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很关心有关生命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哲学也好文学也好,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刻,都是充满了难以诉说的滋味的,即将离开尘世者,他们的想法因人而异,在场的众人无疑也是百般感受在心头,当然我们可以描绘出无数的画面,就像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乱世奸雄(乱世枭雄是谁说的)
在三国历史上,英雄如浪花般涌现,但是终有平静入海的那一刻,枭雄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的故事,可谓人所共知,很多学者都赞扬玄德大公无私的人品,羡慕他们如鱼得水般的君臣之情,刘备的临终时刻赚的人眼泪哗哗直流,好多人肯定有英雄惜英雄的感觉。
反观曹操,可以说是在民间,与刘备匹敌的另一个极端,奸雄早已是他的专用符号,很多人估计对他的死都是拍手称快的,至少是冷眼旁观,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可谓经典,专门有一集讲曹操之死,我一直记得,剧中曹操是病殃殃的说话,然后翻了个大白眼去世的,真是猥琐不堪,其他集里刘备则是满含泪水,慈祥地瞑目而逝,这倒是与他广为人知的仁德之君的形象相符。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真的是死得那样的说不清道不明吗?完全没有他往日的霸气风格,或者说我们来好好画一幅曹操之死的油画,又该展示些什么内容呢,画外之义又该传达些什么呢?如果我们没有兴趣弄清楚这个问题,很可能对于曹操这个人物的认知也会是不全面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向被认为奸诈的曹操是否会将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呢,还是仍然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般的使诈呢?
一.大限将至
试想我们描绘一幅画面,必然要了解主要内容以及要讲述的故事的重点,事件不能缺少场景和人物,现在就来看看一代英雄曹操是在什么场合落幕的。
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至洛阳……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可见曹操是在洛阳离世的,至于原因应该是生病不治。
去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可谓多事之秋,魏王曹操先是率军亲征刘备,争夺汉中,后来刘备占据险要之地固守,曹操只能还军长安,心情可想而知,必然大失所望,同时另一方面,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遣的救援大将于禁战败被俘,华夏震动,曹操甚至想迁都以避其锐,此时的他忧虑愁困,百感交集。
很不幸的是,曹操厄运连连,就连根据地邺城也不太平,相国府西曹掾魏讽谋反的消息传到了洛阳,庆幸的是太子曹丕镇压了叛乱,将灾难消解于无形,随后曹操亲自领军救援樊城,可谓不辞辛苦,大喜的是孙权击破关羽,樊城解围,次年即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总算可以安稳下来,再次回到洛阳。
清代学者何焯总结得很精辟,“操实以西行不得志而发病,及襄樊围急,狼狈还救,偃息不遑,登顿而死”,这一连串的危机使得曹操心力交瘁,旧疾复发,终至大限。
此时的洛阳经历董卓暴乱,已经残破不堪,天子汉献帝也在许都,裴松之注引晋人郭颁《世语》,说曹操当时想在洛阳建造宫殿,看来是想常驻于此,樊城之围虽解,但是孙权依然是心腹大患,曹操可能正想到日后要长期抵御孙权,会一直来往洛阳,所以要在洛阳建住宅,在宫殿未完成之前,曹操很可能会寻找临时住所,可能是遗留的官员宅邸,想来不会太简陋。
