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上个故事中,我们讲到了晋文公重耳历经千辛万苦,历经十九载,颠沛流离八个国家,最终称霸的故事,晋文公重耳在流亡的过程中经常有过被盛情接待的时候,也有过忍饥挨饿的时候,在重耳最饥饿的时候,忠臣介子推做出了割股奉君(也作割股啖

在上个故事中,我们讲到了晋文公重耳历经千辛万苦,历经十九载,颠沛流离八个国家,最终称霸的故事,晋文公重耳在流亡的过程中经常有过被盛情接待的时候,也有过忍饥挨饿的时候,在重耳最饥饿的时候,忠臣介子推做出了割股奉君(也作割股啖君)的感人事迹,“寒食节”的由来则是为了表达对介子推哀思之情,其中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下面为您介绍这两个故事。

割股奉君的故事:早年重耳流亡时,先是被父亲晋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逃到卫国,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我们在上一个故事《晋文公重耳流亡和称霸》讲到了,当向庄稼人讨点吃的时候,不但没要来吃的,反被庄稼人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我们在2月6日的故事《齐桓公之死》中讲到过齐桓公身边的近臣易牙也曾用人肉给他的主公齐桓公享用,但不同的是易牙是杀了自己4岁的儿子做成肉糜来逢迎齐桓公,他手段残忍,完全没有亲情和人性,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显然介子推和他是不同的,介子推完全是忠心侍主,不求任何回报,我们从“寒食节”由来的故事中就能看到这一点。

“寒食节”的由来:晋国公子重耳结束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最终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由于介子推的忠心耿耿和割股奉君的行为让重耳感动,重耳要重赏介子推,但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于是介子推与母亲归隐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过了一段时间,晋文公觉得自己忘恩负义,深感内疚,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可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直到死前仍没有任何怨言,仍然心系主公,情真意切,令人动容。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寒食节的故事(寒食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节蕴含的介子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春秋五霸在历史上至少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其中最被公认的是齐桓公、晋文公和楚庄王、秦穆公四位,我们之前已经为您讲述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伟业,明天将为您讲述楚庄王的故事,成语“一鸣惊人”就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除了“一鸣惊人”以外,还有着著名的“绝缨之宴”的故事,楚庄王大宴群臣时突然风吹熄了蜡烛,有大臣趁着黑暗调戏楚庄王的宠姬,但楚庄王却没有生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明天为您讲述楚庄王称霸和“一鸣惊人”的故事。明天见!

上一篇: 张仲宇(张仲宇和谁在一起了)
下一篇: 焚薮而田的意思是什么(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翻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