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这样的问题,估计赵匡胤的棺材板快压不住了。
难道没听说过“烛光斧影”的故事吗?
赵匡胤的后代拿回皇位了吗(赵匡胤的后代什么时拿回帝位的)
赵匡胤十有八九就是弟弟赵光义杀害的,那皇位直接就是赵光义篡夺过来的。
当然,赵光义绝对不会宣布说人是自己杀的,皇位是自己篡夺过来的。
那么,他是怎么样向世人交待这两件事的?
很简单:哥哥赵匡胤是得了暴病病死的,皇位是哥哥赵匡胤传给我的。
但是,只要是谎话,就必然有漏洞,就必然有不合常理的地方。
想那赵匡胤一向身强力壮,死前几个时辰还吃嘛嘛香,活蹦乱跳,没有丝毫生病的迹象;而且,从“发病”到死亡,也没有任何一个御医来得及诊治或救治,似乎,只有中毒才能解释得清楚。
排除掉食物中毒的可能,那么,就是有人下毒了。
而赵匡胤死前,一直陪着他的,就只有他的弟弟赵光义。
可别忘了,赵光义是个下毒高手,南唐李后主,就是中了赵光义的“牵机药”暴毙的。
赵光义虽然口口声声说哥哥在临死前把皇位传给了自己,但一直拿不出得力证据。
而是等他登位后六年,根基已固,才由宰相赵普抖搂出一个“金匮之盟”的说法。
赵普是这样说的: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也就是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太后(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病了,自知不久于人世,召我(赵普)入宫,让我做证人,对太祖说:“你能得天下,就因为周世宗的儿子太年幼!如果周世宗的儿子已经成年,天下岂能为你所得?为保我朝国运长久,你死后当传位给你弟弟。国有长君,万民之福。”太祖满口答应,说:“母亲大人说得太对了,我同意按您说的做!”太后于让我取笔墨写成誓书,藏于金匮内,命谨慎小心的宫人好生保管。
补充一句,赵普原是赵匡胤的老人,也是红人,赵光义一上台,他就过气了,直到公布了这个“金匮之盟”,才重新焕发第二春,再次大红大紫。
不用说,他是和赵光义达成了某项交易。
话说回来,这个“金匮之盟”不在赵光义继位之日宣布,而在六年之后才公布,情理上就不通。
而且,赵匡胤称帝那年(公元960年),才35岁,正是来啊,快活啊,人生还有大把时光。他的儿子赵德昭当时也已经11岁了,只要赵匡胤不是那个时候死,活上个三五年,赵德昭也长大成人了,根本不可能出现后周六岁幼主继位的情形,杜太后说那种话,是病糊了还是怎的?
实际上,赵匡胤去世时,赵德昭也已经二十六岁了!
现在很多人说,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就担心自己的儿子年幼,看不住江山。
看看,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了!
还有更荒唐的说法,说后周郭威时代,他任柴荣做了开封尹,后来就把帝位传给了柴荣。
那么,赵匡胤即位后,任弟弟赵光义做开封尹,就是想将帝位传给赵光义了。
但是,五代之中,从储君到登位,曾担任过开封尹的,就只有柴荣一个,能说明什么问题?
而赵光义之后,北宋名臣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人都曾担任过开封尹,难道,这些人也是要做储君的征兆?
真是可笑至极。
比较反常的是:按照成例,新君继位后,都要等到第二年才更改年号。可是,赵匡胤于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去世,赵光义则于十月二十一日正式登基称帝,当年十二月就迫不及待地改年号改为“太平兴国”,连一个月也等不了,他是害怕什么呢?
最此地无银的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赵光义就迫死了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太平兴国六年(981年),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又离奇死去。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被整,斥往房州,不久离世。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可能发现了其中可怖的阴谋,深受刺激,精神失常。
一句话,赵光义的皇位来历不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