顺德人。工山水、人物,兼写花卉,用笔构图,自成一家。画风古朴高逸,有金石味。
瑶宫秋扇图 清任熊 绢本设色纵85.2厘米横33.5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工笔写一仕女手执鹦鹉纨扇,姿容秀丽,衣纹线索条刚劲、飘丽,笔致细腻,设色浓丽;人物描写着重刻划动态。左上作者自署“咸丰乙卯清明第三日,渭长熊摹章候本于碧山楼”,钤“渭长”朱文方印。诗堂有李嘉福小楷录《瑶宫秋扇曲》。署年“乙卯”为咸丰五年。
任熊(公元1823—1857年),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曾至上海卖画。工人物、山水和花鸟。人物学陈洪绶,风格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趣味。画有《列仙洒牌》、《于越先贤传》等四种。雕刻成版画面世。
《柳荫仕女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141.7厘米横39厘米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任熊的此幅《柳荫仕女图》画面层次井然,人物欹石,以人的纵向动感破石的横向结构,石又半遮着柳树。这种被表现的物象的相互遮挡穿插,形成了变化的韵律、含蓄而又令人快慰的艺术节奏,进而使这幅简约、单纯的《柳荫仕女图》显得丰富而耐人寻味。
《桐荫抚扇图》 清任熊 绢本设色 纵154.5厘米横41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任熊所作仕女主要继承陈洪绶传统,然有所变革。造型夸张而比例却大致准确。线条圆润而遒劲,出方折之笔,或变为钉头鼠尾描,具更强的装饰性;设色浓艳,呈更多世俗趣味。《桐荫抚扇图》就是这类风格的典型。
《湘夫人图》 清任熊 纸本设色 纵121.4厘米横35.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湘夫人图》画的是《楚辞》中的“湘君”和“湘夫人”。人物的造型、服饰和神态明显接受了古代人物绘画风格的影响。画家用圆转劲利的细线,画出宽袍大袖、长裙曳地、神气高古拙朴、意态飘逸的仕女。
《元女授经图》 清任熊 绢本设色 纵129厘米横41.5厘米 天津人民出版社藏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帝国主义的长枪大炮无情地打开了古老封建帝国的森严壁垒。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艺术家们不能不对自己的创作观念和民族传统进行重新理解。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文人的雅逸、宫廷的富贵、民间的粗俗,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宽容态度融洽和凝铸到一起,成为中国绘画的新的传统—这就是以赵之谦、任熊、任颐、虚谷、吴昌硕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所创造的“海派”绘画艺术。《元女授经图》就代表了这种趋同的艺术风尚。
《临陈洪绶钟馗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纵97.6厘米 横35.6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陈洪绶的人物造型多作极端的夸张变形,躯干伟岸,头大身体小,折射了一种神经质的畸形人格和变态心理。任熊此幅《临陈洪绶钟馗图》正是体现了这种风格。在线条的运用上,也是以圆转细劲为主,神闲意定,舒展自如,极其高古渊穆。图中钟馗骨相奇伟,一手持剑,一手捧爵,似正在驱鬼。
《采药图》 清 任熊 绢本设色
中国绘画的发展,宋代以后,出现了文人、宫廷和民间三支队伍于基本独立体系中纵向嬗递的趋势。文人画重清高雅逸的韵致,宫廷画多富贵靡丽的气氛,民间画尚粗野艳俗的格局。任熊的绘画艺术则是结合了三者,走向趋同的代表之一。《采药图》即体现了这种趋同的审美特征。
《丁蓝叔小像图》 清任熊 绢本设色
此幅《丁蓝叔小像》在线条运用上,以方折的笔势出之,有如屈铁盘丝,方棱出角,一方面强调了装饰趣味,另一方面也多少流露出刻意造作的迹象。人物的音容和神态在这种富有表现力的线条的刻画下得以淋漓尽致地宣泄。
《人物》 清任熊 绢本设色
任熊(1823—1857),晚清画家,字渭长,号湘浦,浙江萧山人。自幼聪慧机智,喜爱绘画,童年时常画灯画,后从师塾学画行像,即画祖宗之像,久而厌之,到杭州谋生,有机会接触许多书画名家,提高了艺术修养。任熊此幅《人物》,笔法圆劲,形象奇古夸张,带有装饰趣味,衣纹如行云流水,铁画银钩等多种描法,流畅而奔放,得顾恺之、阎立本、陈洪绶神髓而别开生面。
《仕女图》 清任熊 纸本设色 纵88厘米横28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任熊与任薰、任颐合称“三任”,加任预,也称“四任”,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他的《仕女图》在设色方面,厚重浓郁,鲜爆活跳,特别是衣纹的折角处小块的对比色,与整体色相比极不协调,但因此也构成了一种特殊的视觉冲击力。
