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人们对基辛格的了解,始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周总理曾称他为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1971年后,基辛格又数次访华。图|基辛格1973年11月,第四次

人们对基辛格的了解,始于他1971年7月秘密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

基辛格秘密访华(基辛格秘密访华吃了19碗杂酱面)

周总理曾称他为恢复中美关系的“先导”,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1971年后,基辛格又数次访华。

图|基辛格

1973年11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国际局势十分危急。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为了向中国示好,派基辛格访华。

出访前,基辛格通过此前与中国建立的联络处,告知了北京方面。

毛主席知道后,意味深长地说:让我来会一会他。

11月12日下午,周恩来与基辛格在钓鱼台三号楼,举行了会谈。

周恩来对基辛格说:

“世界上的任何扩张主义都注定会失败的。”

基辛格点头表示同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实行扩张主义,在世界各地拉帮结派,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可是你们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现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不收缩战略是不行了。”

周恩来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苏联和美国的扩张斗争愈演愈烈,我认为你们收缩一下是对的,这不是孤立主义,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

基辛格回答:

“周总理说的没有错,和周总理的对话,让我想起了我国前国务卿杜勒斯,在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拒绝与您握手的往事。当年如果杜勒斯先生能够更有礼貌一些,我相信他能从您这学到不少东西。”

“那是不可能的”,周总理否定道:“那时美国如日中天,杜勒斯先生就算想给我留下好印象,估计他也做不到,因为有些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仅凭个人愿望就能改变的。”

下午5点25分,周恩来看了看手表:

“基辛格先生,时间到了,请和我一起去见毛主席吧。”

基辛格与他的随行人员(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国务院计划暨协调处主任、基辛格助理洛德)一同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基辛格。

基辛格走进毛主席的书房,让他最为惊讶的是,毛主席的书房三面都是书架,书架上摆满了毛主席苍劲有力的手稿和各种文件。

桌子上和地上堆满了书,有《资治通鉴》、《天演论》、《通鉴纪事本末》等历史书籍,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文学经典,有几本书已经被翻得散了页。

基辛格在心中暗暗感叹:

毛主席真是学识渊博,他这位传奇的中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受到中国人的景仰,从这样的小事中也能窥见一二。

毛主席强撑起身体,从一组被围成半圆形的沙发中坐起来。

此时,毛泽东已经被心脏病和肺病折磨很久了,行动要靠人搀扶。

可是他依旧坚持站起身来,亲切地和基辛格握手,对这位从美国来的客人表示诚挚的欢迎。毛主席强大的意志力让基辛格佩服不已。

“欢迎您的到来,听说您升官了,可喜可贺啊!”

毛主席已经从报纸上得知基辛格两个月前升职为国务卿的事情。

图|毛主席

说完,毛主席辛苦地坐回沙发。

他对翻译人员说:

“请基辛格先生坐下。”

毛主席大喘几口气,又凑到周恩来耳边问他:

“你和他谈了些什么?”

“谈了谈美国的扩张主义。”

毛主席开玩笑地指着基辛格问:

“谁在搞扩张主义?是他们吗?”

周恩来笑着说:

“美国确实在搞扩张主义,但不只有他一个,还有跟着美国一起搞扩张,并想要超过美国的某些新扩张主义国家。”

基辛格辩解道:

“周总理为了搞平衡策略,总是借我们美国的扩张主义,批评另一个国家的新扩张主义,可我知道他应该懂得,这个扩张主义究竟出自哪里。”

毛主席明白基辛格意有所指,深挖道:

“我知道的,那个新扩张主义现在可怜得很呢,你们没必要害怕。”

“我们美国现在最担心的事情,是如何防止苏联在中东地区的扩张。”

“他们办不到!尽管他们的野心很大,但能力不足。你看美苏古巴危机,你们美国就威胁了他一下,他不就吓得滚回去了吗?”

