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笑里藏刀指什么生肖)

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笑里藏刀指什么生肖)

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笑里藏刀指什么生肖)唐朝,或者说盛唐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能人辈出,群星璀璨。大唐帝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长安也是当时第一国际大都市,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所以外国人迄今为止都把华人聚集地叫做唐人街。唐朝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造成

唐朝,或者说盛唐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之一,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能人辈出,群星璀璨。大唐帝国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长安也是当时第一国际大都市,南来北往,熙熙攘攘,所以外国人迄今为止都把华人聚集地叫做唐人街。

唐朝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造成唐朝由盛到衰的有多种原因,和历朝历代一样,主要也是奸臣乱政,后宫乱政,权宦乱政三种因素,在其中有三个人特别出名,这三个人也都姓李,并且他们的名字还挺像,那就是:李义府,李林甫,李辅国。这三个人,前面两个都是宰相,最后一个则是想第一个当宰相的太监。他们除了名字相似,用的手段也很相似,都是擅于走后宫路线。

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笑里藏刀指什么生肖)

笑里藏刀是什么意思(笑里藏刀指什么生肖)

先来说说李义府。

贞观八年(634年),21岁的李义府因善写文章,才华出众被剑南道巡察使李大亮赏识,推荐给了御史马周,担任门下省典仪。一天,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请群臣,兴之所至,命以“鸟啼”为题赋诗,话音刚落。李义府便出口成章,第一个吟诵出来:“日里扬朝采,琴中半夜啼。上林多许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闻言大笑:“我今以全树借汝。”

之后在给事中刘洎、马周的大力举荐下,唐太宗又召李义府问治国安邦之看法,李义府从容应对,唐太宗觉得这小伙子确实有能力,便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监察御史虽只是个八品小官,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官小权不小。上任后,李义府铁面无私、忠于职守,严厉的执法让违法者心生畏惧,而这些让李义府在唐太宗那里又加了不少分,觉得小伙子不仅有能力,还有魄力——这样的人可以给晋王当个好榜样,晋王就是李治。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立李治为皇太子,任命李义府为崇贤馆直学士、太子舍人——这个相当于太子的老师,李义府为了塑造自己刚正不阿的贤臣的形象,还特意为太子创作了《承华箴》,一本正经李规谏太子要远佞近贤:“佞谀有类,邪巧多方。其萌不绝,其害必彰——太子殿下啊,奸佞阿谀者善于巧言令色,邪恶狡诈者惯于伪装忠善。如果不把这些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他们必将贻害天下!”唐太宗一看,李义府不错哦,不但是个好官,还是个清官。太子李治也认为李义府是坦荡正直之人,是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两人的感情也就越来越好。

唐太宗和李治都看错了李义府,还错得离谱。后晋·刘昫《旧唐书·李义府传》就说:“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这就是成语“笑里藏刀”的出处。李义府通过像猫一样在主人面前摇尾乞怜,极尽谄媚;投其所好,极力逢迎,得到了太子李治的好感。再看看李义府得势之后的无法无天、胡作非为,那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马周因消渴症(糖尿病)病死于吏部尚书的任上,年仅四十八岁。唐太宗知道消息后,悲痛欲绝,甚至想要道士作法唤回他的魂魄。可见马周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马周病逝后,唐太宗为他举行了国葬,并把他陪葬在自己的皇陵里。贵人马周去世,李义府失去了大靠山,他知道以后只有靠自己了。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病逝,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李义府也改任中书舍人。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又命李义府兼修国史,加弘文馆学士。但到了永徽六年(655年),李义府得罪了一个他还惹不起的人——宰相长孙无忌十分厌恶李义府,就打算把他贬为壁州司马。敕书尚未下达门下省,李义府就便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坐以待毙当然不是李义府的风格,怎么办?