寒冬腊月,天冷异常,曹操又有头痛痼疾,屏风帏帐想来是常备之物,《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显然曹操不会用看似严密实则透风的琉璃屏风,加上他生性朴素,他用的屏风很可能是纺织品制成的,《三国志·魏书·毛玠传》说曹操喜欢素屏风,也就是上面不施彩绘图画的屏风,同书武帝纪裴注引王沈《魏书》,“帷帐屏风,坏则补纳”,屏风坏了就修补,就像给衣服打补丁,可见其节俭。
那帏帐是什么呢,汉代刘熙《释名》,“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汉代的床功能多用,既可坐息也可安寝,如同《释名》所写,“人所坐卧曰床”,曹操重病在身,睡在低矮的床上,床上一般就有类似蚊帐的帏帐,通过类似模型的帐架固定,这样就有防风保暖功效。
此外,熏香用的博山炉也不能少,陆机《吊魏武帝文》序引用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看来曹操很喜欢熏香,而且王沈《魏书》说道,“及造作宫室,缮制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熏香用的铜炉,很可能是曹操本人设计样式的。
另外曹操可能随身会携带一些小物件,吴人所作《曹瞒传》记载,曹操“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身上佩着小袋子,袋子里会装手巾,手巾是干什么用的?《太平御览》卷七一六引陈寿《汉名臣奏》,“王莽斥出王闳,太后怜之。闳伏泣失声,太后亲自以手巾拭闳泣”,看来手巾可以擦眼泪。
西晋陆云曾经“一日上三台”,在邺城瞻仰曹操遗物,然后他给兄长陆机去信,文中写了曹操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例如”严器”,长得跟东吴百姓家用的很像,应该是装饰物的奁盒,还有“手衣”,根据周一良先生研究,很可能是套在手上御寒用的,还有就是剔牙齿的细线,此外,王沈说曹操手不释卷,酷爱读书,那么他应该有几案书箱,毛笔砚台和改字的书刀,这些都是可能出现在临终画面里的。
发病之后,曹操预感大限将至,那么当时又有哪些人留在他身边,陪他走完最后一程呢,他临终前又想见谁呢?
二.阴阳别离
一般来说,我们都希望是最亲密最疼爱的人,陪伴在自己左右,然后交代后事,毕竟这些人都是自己最牵肠挂肚,最放心不下的。
曹操子嗣众多,光是男性子嗣,见于记载的就不下二十多人,真正成年的,数量也很可观,可是最后陪在曹操身边的就很少。
首先看太子曹丕,他留守邺城,职责重大,肯定不能轻易离开,何况去年刚刚发生魏讽谋反案,人心浮动,一旦曹丕离开邺城,再加上曹操离世,不能不让人担忧谋反会再次发生,《左传·鲁闵公二年》,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可见曹丕有监国重担,一时之间难以赶到,曹操很可能也不想召他前来,不过曹操很喜欢孙子曹叡,常让他陪伴左右,也曾带他随军出征,曹叡可能陪伴在曹操身边,只是史无明言,只能略作猜测。
曹丕不能来,那洛阳由谁来坐镇呢?“黄须儿”曹彰此时在长安,根据《三国志·魏书·任城王传》记载,曹操快马召曹彰前往洛阳,但是曹彰没赶上,我猜想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害怕自己身故,变乱发生,曹彰是离自己最近也最可信赖的力量,曹魏鱼豢《魏略》里说,曹操死后“军中骚动……青州军擅击鼓相引去”,幸亏最后没有发生大的变故,看来曹操的担忧是明智的。
爱子曹植现在身在何处?应该也在邺城,根据《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虽然此时他已经被封为临淄侯,但可能并未前往封地,因为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还想让他救援樊城,但是因为曹丕醉酒使诈,曹植最终没去成,可见他跟曹丕一样在邺城,所以子建现在也不会出现在曹操身边。
前引陆机文序言中写道,“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因泣下”,可见当时在场的有姬妾所生小女儿和小儿子豹,另外还有四个儿子,《魏略》里说杜夫人生沛王豹,《三国志》里沛王叫曹林,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是同一人,就像后来的赵王曹干也叫曹良,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清代潘眉说曹豹年龄不符合,他根据《魏略》里曹操嘱咐曹丕照顾曹良的遗令,推测曹良当时五岁,符合条件,所以应该是鱼豢记错了,不是曹豹而是曹良,而且如果杜夫人是曹操消灭吕布后,所纳的杜氏的话,那么曹豹的年龄的确不会太小,不过这些都是根据二手记载,所作的推测,我们只能说当时有个小儿子侍奉在侧,至于小儿子是谁,其他四个儿子是谁,就难以考证清楚了,至少我们可以说,曹操子嗣大多不在他身边,当然这种情况也是无可奈何的。
