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已是秋风萧瑟,寒气逼人,芦花飞雪,正是欣赏芦花的好季节。
什么苍苍(什么苍苍四字成语)
偶得清闲,漫步于中华路东的汤河南岸,那沿河的芦苇荡,着实让人眼界大开,令人感奋。一种新鲜感,亲切感油然而生。童年时期家乡的西大坑,曾是一片水乡泽国,芦苇丛生,是小伙伴们游玩的好去处,在童年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美好一幕。如今,已是沧海桑田,人是物非。坑,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开挖,早已填成了平地,水已经没了,曾经的芦苇荡也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空留下一份淡淡的乡愁。
芦苇,是湿地的主要植物之一。芦花的花语是朴实、顽强,生命力极强。有点水份就茂盛;给点阳光就灿烂。那质朴淡雅的芦苇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酷暑与寒冬,依然向水而生,缥缈婀娜,千古繁盛。你看那一丛丛的芦苇,或亭亭玉立,或倩影婆娑,摇曳生姿,风情万种。风吹草动,那茫茫苍苍的芦苇荡,便如那大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汹涌澎湃。那白色的芦苇花,如天女散花,漫天飞舞;如雪花纷飞,轻盈飘逸;如迷人的小“降落伞”,优雅可爱。
每当看着这苍茫的芦苇荡,就油然想起那千古传唱、脍炙人口的《诗经·蒹葭》诗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全诗只写了三个对象:追求者,河水,伊人。
“伊人”是谁?作者没说,世人却众说纷纭,无以定论,给人以雾里看花,虚无缥缈之感。但却成就了诗作的朦胧之美,意境之美。诗人以每章对暮秋独有特色的描述,渲染了蒹葭苍苍的空灵、缥缈的意境,蒹葭、水、伊人交相辉映,展现出一幅秋水、蒹葭、“伊人”的大美画卷。
有人说,“伊人”是苦苦追求的心上人,此诗是爱的千古绝唱。
有人说,“伊人”是追求的理想。
作者在苦苦的追求,读者在苦苦的探索。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难坏了“宝宝”们。这就是诗词歌赋佳作的魅力之所在。
留白,是绘画的艺术。“蒹葭”诗作的“伊人”,大概也是诗作艺术的留白,为世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让人去慢慢地品味其中的奥妙。
《蒹葭》诗作的弦外之音,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样一个故事:理想、追求是清晰的。追求理想的道路,却又是困难重重,道阻且长,更展现了作者千方百计,孜孜不懈的追求,从而让读者产生久久的共振与共鸣。人生,不能没有希望。其实,人生就是希望与追求的交响曲。
情感不经升华,就会流于欲望的本能,只有升华了的情感,才有可能上升为“道”或“理”。
诗缘情,是诗的基础。诗言志,是诗的灵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