基辛格补充道:

“还有第二次,苏联准备在美国附近建立潜艇基地,我们刚把海军战舰开过去,他们就被吓跑了。”

说完书房里充满了笑声。

接着,毛主席向基辛格讲起了中国与苏联的一些往事:

“我们中国历来不怕邪,不怕压迫,对苏联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更是深恶痛绝。1958年,我们和苏联闹翻了。原因是他们想和中国建立联合舰队,意图控制中国的海岸线和军港,我和他们的大使谈了这件事,会上我几乎要拍起了桌子,臭骂他们一顿。”

1958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于1957年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所需要的技术支援。中印边境冲突爆发后,苏联塔斯社发表了偏袒印度的声明。

毛泽东继续说:

“赫鲁晓夫会见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后,神气得很呢!他说他们搞了个‘戴维营精神’。他来到北京访问,多次向我吹嘘他认识的两个英文字母:MYFRIEND(我的朋友),他说这是艾森豪威尔教给他的。后来,他回到他们远东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像狗受到主人的庇护一样,撕开脸面大骂我‘好斗的公鸡’。我跟他们的总理柯西金说过,中苏的这场斗争还会持续一万年。”

图|赫鲁晓夫

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他与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总统别墅戴维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会谈,会谈后发表了公报。这次会谈中,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和解,放弃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与对抗,他一再宣扬苏美两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妄图联合美国主宰世界。

毛泽东转过头对基辛格说:

“现在我们和你们美国还是有不同地方的,我们什么问题都不怕,都能够回绝过去。”

基辛格若有所思地说:

“美国和你们中国确实不同,我们没有你们这么勇猛。但我们的战略和中国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现在世界上的主要危险是谁,这不言而喻。”

毛主席听完笑了:

“你们洋人学会打中国式的太极拳了,我们自己却开始打少林拳了。”

周恩来在一旁帮忙解释:

“你们美国的立场比较模糊,可我们中国对他苏联的态度是很明确的。”

基辛格沉思了一会儿,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毛主席,你说,苏联会不会进攻中国?”

“你们总是这样说,我们也这样想过,苏联会不会打中国,这不是没有可能。”

“全面进攻中国当然是不太现实的,现在有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那就是苏联正在想方设法摧毁中国的核武器。”

毛主席知道基辛格在吓唬自己,目的就是想将中国拉入美国的怀抱。

毛主席伸出两个指头,淡定地说:

“我们的核武器相比苏联,只有这两个指头中间这么大,比苍蝇也大不了多少。”

“嗯,就像我曾经多次讲过的,上一次也向主席讲过,我们美国认为,如果这种事情(苏联进攻中国)确实发生了,这会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产生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决心要反对。这是我们自己的决定,可中国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安排。”

毛主席话锋一转:

“可苏联的能力与他的狼子野心是不相匹配的,他们想要欧洲、亚洲、甚至北非。他想要压制环太平洋地区、压制日本、压制中国、压制东南亚,压制所有对他有威胁的国家和地区。可他整个国家只有100万兵力,连国境线都守不住,何况进攻呢?”

“有道理!”

“他苏联想要进攻中国,除非你们美国帮助他进来,把中东和欧洲都让给他,他才敢放心大胆地把兵力往远东调。但即使这样,他们也至少需要增加100万军队,或者更多才有把握。”

毛泽东在告诉基辛格,美苏争霸的重点在西方,战略重心在中东、欧洲,苏联要同时开启两条战线是做不到的,所以苏联进攻中国不太现实。

“把中东、欧洲都让给苏联吗?这不可能,至少我不会同意这样的看法。如果欧洲、日本、美国站在一个阵营,我们一起在中东、欧洲以及毛主席说过的其他地区钳制苏联,我相信可以大大减少他进攻中国的可能性。”

“既然美国都表态,我们中国也可以通过搞‘一条线、一大片’牵制苏联部分兵力。这样也有利于你们美国、欧洲、中东,比如苏联在蒙古就驻兵了。”

“主席,我记得你几个月前和我谈过这个‘一条线、一大片’的战略。”

“是的,我之前谈过,这个战略的核心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遏制苏联向全世界扩张的野心。”

基辛格在访谈录中回忆道:

图|基辛格

“对于全球大部分动乱地区,中国是相对稳定的。但中国的目的不是鼓励美国扩张,而是要遏制苏联,防止他东扩。”

毛泽东对基辛格说:

“我们接下来聊一聊台湾问题吧!”