至于卞夫人,去年刚刚成为王后,根据《魏略》,卞后一直随曹操出征,那么这次应该不例外,其余的妾室,曹操应该也会携带平常所爱者,那么在临终画面上就少不了儿女子的悲悲切切,泣下沾襟了。
曹操身份多样,他还是魏王和汉王朝的丞相,换言之,应该会有王府和丞相府官员随行,毕竟军事行动和日常行政都离不开他们,检索《三国志》,可以举出几位有代表性的,如丞相府主簿贾逵,他在曹操死后主理丧事,当时应该在洛阳,另外就是丞相掾属郑浑,庞淯,卫臻等人,还有统领虎豹骑的曹休,常作为侍卫的许褚以及刚刚击败关羽的徐晃等人,他们都应该在曹操身边,说不定曹操会叮嘱他们相关事务,比如贾逵在曹操死后,力排众议,坚持公开发丧,而且正是他稳定住了青州军,安抚好了鄢陵侯曹彰,至于是不是曹操的授意,只能留后人想象了。
虽然好多子女不能前来,但是曹操还是有满肚子的话要交代,那么只能以文字的形式给他们了,这些大多都变成了父子间的秘密,后人无从得知。真正公之于众的,可能是吉光片羽般的存在了。
三.千载回音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大概是阴谋论的鼻祖了,曹操生活在汉末乱世,权谋狡诈对于后人来说,甚至比当事人还熟悉,我们大都带着有色眼镜看曹操,会想当然地会认为,他的遗言里可能会透着玄机,说不定会挖出个惊天大秘密,可事实真是如此吗?现在我们可以找到的曹操遗令非常零散,因而只能管中窥豹,但我还是希望可以看出些门道。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有节选的曹操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明确表示要薄葬,他本人也曾参与到汉末的盗墓活动中,发掘梁孝王墓,西汉流行厚葬,很多墓葬都在此时被盗,里面的宝物被拿来充军费,这些惨不忍睹的悲剧使得曹操对于自己的陵墓,极为警醒,他认为里面堆满金玉只会吸引盗墓贼,对于逝者毫无益处,所以他要薄葬,另外《宋书》里还有部分遗令,谈到曹操预先做好四箱衣服,应该是四季所用,然后准备将来下葬时,根据季节选择衣服,这也跟前文敛以时服呼应,也延续了他一贯的朴素作风。
在陆机前引文中,留有部分遗令,说道“吾婕妤妓人,皆著铜爵台。于台堂上施八尺床、繐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朝十五日,辄向帐作妓。汝等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又云:“余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不难看出,曹操念兹在兹的还是儿女情长,遗令大意就是说,你们兄弟就让我的妾室住在铜雀台,让她们学做履组,既可自用也可卖钱,你们备好八尺床和帐子,让我的灵魂有个栖息场所,你们早晚在灵台上供奉干肉干饭,这就算是祭祀我了,每月月初和月半,让姬妾们向着自己陵墓起舞,因为我生平很喜欢歌舞,衣服除了陪葬所用外,都给你们兄弟们分了吧,你们如果思念我的话就登铜雀台,眺望我的陵墓就行了。可能这些遗言让很多人失望了,因为里面没有如何改朝换代的全盘计划,也没有如何消灭刘备孙权的战略决断,有的只是家常琐事,有的只是殷切叮嘱。
我想曹操的大限场面,既不是高谈军国大事,也不是满怀哀愁悲怨,反而是那么真挚动人,朴素无华,甚至跟普通人如此相似,波澜不惊又扣人心弦,无怪乎数十年后,陆机再次读到这些遗言时,仍然悲愤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概是他从遗言中,听到了很多人普遍的心声,那份生死别离的情感是不会骗人的。
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文选》
周一良著《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中华书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