李义府惶惶如丧家之犬,知道这次要是被贬出京城,只要还是长孙无忌掌权,要再想回来可是难上加难了。他马上就想到了一个也许可以救自己的人——许敬宗。许敬宗是李世民还在当秦王时的老部下,是秦府十八学士之一,太宗亲征高丽时,太子李治留守定州处理国政,许敬宗与高士廉等一起执掌机密的要政,所以和李治的关系也很好,高宗即位后,许敬宗就成了礼部尚书。想到这里,李义府赶紧跑到许敬宗府上去求救。

许敬宗恰好外出不在家,只见到了许敬宗的外甥、时任中书舍人的王德俭。这个王德俭是许敬宗的外甥,“瘿而多智,时人号智囊。”人绝顶聪明,但长破了相、脖子上有个大瘤子。在正常情况下,皇帝的秘书除了要有才,仪容气质也是很重要的,但王德俭长成这样子,还能担任中书舍人——除了许敬宗的关系,还说明王德俭还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王德俭立即给李义府出了一个好主意:“武昭仪(则天)甚承恩宠,上欲立为皇后,犹豫未决者,直恐大臣异议耳。公能建策立之,则转祸为福,坐取富贵。”

真是的好主意!李义府天天在内廷里面混,当然知道唐高宗宠幸武则天,早就有意废掉性情长厚的王皇后,但是长孙无忌等人一直坚决反对。许敬宗为迎合高宗,也多次劝长孙无忌不要反对此事,结果反而受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的厉声斥责,所以这个事情也就一直拖着没有办成。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李义府马上表示:“王兄,我懂了!”王德俭笑嘻嘻地点点头:“懂了就好!今天晚上正好我值班,要不今晚你就替我值班吧,说不定可以见到皇上,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告诉皇上。”

说干就干!李义府马上跑到舍人院,用尽平生文才,洋洋洒洒地写出一篇奏书。当天晚上,李义府一见到皇上,马上上书跪请皇上立武昭仪为皇后。唐高宗李治正愁没有人支持皇后废立之事,闻言大喜,问他为什么支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李义府回答说:“叩閤上表,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现在天下百姓都希望陛下立武昭仪为皇后,臣只是顺应民心,说出百姓的心声罢了。这样子天下百姓都会满意。”至于天下百姓是不是真的满意,无所谓啊,皇上满意就行。李治当然满意了,李义府是个好人!高宗马上收回贬官敕书,将李义府留居原职,并“赐珠一斗”。武则天也马上派人去慰问了李义府,好好干!看来这次是猜对了领导的心思了,李义府当然要好好干了。

《大唐新语》记载:第二天,高宗就召见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商议废立皇后之事。李勣请病假不来,而宰相于志宁则东拉西扯的不正面回答。高宗再三对长孙无忌说:“莫大之罪,无过绝嗣。现在皇后生不出来孩子,我打算废掉皇后,另立武士彟的女儿为后,怎么样?”长孙无忌回答:“先帝把陛下托付给褚遂良,陛下问他行不行吧。”褚遂良于是说“现在的王皇后出自名门大族,是先帝为陛下娶的。以前很孝顺先帝,现在也没有什么违背妇德的地方。所以愚臣不敢同意这个事情,违背先帝的意愿啊。”李治听了当然很不高兴,没有商量出个结果,又被一群食古不化的老头子给抵了回来。

皇帝已经急不可耐了,所以第二天,就又说到这个事情,褚遂良还是回答:“希望皇上三思而后行啊。我得罪了皇上,罪该万死。但不管怎么说,我都不能对不起先帝,也绝不会同意这个事情,哪怕下油锅,也不同意!”一边说,一边把手上的笏板放到地上,说“这个东西就还给陛下了。”然后把头巾也解开,披头散发的叩头,弄得额头都流血了。一副官我也不做了,命我也不要了,可我就是不同意!

高宗大怒,叫人赶紧把褚遂良带出去。武则天坐在帘幕后面,气得大叫道:“怎么不杀了这个老东西!”长孙无忌喝道:“褚遂良是受先帝托付的顾命大臣,就算是有罪,也不能加以处罚。”

第二天(已经连续三天了),高宗问李勣:“我打算册立武昭仪为皇后,可褚遂良固执得很,就是不答应,你有什么办法吗?”李勣的回答很艺术:“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李治马上就笑了,既然只是家事,那就不需要大臣们同意了啊?

这边,许敬宗也气焰嚣张地在朝廷上对其他官员说:“田舍儿剩种得十斛麦,尚欲换旧妇。况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何事,而生异议?”哪怕是个种田的赚了钱也想换老婆,何况是皇上,换个皇后又有什么问题?武则天听了当然高兴,马上派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高宗。高宗一听,大腿一拍:“好,就这样办!”