“好的主席!”

“我觉得美国和我们的关系,关键在台湾问题上。如果美国能够跟台湾方面断绝外交关系,我相信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就像我们和日本那样。至于我们和台湾当局的关系,那就更复杂了。”

台湾问题一直是横亘在中美两国友好交往的一条鸿沟,也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屏障。

1972年2月,中美两国在上海发布联合公告。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无可争辩的固有领土,美方同意逐步减少直到全部撤除美国在台湾的驻军和军事设施。然而,台湾问题仍然没有完全解决。

毛主席继续说:

“世界上的事情都不要太过局限,台湾就一个小岛,一千几百万人,人跑得了,地跑不了。我们暂时不能收复台湾没有关系,十几年后,一百年后,都有机会拿回来。至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可等不了这么久。”

基辛格表示:

“美国是世界的美国,美国是要和世界上所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例外。但美国暂时还不能与台湾方面完全断交外交关系,这和美国的内政有关联。我已经告诉周总理,我们希望在1976年期间完成中美建交。”

“这件事(建交)由你们美国决定,我们中国催不了,如果你们有需要就尽快办。如果不同意,那就继续推迟。我们对香港也不忙,甚至对澳门都不触动。

“在台湾问题上,我们之间有着清楚的谅解,我们信守这一谅解,而且联络处正在进行着有益的工作。”

“我们和苏联建交了,和印度也建交了,关系也不太好。我想着还不如和你们关系好一些,所以台湾问题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国际问题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毛主席和他的英语老师章含之学过一些英语。

他用英语问基辛格:

“基辛格先生是个博士,那你是个什么博士呢?”

“主席先生,我是哲学博士。”

“那请博士先生给我上节课嘛!”

“毛主席在哲学方面的成就要比我高得多,而且写过许多深刻的哲学著作。我不敢班门弄斧。……我过去在哈佛大学教哲学时,经常因为把毛主席的著作列为学生的必读书目,让我的同事惊讶不已。”

“我自己倒是一点也不满足。主要就是我不懂外语。”

毛主席知道基辛格从政前,在哈佛大学学习并任教20多年。他长期研究哲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外交哲学”框架:在学习康德、黑格尔的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运用奥地利外交大臣梅特涅的强权政治与“均势”政策,在力不从心时收缩阵地,加强自身实力,拉拢伙伴,制造矛盾,形成“均势”状态,集中主要力量对付主要对手。

基辛格对于尼克松的当选是极力反对的,但尼克松欣赏基辛格的“均势”政策,所以他将基辛格委以重任。

图|尼克松

毛主席将话题转向时政:

“听说你们总统在关岛发表了‘尼克松主义’,你们决定以此实现他的方针。先要把东南亚的战火掐灭了,你们才能有主动权,你们也不会四处受到限制,会更自由。”

“尼克松主义”就是要求美国收缩战线,将越南战争转变为代理人战争,让亚洲人打亚洲人的“新亚洲政策”。

实际上,近20年的越南战争,严重拖累了美国的经济,让美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先后在越南投入200多万兵力,造成36万军人死亡,消耗了近2千亿美元。

美国国内因此爆发了反战游行,世界各国也强烈唾弃美国的这种行径。

尼克松上台后,一直在寻找体面退出越南战争的办法。经过几年的谈判,才和越南方面达成巴黎停战协议,最终退出越南,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解决了尼克松政府“最紧迫的外交问题”。

后来,停战协议签订20天后,毛主席当面赞扬基辛格:

“这件事你干得很好,你满世界到处飞,是有效果的,你说你是燕子,还是鸽子呢?”

