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一部《琅琊榜》成了国剧标杆,我也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剧中誉王和太子的储位之争涉及到大量的历史特有名词,比如一开始誉王手里掌握着吏部和刑部两大部门,而太子则有户部、兵部和礼部。要想明白他们的实力,还要从古代的三省六部制说起。
隋朝三省六部制(隋朝三省六部制与唐朝有何不同)
三省六部最早出现于西汉,于隋朝正式确立,唐朝的时候得到完善,《唐六典》对尚书省中的六部组织、用人、职务分配等有详细规定。
《琅琊榜》虽是架空的朝代,但是故事背景大概在五代十国时期,剧中的三省六部制可参考唐朝时的设置。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只是尚书省下面细分出来的部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这些部门的职能大致如下:
吏部:主管人事及任用之权,五品以上吏部提名,五品以下的官员任免直接由吏部说了算。
户部:掌管民政、财政大权。
礼部:主管宗教、礼仪、祭祀等,相当于如今的文化部。
兵部:主管军事、国防等
刑部:司法部门
工部:掌管建设,有项目就有经费,太子要是控制了工部还用的着开私炮坊吗。
中书省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中书令,也就是剧中的和稀泥高手柳橙;门下省的老大是门下侍中;六部中的最高领导就是尚书,各省最高行政长官都是三品官,所以誉王和太子控制各部都是通过各部尚书进行的。
以上就是三省六部的基本结构,那它是如何运作的呢,如果皇帝要下达一道旨意,首先传达给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拟稿,再由中书侍郎定稿;定稿之后拿给皇帝过目,如果没有问题皇帝画敕,成为正式的圣旨,下达给门下省;圣旨到了门下省由侍中复核,如同意,则交由尚书省执行,如果不同意可送还皇帝,这一步叫“涂归”。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