《沽酒图》 轴清任熊 纸本设色 96×44厘米
此《沽酒图》轴,其构图不落常套,画法清新活泼,设色淡雅,笔墨超逸。人物比例协调,形态栩栩如生,衣纹线条“如银勾铁画”而不失流畅,颇有飞动之美。背景虽无远山近水,然而一株古松,由画外伸“脚”探“头”,虬势若龙,不仅使画面生机盎然,给人物以很好的衬托,而且使人遥想画外,产生丰富的联想,即所谓精妙之处在画外想象之中,在任熊为数不多的传世之作中,此《沽酒图》不失为一帧艺术珍品。
《四美图》 清任熊 1852年作
此《四美图》以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变化串联贵妃春掉鸾、西子夏吹箫、貂蝉秋调琴和昭君冬伤梅,别具匠心。而人物画法则对当时“费”“改”一路风气有所突破,创造了一种艳而不俗,工而能写,笔到意随,气完神足的独特画风。其衣纹线条圆润流畅,组织合理,外轮廓线随形贴体,内轮廓线转折自然,生动地表现出四大美女的动感和质感;设色清丽淡雅、简洁纯净,没有强烈的冷暖对比,表现了一种雅逸清幽的意境。
《钟馗插花图》 清 任预 纸本设色
任预(1854—1901),晚清画家。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之子。长期在上海、苏州一带卖画,画艺得到了任薰、任颐和赵之谦的指教。学习文人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风秀出时流,别立疏懒落拓的风趣。历来画家对钟馗夸张而诙谐的面容十分感兴趣,任预在《钟馗插花图》中将粗率武猛的钟馗与千姿百媚的鲜花画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钟馗插花动作的笨拙和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
《为陈文焯画三十小像》 清 任预 纸本设色
任预人物画师承陈洪绶,花卉学宋人双钩法,笔墨豪放,意境新奇,尤善传神。此画是任预为陈文焯三十岁时画的肖像。
《梅花仕女图》 清 任预
任预曾生活在社会底层,目睹帝国主义的蹂躏和上海殖民地化,因而在一些创作中颇多针砭寄情之作,蕴含了一定的思想性。《梅花仕女图》用圆劲方折的线条表现出仕女的清秀纤细,作为背景的梅花则用没骨法晕染,在一种迷蒙中映衬出仕女的秀雅清丽。
《碧荫轩主人小像》 清 任预 纸本设色纵127.7厘米横60.6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任预在肖像画方面有突出的成就,他所描绘的肖像,以逼肖写神著称,深受时人喜爱。此幅《碧荫轩主人小像》,即是受碧荫轩主人托为其绘的肖像。画中衣纹勾勒精练,表现了潇洒飘逸的线条美,除了发挥传统笔墨人物画技巧,还适当地吸收西洋画的光影效果,而且敷色淡雅,很是传神。
《叱石成羊图》 清 任预 纸本设色 纵103.9厘米横48.2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任预的人物画取材很广泛,神话传说、道释故事等,都是他表现的主题。他的人物画融合中西,钩线后,用色深染,深线浓淡,显然受到水彩画的影响,人物略施薄彩,用笔简练似速写,这在当时无疑具有创新意义。此画以粗笔浓墨写之,遒劲自由而不失法度。以干笔破锋皴擦粗写人物,很是生动传神。
《牡丹仕女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纵101.9厘米横31.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任薰自幼受父兄影响,喜爱绘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从其习画。《牡丹仕女图》描绘了一瘦弱清丽的女子,其娇嫩妩媚的风姿与雍容华贵的牡丹一样,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蔡文姬》 任薰 纸本设色 纵145.5厘米横39.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他的画承父兄,人物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此幅《蔡文姬》用方折有力的线条描绘了才女蔡文姬的形象,将其聪慧而富有正义感的内在品质表现得生动传神。
《吹箫引凤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纵145.5厘米横39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任薰擅画人物,在人物画方面具有杰出的艺术天分。《吹箫引凤图》藉妩媚清俊的吹箫仕女的形象,表现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也传达了画家内心对于美好的一种向往。
