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是同样的故事,会在一个又一个帝王哪里重演。
唐太宗李世民快死的时候,把徐茂公突然无理由地贬官到外地,并且把李治叫到身边来,说你要仔细观察这个人,如果他接到被贬的消息表现的有点不爽,说明这人就不能用了,你得赶紧把他杀了。
后来李治力排众议,想要废除皇后,立爸爸的才人武则天为后,满朝文武都反对。本来你跟武就是乱伦啊,皇家丑闻,现在还要立为皇后,怎么能行呢。李治也很纠结,被大臣们给反对的没招了,下不了决心,只能问当时资历最老辈分最大的徐茂公。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啥意思)
为什么? 因为李世民死前对他的态度,就是一种筛选机制。 这种所谓的驭人之术,其实就是「奸臣筛选指南」。 能通过这套筛选的人,不可能是忠臣,无一例外都会是大奸臣。 以现在的结构化面试为例: 如果领导对你突然态度不好,你应该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排查原因,看看是领导有问题还是我有问题,我有问题就改,领导有问题我也不怕他。 但你这么回答100%不可能通过面试。
这个就是经典的: 轻视人性,小瞧人性,甚至玩弄人性。 轻视人性的人,不可能有好下场好结果。 把人都当傻子,甚至不当人,认为他们可以没有任何欲望私心想法,随意的折辱,然后又非常信任。 这是标准的取祸之道。
所以应该怎么办?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人,做好培训体系。 要么你就彻底信任徐茂公,像刘备托孤诸葛亮一样。 要么你就不信任他,让他退休回家养老,或者请他去大学讲课,当个顾问,培训下一代。 不要一边用,一边去考验他。 考验人性,不是考验,而是羞辱对方,折辱对方。 对方不可能对你有什么好印象。 有人会问,那我不考验,我永远不知道这人可靠不可靠啊。 这就是博弈精神的缺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