废王立武这个事情的结局现在大家都很清楚,李治、武则天大获全胜。但现在回过头来仔细分析皇后废立之事,我们就会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很有可能这是高宗李治下的一盘大棋——借废立之事,打击长孙无忌代表的陇西集团和其他门阀集团!

想当初李治能够继位,国舅爷长孙无忌可是立了大功的。没有长孙无忌代表的陇西集团等的支持,李治未必能当上皇帝,就算当上了,也未必坐得稳天下。但所谓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更何况是至高无上的皇位。付出总有回报,在唐高宗统治的前六年时间里,他对舅舅长孙无忌的回报就是一切政务决策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他就像个摆设。

年富力强的李治当然是想当真正的皇帝,而不愿意只是个傀儡。但如果李治想收回权力,和长孙无忌等人发生正面冲突,李治还没有那个本钱,甚至连皇帝的位置都不一定保得住,毕竟长孙无忌代表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和其他门阀集团,垄断了朝廷上一切重要职位。李治就算想把大臣换成自己人,长孙无忌不答应就没辙。李治思来想去,觉得只有采取一种既可以避免正面冲突,又能名正言顺地解决老臣的方法来收回皇权,而这个方法就是利用后宫,朝堂上不都是你们的人吗,那我就绕过朝堂,迂回进攻,朝廷大臣我换不了,那我就换皇后,培养我自己的势力——这就是和陇西集团等贵族势力相对立的庶族地主阶级!

庶族地主阶级是一个被贵族门阀集团看不起的,政治地位低下的阶层,既然贵族门阀集团势力大,我李治动不了,那我就另外扶植一支力量把你们压下去。正好,武则天就是寒门庶族集团的代表,至于王皇后被废,也很简单,因为她的家族正是门阀集团。所以废王立武,不仅是情感需要,也是政治需要!

李治心里也明白,他雄才大略的父皇唐太宗李世民得天下都是靠的贵族集团的帮助。而多年的宫廷生活,他也清楚地看到了贵族集团的势力庞大,难以撼动。他继位要靠贵族集团,坐稳皇位也要靠贵族集团,所以他也离不开贵族集团的支持。他自然知道自己是比不上父皇的英明神武,唐太宗在世可以压得住贵族集团,他却未必有那个本事,那要怎么办?

也许,李治比我们想象中聪明和看得远得多,也许,在很早以前李治就开始谋划这盘大棋了——甚至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猜测,这盘大棋,从他才登基继位,就开始在下了!也许,早在那个时候,李治就已经计划好了,绕过被贵族集团把持的朝堂,从贵族集团难以插手的后宫,通过扶持庶族地主阶级的方式,来削弱贵族集团的权势,最终顺利夺回皇权。

这可不是胡乱猜测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历史书上记载唐高宗在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太宗周年忌日,就去了一趟感业寺,然后就跟武则天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什么呢?当然其中有旧情复燃的因素,但也可能是从那个时候起,李治就决定联合武则天,一起对付贵族集团了。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李治喜欢武则天,二武则天够聪明还善解人意,知道李治的需求,三武则天背后是庶族地主阶级,这正是李治所需要的。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李治和武则天在感业寺不仅仅是谈情说爱,也可能是在共同谋划怎么联手对付贵族集团。

这个大事,需要从长计议,不能引起长孙无忌那些老狐狸的怀疑所以李治去感业寺看望了武则天,却没有直接把她带回去后宫,而是之后创造了一个机会,让王皇后把武则天带回后宫去,难道不是很蹊跷吗?虽然常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可让正妻联合小四干掉小三这样的桥段,连抗日神剧的编剧都不敢这样编啊,可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

我们只能说,李治水平太高了。按说这样私会情人的事情,本是上不得台面的,更何况还是皇帝私通先帝庶母这样的丑事。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事情要是胆敢泄露出去,皇帝身边的近侍恐怕会被杀得干干净净,可你看看,王皇后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没有任何人被处罚,是不是很奇怪?那我们倒过来猜想一下,会不会这个是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布的局?目的就是一个:借王皇后之手,在无人质疑的情况下,把武则天顺利弄进后宫,以便开展后续工作。

