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始祖后稷
周姓来源简介(周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什么)
今天谈谈周姓。在中国,周姓也是个大姓。2021年全国姓氏排名第九名的便是周姓,约2540万人,占中国人口的2.12%。
周姓人口众多应该和长寿的周王朝有关。前1046年,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周,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国,周赧王病逝,西周灭亡,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
大姓源流都比较复杂,周姓也是如此。
其一,周姓出自黄帝时期的古周国,此说姑妄听之。
古周国,即黄帝时期的一个古老部落,据说这个部落有两位名人——周昌和周书,他们都是黄帝的臣子。
又据《姓氏考略》和《河图运录法》载,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两人后代均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等地。然而此两书都为清代人编纂,其内容是否确凿,值得商榷。
其二,周姓出自姬姓,这是最主流的说法,也是有史可依、有据可查的说法。
姬姓是周王朝的国姓。
周人的始祖是后稷,后稷是尧帝的异母兄,被尧封于邰地。他本名为姬弃,后稷是他的尊号。“后”为君主、帝王之意。“稷”本义指谷,即一种粮食作物。之所以他被称为“后稷”,是因为在尧舜禹时期他担任掌管农业的官职——司农。
后稷的12世孙周太王姬亶(即古公亶父)为了避开狄族逼迫,率领族人自邰迁徙到了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其部落被称为周族。
姬亶之孙是周文王姬昌,其子孙有以国为氏者。
相传周文王有百子,但多不可考,长子伯邑考被纣王所杀,次子姬发灭商建周,四子周公姬旦东征,为周王朝稳定江山并开疆拓土。
姬旦的长子伯禽是鲁国第一任国君,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都称“周公”。姬旦的曾孙周公姬黑肩,卷入了周王朝王位继承问题,被周庄王杀死,姬黑肩的后代有为避难而改姓周者。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姬宫湦烽火戏诸侯,镐京被攻破,幽王被犬戎袭杀,西周灭亡。幽王之子周平王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迁都至洛邑,东周开始了。公元前256年,东周被秦所灭,末代君主周赧王姬延被贬为平民,他的子孙后来就以“周”为姓。
此外,周平王姬宜臼的少子姬烈被封到了汝坟,传到第十八代姬邕,周被秦灭,姬邕便改姓为周。秦朝灭亡后,汉廷封周邕的孙子周仁为“汝坟侯”,周仁后来迁往汝南郡安成县。这支周姓在汉唐时发展为著名的汝南周氏,两晋三国时期的周访、周浚、周顗、周嵩、周馥、周处、周瑜等名人都出自汝南周氏,故此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说,此支周姓也是今天周姓的主要来源。
周公辅成王
其三,周姓源于各种原因的改姓。
如在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如唐朝末年的荆南节度使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周姓,其后代便以周为氏。又如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可安为避元朝官军围剿,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再如清朝初年,明朝长沙郡王朱翊铤的庶子朱万世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其子孙一直姓周。
其四,周姓源于少数民族。
如南北朝时,北魏献帝拓跋弘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其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也以周为氏。再如唐朝时少数民族有“暨佐时”三字姓的,改为周氏。再如代北的少数民族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
关于周姓始祖,说法有四,即周昌、后稷姬弃、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
周昌为传说时代黄帝时期的人物,可信程度可自辨。而姬弃、姬昌、姬旦则是一脉相传,无需过多争议。
当今周姓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周姓的郡望有19个: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
周姓的堂号也有很多,如笃祐、爱莲、细柳等堂号。
笃祜堂应取“笃祜”之意,其意为静心享受无边的福气。
爱莲堂得名于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云:“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花之君子者也。”
细柳堂得名于汉初名将周亚夫。汉文帝六年冬,匈奴六万兵马犯汉。汉文帝刘恒令周亚夫驻兵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几日后,文帝御驾亲往劳军。军营甲兵森严,周亚夫治军有道、令行禁止,文帝因此封周亚夫为中尉,后迁太尉,直至宰相。细柳堂是周姓使用最多的堂号。
爱莲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