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朝向心灵深处的人
都置顶了“琉璃院”
孩子主动或被动扮演各种角色,是为了千方百计获得父母的接纳和爱,而这些角色会伴随他们一生。
其实不论你信不信,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性格的所有线索都可以追溯至童年,一个人长大后的样子,或多或少是童年许多个瞬间堆积而成的。
01
曾经的你,扮演着哪种小孩?
孩提时代扮演的角色会跟随我们一生,影响我们的程度取决于每个人在儿时接收的不同信息以及应对方式。
这些角色很重要,因为它会影响我们日后与恋人、朋友、同事和孩子的关系,也很有可能成为爱的一大绊脚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童年角色:
①
乖孩子
他们相信“我乖乖的就会被爱”
他们总像小大人一样,听话、整洁、不惹事。当你认为“乖”等同于“爱”时,你告诉自己“我必须永远做个乖孩子”。
长大后的你也努力成为“好朋友”“好搭档”“好家长”。
想做个好人是正常的,但告诉自己必须永远都好才会被爱,那就是问题了。
为“好”而努力的背后,隐藏着“我不够好”的恐惧。
你错把认可当成爱。你害怕一步走错便万劫不复。
②
小帮手
他们相信“只要我帮助你,你就会爱我”
他们总像小天使或者小护士一样,把所有人放在自己之前,总是忙着做这做那。
你若是个“小帮手”,则永远都在帮助别人,不允许自己被帮助。
你用“给予者”的身份赢得友情,而对方则必然是个“接受者”。
所以你的筋疲力尽和种种牺牲毫不令人惊奇。
同样的,在浪漫关系里,你会吸引你想拯救的人。
实际上需要被拯救的人是你。
想帮助别人是爱的表现;相信自己必须一直帮助别人则是在祈求爱。
③
小明星
他们相信“当我出类拔萃时就会被爱”
他们努力让父母骄傲、他人羡慕并享受着掌声。
当你相信只有最好的一面才值得被爱时,你强迫自己尽量事事做到最好。
对你来说,爱就像是奥斯卡奖,你必须表演到最好才能获此殊荣。
你的努力实则是因为,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而做的补偿。
“我不可爱”的原始恐惧:不相信本真的我会比那个努力成为“杰出家长”、“模范妻子”的我更加值得被爱。
④
开心小孩
他们相信“开心时的我更加惹人喜爱”
他们总是蹦蹦跳跳、积极向上,告诉着所有人:我很好。
他们看上去从不伤心、生气或忧虑。
举个例子,小A近30岁,是个脱口秀演员。她的母亲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
从小到大,喜剧是小A的救命稻草,让她保持积极、快乐。
她害怕自己的不快乐无法被他人接受,也害怕不快乐会吓跑爱,她认识到自己的“开心”态度影响到了真正的亲密关系。
小A说:“我不想天天挤出笑脸了。我想要爱全部的自己,也希望别人能够爱全部的我。”
⑤
忧郁小孩
他们相信“我不高兴时会得到更多的爱”
他发现自己哭了、病了、不说话了,家人就会以他为主。
他的阴郁,即便是装的,也会为他带来他想要的关注,使他找到存在感。
这时他感觉被爱,虽然这种爱并非真爱。
在浪漫关系中,成年的他们总是幻想着被英雄拯救。
问题是,当你整日顾影自怜时,很难真正地去相信英雄,相信爱。
在忧郁的角色中,你害怕幸福,因为你怕一切安好便得不到爱了。
而没有人能拯救一个害怕幸福的人。
⑥
独立小孩
他们相信“我独立便不会受到伤害”
他们像一个个小士兵一样逐渐强壮、逐渐成长,喜怒不形于色。
小B是个完美的例子,父亲在小B四岁时离开了。母亲没有钱,也得不到帮助,便把他寄养在孤儿院。
小B的哥哥也被舅舅家收养。六年后,母亲把他们接回家团聚了。
小B说:“那时独立拯救了我,但现在我的独立阻碍了我对爱的信任,我不知如何让自己接受爱。”
类似的角色还有“独来独往者”和“格格不入者”。
⑦
叛逆小孩
他们相信“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人爱我”
他们叛逆,因为他们感觉不到被爱。
叛逆是对爱的祈求与排斥合二为一的行为。就如独立一样,叛逆也是基于伤疤和恐惧的。
类似的角色还有“迷途小孩”和“问题小孩”。叛逆的行为本不是问题,而做一名“叛逆者”则会产生问题,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和爱中。
叛逆者通常喜欢戏剧性的情景,他们喜欢为某个目标而战。
他们在关系中总是找不到对的人。
他们对爱悲观,因为他们对自己就是悲观的。爱对于叛逆者来说是危险的,因为爱意味着投降。叛逆者无法在爱中生存。
⑧
天才小孩
他们相信“我有答案便会被爱”
某方面的杰出才能使这些孩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小C是某所大学的医学教授,他说他不确定自己是否应该继续留在医学行业。
当我问起他学医的原因时,他说:“我11岁时爱上了一个女孩,我知道我如果不在某个方面很优秀她是不会爱我的。”
现在小C在读第二个博士,还在寻找爱。
⑨
安静小孩
“当你感觉被爱时,我才值得被爱。”
他们竭尽所能不打破平静,不成为别人的负担,不让任何人生气。
他们是和平使者,在关系中喜欢和谐、合一的感觉。他们会想尽办法维持统一性,即便那意味着抛弃自我。
类似的角色还有“隐形小孩”。
处于这种角色的人不敢投入,因为害怕打乱和平。
“我不会为自己索要任何东西。”
可是,如果你置身事外便没有和平可言。事实是,呈现爱才是维护地球和平的关键。
01
如何,重新爱自己?