这个事情王皇后去做是最理想不过的了——其一,如果李治去做这事,于情于理于法于伦理都说不过,毕竟把先帝庶母收进后宫算不上光明正大的事,甚至有可能成为别人攻击李治的把柄,毕竟这个时候唐太宗才去世不久,李治根基未稳。如果有人拿这个事情做文章,说不定李治会有被废的可能。其二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其父母两族都是唐朝皇室的姻亲,都属于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件事情也只有让王皇后去干才不会引起长孙无忌的怀疑和抵制。可以说,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

所以,我们不妨大胆揣测一下,当初可能是这样的:据说那位集相貌、品行、才学、家世等万千优点于一身王皇后,得不到李治的欢心就是因为她家庭教育太好,教得太端庄肃穆,结果变得冷冰冰的了无情趣。而萧淑妃则出身于南朝士族兰陵萧氏望族(也是贵族集团),是齐梁皇室的后裔。风情万种、乖巧灵动的萧淑妃和王皇后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她不但为唐高宗生下了一子二女,并扬言要取而代之王皇后的地位。这样的两个女人在一起当然是敌人,而她们现在又多了一个敌人:武媚。

聪明如李治和武媚当然知道:解决敌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敌人先斗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出来轻轻松松的摘取胜利果实。她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连环计出炉。

一、李治安排身边和王皇后关系好的内侍,找机会告诉王皇后武媚之事,说武媚很听话,不会争位,可以帮助王皇后对付萧淑妃。王皇后这个不谙世事的糊涂女人那知道江湖凶险,居然听进去了。于是王皇后就暗中让武媚留发,然后把武媚从感业寺接入宫中安排在自己的身边,以宫女之身改名阿武。武则天刚进宫时侍奉王皇后十分谦恭有礼,因此王皇后十分欢喜,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然后又劝高宗纳武则天入宫,封为昭仪,从而想联合武媚扳倒萧淑妃。这正中李治和武媚之计,于是一场好戏开始了。

二、没有多久,王皇后才发现自己是引狼入室,萧淑妃的确是失宠了,但她没有如愿以偿的受宠,现在李治一门心思都在武媚身上了。王皇后才知道自己是上了大当了,悔之莫及,于是王皇后与萧淑妃二人又联合起来诬陷武则天,可这本来就是李治和武媚的计划,就算李治难免良心发现,难忘旧情,但武媚怎么可能心慈手软,给她们机会呢?所以,一些类似武则天杀死亲生女儿,栽赃王皇后之类真假难辨的事情就发生了,而这些只是铺垫。

三、铺垫的差不多了,于是武媚找准机会,诬陷王皇后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挟媚道蛊惑唐高宗,唐高宗解除柳氏门籍不许进宫,罢免王皇后的舅舅柳奭中书令之职。现在就剩下如何废王立武最后一步了。

回溯整个废王立武事件,真相也许是这样的——李治和武则天觉得是时候对陇西贵族集团等势力开火了,但总要找个人来引发这把火,那找谁合适呢——李义府。

也许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李治因为废王立武之事,和长孙无忌等人正相互对峙,正愁僵局无法打破,正好长孙无忌要贬黜李义府,李治灵机一动,这不正好是一个机会?于是李治故意先顺着长孙无忌的意思,下诏要把李义府贬出京城,以免长孙无忌生疑心。李治是故意把李义府逼急,把李义府逼成长孙无忌的对立面,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于是,李治一面下诏贬黜李义府,一面让李义府提前知道了自己被废黜消息,再授意许敬宗去给李义府指个明路,让李义府心甘情愿的跳出来提出废王立武的想法。不然为什么李义府半夜那么容易就见到了李治,李治一听李义府的想法马上就同意了?因为这本来就是李治的计划啊。

为什么选李义府呢?估计有几个原因,一是李治和李义府两个人关系挺不错的,李义府现在担任的中书舍人也是高宗的秘书,算是高宗的自己人。二是李义府出身微贱,虽然当了官不,可是被那些士族门阀看不起,这样的人和陇西贵族集团是天然的对手。三从李义府后来奏请重修《氏族志》,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人士流,并收天下旧志焚之的这些事情来看,说明李义府内心的自卑,渴望得到认同,这也是他一辈子的追求和目标。而这些李治肯定也早就看在眼里,这样的人只要给他一点认同,想让他干什么就会干什么!