基辛格听到毛主席饱含哲理般的赞赏,不假思索地说:

“现在的美国自由多了。”

基辛格是德国出生的犹太人,后移民美国。

图|基辛格

毛主席指着基辛格说:

“你出生的国家是德国,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对吧?”

“是的主席。”

“那你有没有注意到,在黑格尔的哲学命题中,有一个叫做‘对立统一’。”

“黑格尔的哲学对我影响很大,我注意到了这个‘对立统一’。”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是德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的思想就是以他们为基础,如果没有他们,也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这个道理。您一生都在阐释和发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我拜读过您的著作。”

“其实黑格尔的哲学,受到了我们中国哲学的影响,他在哲学史中谈到了孔子,对他不怎么佩服,他比较佩服的是老子,最佩服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哲学。英国人赫胥黎,这个所谓的唯物主义者,谈到印度哲学也是一塌糊涂。”

“印度哲学是一门消极的哲学,并不是为了实际运用。比如甘地主张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消极对抗,其本质是反对英国寻求独立的一种手段。印度能够独立应该归功于他。”

“我不这样认为,印度严格意义上讲,没有获得真正的独立。他尽管脱离了英国的殖民,但政治上又转向依附苏联,经济上一大半是靠美国援助,欠了美国100多亿美元。这是基辛格先生您自己告诉我的,过去我也不清楚。对了,以后你如果再来中国,一定要给我讲一些哲学哦!”

“我很乐意为毛主席讲哲学,在过去的研究中,我就爱上了哲学。只是现在当上了国务卿,政务繁忙,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他们说你是‘马不停蹄’,周总理说我是‘旋风’,能够转地球一周。”

“是的,我们要争取时间了。中美两国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苏联打算进攻欧洲、中东以及北非地区,我们可以共同抵抗。在任何情况下,我们要准备随时面对才可。”

“没错,苏联就是欺软怕硬的主,你们也不能欺负那些地方,他们比较软。”

毛主席的这几句话逗乐了基辛格。

图|基辛格(左)、周总理(中)和毛主席(右)

谈话期间毛主席和基辛格讲到了“水门事件”:

“真搞不懂你们美国人,怎么会拿这么一件‘屁大的事’做文章,还搞得人尽皆知。”

“主席,这可能和我们的国情有关,美国人比较注重隐私。”

当时毛主席已经80多岁,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身患多种老年病,说话也不太利索。可整个谈话期间他都凭借强大的精神,支撑着自己与基辛格正常交流。思维敏捷,幽默风趣,好用俗语、比喻,让基辛格心悦诚服。

后来,基辛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毛主席:

“毛泽东说话都是留有余地的,他不会一口气说出自己的意见。相反,他是用一些优雅的、精雕细琢的语言讲出,虽然每一句话都说得很吃力……他每一句话都很简短,每一句话的结尾都是一个问号,仿佛是在征求你的意见。而问号的里面包含了他想告诉你的答案——让你得不出其他结论——又不得不陪同他进行这样有智慧的旅行,一直去到他预想的目的地。”

毛主席“预想的目的地”是哪里呢?基辛格没有明说。

在这次谈话后,周恩来又同基辛格进行了多次会谈。

11月13日晚上,基辛格提出向中国提供尖端军事情报及相关技术帮助的具体建议,以此缩短中国处于弱势地位的时间。这项内容有没有具体实施,美国方面作何考虑,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当时美国确实在向中国示好。

11月14日早上,周恩来和基辛格具体讨论了关于日本的一些问题。

毛泽东、周恩来以惊人的战略勇气,在广泛团结第三世界的基础上,联合第二世界,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和力量对比,有效地遏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使世界形势朝着有利于和平的方向发展,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 仓央嘉措诗歌(仓央嘉措问佛全文)
下一篇: 宋朝有多少位皇帝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