30岁的小D说:“我在人际关系方面没救了,因为我有‘抛弃感’的问题。”
小D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抛弃了我。”小D说到,这就是她对父亲去世的解读,是她编的故事。
而她让这故事在她和其他男人的关系中不停留下阴影。
故事不会莫名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主动扮演着角色。
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性情和脾气来到世上,视角和理念也因此不同。
我们的个性在出生前已经形成。母亲从怀胎时起就开始了解自己的小孩。我们来到世间时并不是一张白纸,已经形成了好恶。
我们或许跟父母中的一方更亲,或许还会对一方有排斥,抑或对双亲的态度都含糊不清,还有可能常常改变主意。
我们从生下来便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故事和爱的能力时,不要忘了这一点。
原始真相是:你被爱,且彻底可爱——这是你的永恒美好,是你对同一性的记忆、对绝对自我的觉知,是原始的恩惠。
当你记得原始真相时,你便可以自信地宣布:“我可以做真实的我,并且因此被爱。”
你将体验到真正的自我接纳,所以你向自己发送的信息便是:我值得被爱。
这并非自我膨大。你并非在说自己比其他人值得爱,只是不再告诉自己需要变得不同、变得更好才会被爱。
你不必戴着面具、取悦他人,也不用扮演任何角色。你相信做自己才是爱与被爱的关键。
你的生活是个爱的故事,它是关于你允许爱自己多少的故事,而爱自己才能爱别人、被人爱。你的故事看似有别于其他人的故事,实则有着相同的剧情。
我们都是寻找着爱的被爱者。
重新开始爱自己的意愿,始于一件基于勇气和想象力的小行动。
或许你可以找个笔记本,写下这样开头的一句话:
若是真的爱自己,我会______。
或者:更爱自己的方法之一是______。
一开始你可能会感觉到阻力,这是原始恐惧的表现。
这种恐惧值得你同情——它是在祈求爱。
长久以来,你等待着爱你的人出现,这样你就可以重新爱自己。
而你等的人就是你自己。
琉璃院天赋®曼陀罗绘画——给予孩子心理营养
最近,因为微信公众号推送机制的变革,现在没有星标的账号,很容易被错过推送,所以,还请大家一定记得星标“琉璃院”。
方法也很简单: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期待大家的留言,也欢迎来这里倾诉,看见真实的自己很难,但是你不用一个人冒险,自我蜕变的道路上有我们一起陪着你走,会更坚定一些!
祝愿大家可以通过琉璃院实现自己内在丰盛、外在富足的生活!
天赋曼陀罗唤醒绘本
原生家庭,影响着每个人的一生。我们的伴侣关系、亲子关系,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在原生家庭,我们沿袭了父母的“言传身教”。
回溯原生家庭的创伤,是一种觉醒式的自我疗愈。但不是把所有的问题推给原生家庭,而是唤醒我们改变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追寻更高生命品质的初衷。
我们越觉醒,离孩子的心便越近,也越能给孩子温柔而有力的教养。从控制孩子,转向培养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带领整个家庭走上觉醒之路。觉醒的教养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游戏规则: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儿童彩绘曼陀罗》能够帮助你亲身感受到亲密关系的幸福开关就在自己手上:子女成为生命的老师。父母成为力量的源头。夫妻成为自我的镜子。
《儿童彩绘曼陀罗》能够帮助你洞察与消融情绪及情绪背后的原始信念,如何释放潜藏已久的不舒服,如何接受当前问题并转化为欣赏。走出受害、迫害与拯救的无休止循环。
琉璃院天赋绘本共修营,一对一辅导+心理学绘画疗愈+成长辅导课,心灵自救和家庭幸福通关的全攻略,协助你理顺纠结,重启人生!
○细致入微地揭示家庭的运行机理,解读你我的情感模式
●你可以结束教养子女中的所有纠结
○你可以学会为人父母却不用恐惧或焦虑
●你可以结束和孩子的冲突
○你能在家庭里创造亲密的关系
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爱与自由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疗愈你的亲密关系,回归爱的源头,快来开启属于你自己的天赋唤醒之旅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