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考功司(吏部考功司)

考功司(吏部考功司)

考功司(吏部考功司)分级与分类考核是中国古代考核官员的精华,相比唯GDP论英雄,有可借鉴意义。考功司(吏部考功司)唐代考核官员由吏部的考功司负责。考功司职责就是了解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优劣。年终集中考核一次,这一次考核另外选派德高望重的京官二人,一人参加对京官的考核,一人参加对地方官的考核。又派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一人参加对京官的考核,一人参加对地

分级与分类考核是中国古代考核官员的精华,相比唯GDP论英雄,有可借鉴意义。

考功司(吏部考功司)

考功司(吏部考功司)

唐代考核官员由吏部的考功司负责。考功司职责就是了解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优劣。年终集中考核一次,这一次考核另外选派德高望重的京官二人,一人参加对京官的考核,一人参加对地方官的考核。

又派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一人参加对京官的考核,一人参加对地方官的考核。这四位临时派来考核工作的人,一般称“监中外宫考使”。考功司的郎中(一把手)负责对京官的考核,员外郎(副手)负责对地方官的考核。此外,往往设监考、校考、知考使等临时增加的考核官员。

考核的流程是:

各级政府的领导者,先将属下官员一年来的功过做鉴定,然后当众宣布,宣布后大家共同讨论,议其优劣,根据优劣,分成九等。然后中央尚书省进行汇报。

流内官根据才、德表现分为四善二十七最(最在这里是“好或“优”的意思)。所谓四善是四个方面的优秀表现:一、德义有闻(好品德被广泛了解),二、清慎明著(清廉谨慎突出),三、公平可称(办事不徇私被公认),四、恪勤匪懈(经常保持旺盛的工作作风)。

二十七最是二十七方面工作的具体表现,实际就是看一位官员完成本职工作的水平如何。

如:献可替否(敢提肯定与否定的建议),拾遗补阙(及时发现工作漏洞,提出合理建议)是近侍(皇帝周围的亲近官员)之最。

铨衡人物(正确评价别人),擢尽良才(发现人才,推荐人才)是选司(负责人事组织的官员)之最。

扬清激浊(表扬清廉,批评贪腐之官),褒贬必当(批评表扬不出偏差),是考校(监察官)之最。

礼制仪式(各种内政外交活动),动合经典(举办时合于古代礼制规范),是礼官(负责仪式的官)之最。

对州、县官要考查户口赋役增减和盗贼多少,博士、助教(指教师)要统计讲课的质与量。然后根据善、罪的多少,把各位官员分成九等。

如: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等;一最以上,有三善,或无最而有四善,为上中等;一最以上,有二善,或无最而有三善,为上下等证;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等。

流外官,以行能功过评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等,执事无私为中等,不勤其职为下等,贪浊有状为下下等。

凡中上等以上,每进一等,加禄(提高俸禄)一季;中中等,守本禄(俸禄不升不降);中下等以下,每退一等,减禄(扣俸禄)一季。

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提升一级俸禄);一中上考,再进一阶;一上下考,进二阶。计当进而参有下考者,以一中上抵一中下。有下下考的,解任(免官)。

宋代,是个很重视官吏考核的朝代。具体表现是设审官院、考课院,专掌其事。审官院考核京朝官,考课院考核幕职、州、县官。宋代考核官员称“磨勘”,意谓检查复核,防止申报不实或升降不当。真宗时又规定,文武官任职满三年,给予磨勘迁秩。在京的京朝官、磨勘时需引对(答辩),表示由皇帝亲自升擢。

磨勘一般分为三等。公勤廉恪、职事修举(本职工作完

长得好)为上等;公勤廉恪、有一长为中等;既无廉声,又多谬政为下等。上等转官(提升)或减少磨勘,下等降官或延长磨勘,中等无赏无罚。不过,宋朝多行姑息之政,在执行过程,多以循资(工作年头)考核为主、而不以政绩建树为先。所以,宋朝政府各级官员大多老成持重,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所以,一些能力不强的官员,靠熬年头,官阶都可升上去。

具体标准是:路一级长官(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有七条,一、举官当否,二、劝课农桑、增垦田亩,三、户口增损,四、兴利除害,五、事失案察,六、校正刑狱,七、盗贼多寡。州县一级长官(守、令)以四善三最,四善与唐代相同,三最是,狱讼无冤,催科不扰(催促租税适当)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功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人民安居乐业),赈恤困穷,不使流移为抚养之最。通计善、最分三等。五事以上,二事为中,余下。文官一年一考核,三年为一任;武官五年一迁(升)。

明代考核官员分考满、考察两种,二者相辅而行。考满,是根据全部功过综合评审决定升降;考察,是对应该处分的官员的考验。考满之法,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分三等:称职、平常、不称职。称职升,不称职降,平常不升不降。明朝初年还规定有朝觐考核法:称职无过为上,赐坐而宴(在朝廷的宴会上有座位);虽称职但有过为中,宴而无座(参加朝迁宴会,但要站着);不称职为下,不可参加朝廷的宴会招待,在宴会进行时,垂手而立于大门之外,一直站到宴会结束。

对有过错官员的考察主要是八种人:

一、贪,二、酷(横暴),三、浮躁,四、不及(工作不作

为),五、老,六、病,七、罢(能力差),八、不谨(工作随便)。

如果是京官中的八种人考察六年,到了六年,四品以上的官员,要自己鉴定上报朝廷,等候最后处理;五品以下分别致仕(不当官)、降职调离、削职为民。如果是地方官中的八种人,考察三年,到京城去朝觐,带着在考察期间的汇报材料。对京官的考察叫“京察”,对地方官的考察叫“外察”。

清代考核官员,分京察、大计。考核京官叫京察,考核地方官叫大计。京察三年一次,出部、院、司长官自持,分称职、勤职、供职三等。列一等者,加级记名,以备外用。同时纠以六法:不谨、罢软者,革职;浮躁、才能不及者,降调;年老、有病者退休,在上级备案。翰林、詹事、科道外,都要“过堂”(当面汇报)。大计主亦三年一次,先由藩、臬道、府(相当今天的省、地两级)察其贤否,申报督抚(省一级首长),督、抚审核后送部。才能与政绩皆优者,选为卓异;劣者,核以六法,如京察。贪、酷者,特参(进行法纪处理)。

摘自《浪淘沙》

上一篇: 断钢剑(泰拉瑞亚断钢剑和原版断钢剑)
下一篇: 赵州桥介绍(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