《灯下沉思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纵130厘米横33厘米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任薰的人物画同任熊一样,受陈洪绶影响很深。人物造型夸张而不乏写实倾向,力透纸背,很有艺术表现力。《灯下沉思图》描绘一淡妆女子,在灯下陷入沉思的娇丽姿容,那中蹙眉凝神的模样很是惹人爱怜。
《麻姑献寿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纵172厘米横81.5厘米 江苏省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据葛洪《神仙传》,麻姑修于牟州姑余山,姿容美妙,成仙后居蓬莱仙岛。三月三日,王母寿辰,麻姑用灵芝酿酒作寿礼,后来民间多画此以贺女寿。任薰此画很有陈洪绶笔意而出新,用工笔重彩绘出,敷色浓郁,颇能表现寿喜之日的热闹纷繁的场面。
《瑶池霓裳图》 清任薰 纸本设色 纵243.5厘米横122.2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瑶池霓裳图》画仙雾缭绕的瑶池盛宴场面。画中裙裾飘举若飞的众仙女吹奏的天籁之音,似乎从画面传递而出,令人心旷神怡、绕梁三日而不绝。雍容华贵的王母娘娘驾彩凤乘祥云、徐徐而来,场面很是幽雅热烈。
《华天跨蝶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华天跨蝶图》是任薰的传世名作。人称“任阜长精于绘事,名噪当时”。除从学者任颐、任预外,宁波、苏州均有弟子,深受时人拥戴。他的人物画,格调清新,雅俗共赏,很有特色。
《窦燕山教子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画中设色十分清淡,人物的面部略加晕染。线条多为宛转回旋的行云流水描及飘逸的兰叶描,画风独特。窦燕山对孩子那种舔犊之情和拳拳之爱跃然画面。
《人 物》 清 任薰 纸本 纵139.5厘米横47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任薰的人物画讲究用笔。他用盘曲如丝的方折圆劲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胖瘦肥丰,面部造型上狭下丰,躯干伟岸,画风古雅。
《闺中礼佛图》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任薰的绘画明显地继承了陈洪绶的风格,虽没有陈的高古、清逸之趣,却显得通俗平易,能收到雅俗共赏的效果。闺中仕女姿容娇柔而清丽脱俗,具有典型的清代仕女审美特征。
《梅花仕女图》 清 任薰 任颐 纸本设色纵125厘米横31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此画是任薰与任颐合作而成。画法采用勾勒填彩,勾线如铁线银钩,有行云流水之妙而多一种劲健遒丽,芭蕉用没骨法晕染,仕女用线条勾画,颇具特色。
人物图(之一、二)册页 清 任薰 纸本设色 纵28厘米横36.8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作者的人物画师承其兄任熊,有出蓝之妙,人物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及兰叶几种描法,人物身躯伟岸,画风古雅。在此选其人物图二页。图之一,不设背景,以转折顿挫的笔意写主仆二人,从野外采菊归来。兴致勃发,情趣盎然。图之二,以淡墨花青写青幽竹林,山石横卧,仆童正燃竹枝烹茶,主人则倚石而坐,悠然闲逸。墨色融合,线条圆润宛转,和上图形成鲜明的对比。
《送子得魁图》 清 任淇 绢本设色 纵97.6厘米 横42.6厘米浙江省博物馆藏
清代人物画家受陈洪绶的影响颇大。任淇无论在人物造型还是线条的运用上,都或多或少地受到陈洪绶的影响。《送子得魁图》很显然是一幅临摹之作。图中仕女孩童面部造型、衣纹线条,甚至右上角“老莲洪绶画于狮子林”九字,都仿陈洪绶的艺术风貌。
《樱姹丹源图》 清任淇 绢本设色
任淇,生年不详,卒于1861年。字竹君,号建斋,浙江萧山人,任熊族叔。工书法,精篆刻,擅画花鸟、人物、界画。此幅《樱姹丹源图》画风工细,设色浓艳。
《梨花仕女图》 清沙馥 绢本设色 纵84厘米横37厘米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中国人物画家主张以神“君形”,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有详有略,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此幅《犁花仕女图》中的背景十分简略,用以突出仕女的神情和姿态及内心活动。
《芭蕉美人图》 清 沙馥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沙馥(1831—1906),晚清花鸟画家,也善画人物。此图笔法清新活泼,气味静穆,富有装饰趣味。画芭蕉美人,具有写生的效果。