李治知道,只要再给李义府一点压力,李义府就会彻底的倒向自己这边,刚好长孙无忌要贬黜李义府,机会刚好。长孙无忌这边一排挤,李治就伸手一拉,李义府当然就死心塌地的过来了。让坚定的废王立武的支持者许敬宗去做李义府的指路人当然很再合适,但李治考虑到许敬宗在朝堂上已经和长孙无忌等发生过正面冲突,且又是礼部尚书,如果此事败露,被长孙无忌等抓到把柄,转而借此攻击许敬宗,李治就很难看了。为了规避风险,让许敬宗的外甥、时任中书舍人的王德俭给李义府指点一条明路更合适。李义府和王德俭都是中书舍人,同事间闲聊很正常,就算这个事情没有搞成,用李义府和王德俭去背黑锅,也比用许敬宗去挡枪眼损失小。

事情很顺利,完全按照李治和武则天写好的剧本上演——永徽六年(655年)十月,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不久,武则天将王皇后和萧淑妃缢杀。王氏族人、萧氏族人全都流放岭南,并追改王氏的姓氏为“蟒”,萧氏为“枭”。接下来,许敬宗与李义府等诬告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图谋不轨,于是他们被流放于岭外,并死在那里。

一切都跟计划的一样:庶族地主阶级大获全胜,贵族门阀集团大受打击,李治收回了皇权,再也不用仰人鼻息,武则天当上了皇后,后宫再无对手。

不久,李义府被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封广平县男。在皇帝皇后的双重庇护下,李义府其他拥立有功的佞臣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残害忠良。李义府更是宠冠朝廷,权势熏天。他生性贪婪,与妻子、子婿大肆卖官鬻爵,家中子弟都被封为清要官职。

显庆元年(656年),李义府兼任太子右庶子,进爵广平县侯。当时,洛州女子淳于氏因谋杀亲夫之罪被关入大理寺监狱。李义府听闻淳于氏年少貌美,便春心大动,派人去死牢悄悄看了一下淳于氏,验证了淳于氏的美貌。李义府便暗中指使大理丞毕正义将她释放,然后悄悄纳为妾室。

大理寺卿段宝玄后来查狱时,发现死囚居然失踪了,大惊失色,赶紧据实上奏,唐高宗便命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严查此事。私放死囚可是大罪,李义府担心事情败露,竟逼令毕正义在狱中自缢,搞了个死无对证。唐高宗后来虽然知道了实情,一方面感念李义府当初的拥立之功,另一方面也不想朝廷丢脸,毕竟宰相这样荒唐枉法,皇帝的脸上也不好看,于是也就息事宁人,没有再追究李义府的罪责,不了了之了。

李义府自认为有皇后武则天撑腰,到后来气焰嚣张到连唐高宗的面子都不给。《资治通鉴》记载,龙朔三年(663年)李义府升任右相,唐高宗一次告诫他道:“听说你的儿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我都为你掩饰,你该对他们多加管教,切勿再犯!”李义府勃然变色,质问皇帝道:“是谁告诉陛下的?”高宗道:“你知道就行,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李义府也不谢罪,扭头扬长而去。唐高宗虽未追究,但也大为不满——大唐的天下是我们李家的,而不是你李义府家的!

看准了“废王立武”机会的李义府这次看走了眼,他忘记了他的一切都是皇帝给的。皇帝这只老虎一旦发起虎威来,你“李猫”李义府就是一只病猫。同年四月,唐高宗将李义府下狱,不久,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县),遇赦不还。乾封元年(666年),李义府死!

李义府是自作孽不可活,死不足惜,他靠着迎合老板的心思飞黄腾达,也因为没有搞懂老板的想法而自寻死路。而且还是死到临头都都没有搞懂为什么自己会被老板抛弃,会死得那么难看!

如果说李治是幕后老板,武则天就是枪手,围在武则天周围的李义府等人就是枪,枪用完了就该扔了。看看后来他们的结局就知道——李义府被贬死,许敬宗病死被谥恶号,其他几位骨干如王德俭、袁公谕等人,几乎消失在史书中。

所以说搞清楚老板的想法很重要。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你就是可用之人,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啊,千万别把自己太当回事,千万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谁的不可替代的,起起落落就在老板的一念之间。

也许,真正笑里藏刀的是李治吧?

上一篇: 霍成君是谁(霍成君谁漂亮)
下一篇: 临安公主简介(临安公主是一号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