《扑蝶图》 清 费以耕 绢本设色 纵91厘米 横38.9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费以耕,生卒年不详。费丹旭长子,画承家传,工仕女画。风格清丽。画中仕女柳眉细眼,身材修长,一副弱不禁风而楚楚动人的样子。同时又身姿活泼地在花丛中追逐着上下翻飞的彩蝶,神情煞是可爱而迷人。
《果老仙姑图》 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201厘米横110厘米 荣宝斋藏
黄慎中年以后,偶见怀素草书,以狂草法作画,粗犷奔放,纵横驰聘,多取材于历史、神仙佛道故事,或民间生活景况。此幅《果老仙姑图》表现出黄慎的“异端特质”。画中张果老与仙姑均用粗犷线条描绘,却有着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力。
《渔翁渔妇图》 清 黄慎 纸本淡设色 纵118.4厘米横65.2厘米 南京市博物馆藏
《渔翁渔妇图》画一渔翁身背鱼篓, 手拈鱼钩, 钩上挂一小鱼, 笑容可掬, 面向渔妇, 似叙家常; 而渔妇则回首目对渔翁, 聆听其述, 渔翁渔妇, 动态生动, 呼应密切, 充满生活之乐趣。此画人物衣纹作铁线描, 连勾带染, 洒脱随意, 更加以草书之笔入画, 极为自由流畅, 属水墨大写意, 仅于渔翁面部、手部略施淡赭。
《八仙图》 清 黄慎 绢本设色 纵228.5厘米横164厘米 泰州市博物馆藏
黄慎的绘画, 着重于写意, 描写对象不拘泥于形式。郑板桥曾赠诗黄慎, 称“爱着古庙破苔痕, 惯写荒崖乱树根; 画到情神飘没处, 更无真象有真魂。”对黄慎的绘画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画史上以“八仙”为题的作品很多,这幅“八仙”图没有取常见的“瑶池祝寿”、“八仙过海”等常见题材,而是撷取八仙小憩的场面加以描绘。图中张果老击渔鼓作歌,汉钟离抚掌击节、应声而和,铁拐李、荷仙姑、曹国舅、韩湘子聆听入神。蓝采和听着歌声,拈花出神,连吕洞宾拿麈尾戏抚他的头都没有察觉。
《人物册》 清 黄慎 纸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24.5厘米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黄慎的人物画喜用中锋细笔钩勒人物面部、双手,用狂草的笔法写出人物衣衫,各具不同的质感。笔墨跌宕豪放,毫不拘束,反映了他人物画的典型风格。此人物册墨色清润,赋彩淡雅,传移模写,生动逼真,笔墨间流露出后发之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丁敬像》 清 罗聘 纸本设色 纵108.1厘米横60.7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丁敬像》是罗聘肖像画代表作之一。画中人物丁敬(字敬身, 浙江杭州人, 金农知友, 工诗书, 尤精刻印, 格调清劲朴质, 开创“浙派”篆刻艺术)倚杖坐石, 光顶高额, 脑后几许白发, 头颈伸得特别长, 造型夸张,“怪”中见美, 拙中含趣。
《易安像》 清 罗聘 纸本设色 纵119.5厘米横44厘米
中国传统人物画着重写意传神,罗聘的肖像画中同样体现了这种追求。嘉庆三年(1798)初冬,罗聘幸遇老友易安,便绘此图以作临别纪念。整个画面,施以淡墨,行笔稚拙,给人以素雅、潇洒、安宁的感受。
《山鬼图》 清 罗聘 纸本设色 纵91厘米横35厘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罗聘喜作鬼趣图,笔情古逸,无不臻妙,深得金农神味。“山鬼”旧注皆认为是山中之怪,后人则认为是巫山神女,今人多认为是女性山神。此图中的山鬼不同于张渥《九歌》中的半裸野女形象,而是一位仪态万千的秀美女子,若不是身上绘有薜荔,身后随有猛虎,几乎被认为是一位大家闺秀。
《梅下赏月图》 清 余集 纸本墨笔 纵65.2厘米 横3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余集(1738—1823),字蓉裳,号秋室,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官至侍讲学士。擅画山水、花卉、禽鸟、兰竹,尤工仕女,无不精妙,工书及诗画,时称三绝。此图中画一士人在梅下赏月的情景。两枝老梅偃蹇相伴,环境幽雅而富有诗意。
《落花独立图》 清 余集 绢本设色 纵93.1厘米横34.1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余集专擅仕女,有“余美人”之称。他所作仕女,体态纤秀,风神娴静,笔法疏秀,敷色淡雅,其风格堪称“费派”仕女先声。《落花独立图》依据宋词而作,衣纹为兰叶描,简洁飘逸,设色清淡明快,为其仕女画代表作,体现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归”的诗意。
《皆大欢喜图》 清 周笠 绢本水墨 淡设色 纵155厘米横62.7厘米
周笠,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乾隆、嘉庆年间。字牧山、山岩,号韵兰外史、元赞、云岩山人、念伽山叟。江苏吴县人。早年擅肖像、仕女,笔意清逸,色泽娟秀。中年后转攻花卉、山水。此图以淡墨写苍松枝干,浓墨细写松针。松下有两个着宽袍闲坐的童子。
《观音图》 清 金礼嬴 纸本设色 纵111.6厘米横44.1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礼嬴(1772—1807),字云门,号五云,幼娴翰墨,志趣高远。凡人物、仕女、界画楼室、山水、花卉,悉能匠心独运,妙夺古人。尤精画佛,庄严妙丽。图中画观音坐在狮子身上,注视着在地上玩耍的善财童子。观音神态静穆,衣纹线条清劲流畅,用笔工细。
《五老图》 清 汪圻 纸本设色 纵171厘米横9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汪圻生卒年不详,擅长人物。五老就是指宋代苏东坡等五学士,此画即是表现五学士在一起谈论诗文的场景。人物用笔工细严谨,背景的山和松,则用没骨法,显得工放结合,松秀而灵动。
《听阮图》 清 刘彦冲 纸本设色 纵20.7厘米横78.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刘彦冲(1807—1847),字泳之,四川铜梁人,幼随父居吴门(苏州),师从朱昂子,而能“青出于蓝”。善画山水、人物、花卉,为晚清杰出的画家之一,惜年仅四十早逝未能成大家。《听阮图》可能是根据白居易《长庆集》七六有和令孤仆射小饮听阮咸所绘。画家虽未画出弹阮者的脸部,但从人物的背影和外观特征,可以看出其专注,而听阮者的入神,都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特别是人物眼神的刻画,深得“传神阿堵”的奥妙。
《昭君出塞图》 清 倪田 纸本设色 纵118.5厘米 横5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题:“一望关河萧索。宣统辛亥新春”。可见作于1911年。王昭君名嫱,汉代美女。汉元帝后宫既多,不能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能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元帝见后,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昭君出塞图》为历代画家所重视。过去的“百美图”上常见此图。画面上昭君是以公主打扮,裘皮斗篷,立于马前,若有所思,仰望天空。
《四红图》 清 倪田 纸本设色 纵122厘米横49.9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四红图》格调精细严密,充分发挥了画家的绘画技巧,既有前辈大师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画家个人特色的表现。设色方面,画家更有独具的匠心。用环境来衬托主要人物,画家在人物心理状态的刻划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钟馗仕女图》 清 倪田 纸本设色 徐悲鸿纪念馆藏
倪田(1855—1919),初名宝田,字墨耕,江苏扬州人。侨居上海,画初学王小某(愫),人物、仕女、古佛像等皆佳。尤善画马。因喜爱任伯年画,故作画亦受伯年画法影响。设色花卉、人物,风格近似伯年,古拙绝俗,意境清新。《钟馗仕女图》将钟馗的粗率勇猛与仕女的沉秀纤柔构成一种诙谐的对照,画面显得生动而有趣。
《蕉荫读书图》 清 吕彤 纸本设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藏
吕彤生卒不详,以擅画人物著称。《蕉荫读书图》绘一纤柔清丽女子正凝神静气在蕉荫下读书的情景。画家用白描手法,细劲而游刃有余的线条,将仕女轻噘的唇、倾国倾城的媚眼表现得无与伦比,充分体现了仕女的美质。
《出浴图》 清 李育 纸本设色 纵17.8厘米 横52.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用轻快而灵动的笔触描绘了出浴女子的闲适姿态。画家继承了粗笔放纵的白描写意人物画的技法,而不受其约束,努力探求适合自己艺术个性的表现手法,以少胜多,以形写神,于粗犷中见细腻,洒脱中见精练。虽讲究笔墨趣味,但能将表现人物形象的严谨性和笔墨传神的抒情性结合起来。
《寇眉像》 清 吴宏 樊圻 纸本设色 纵79.5厘米 横60.6厘米 南京博物馆藏
吴宏,生卒年代不详。清代画家。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江西金溪人,长居江宁(今南京)。他自幼喜好书画,诗书皆精,金陵八家之一。樊圻(1616—1694),清代画家。字会公、洽公。金陵(今江苏南京)人。他与其兄樊沂均以画出名。为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家之一。此图由樊圻画肖像,吴宏补景。这是一幅带有风景的肖像画。画中人名为寇湄,是明末清初金陵秦淮名妓,善于弹奏古琴,能作曲,并工画兰竹。这幅作品中,由樊圻所画的寇湄肖像,浓妆安坐,娟娟秀美,穆然恬静。吴宏的补景和肖像画相和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