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

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

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忠武将军周务学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文/王耀1900年8月,北京发生举世瞩目的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西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当时京城一片混乱。此时身任都察京官的周务学极力维护社会治安,使“市尘赖以粗安。”后因劳累身患重病告假返回故里秦州疗养。居家期间又遇灾年,秦州城乡民不聊生,生活十

忠武将军周务学

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

曹友闻(曹友闻差点灭了蒙军)

文/王耀

1900年8月,北京发生举世瞩目的庚子之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西太后挟光绪帝逃往西安,当时京城一片混乱。此时身任都察京官的周务学极力维护社会治安,使“市尘赖以粗安。”后因劳累身患重病告假返回故里秦州疗养。居家期间又遇灾年,秦州城乡民不聊生,生活十分贫苦,周务学急乡民所急,据实上呈灾情,又积极组织灾民渡过难关,协助地方政府开展“以工代赈”,解决灾民吃饭问题。他亲自督修天水东关城垣,“督促夫役,箬笠草履,身先操作,事半功倍。”还主持维修天水文庙乡贤祠;捐资重修南郭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秋8月竣工时,还亲自撰写了《墨龙碑记》勒刻碑石。他参与创办了天水第一所军事学校,“秦州陆军学堂”兼管教务事宜,整肃学风。督促生员提高技艺,严格要求生员“精益求精”。这所学校在他的督导下,学风大整,培养了一批精通学业的军事人才。余暇时间他还经常习读兵书,研究兵法,他的治军之术大有长进。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经陕甘总督崧蕃举荐,清政府准许,任命周务学为安徽庐州(今合肥)知县。在任上了解到前任安徽巡抚(岳维宗注:清代甘肃没有总督,只有陕甘总督,总督驻兰州,不设巡抚,由布政使理民事。)江忠源的为人和其高尚的人品后,把江忠源视为他自己的榜样和楷模,十分仰慕(王耀注:江忠源(1812-1854),字常孺,号岷樵,湖南新宁人。清末将领,任安徽巡抚时,太平军胡以晃,曾天养部攻克庐州后,投水死),常以江忠源自勉。1910年,又由升允奏明朝庭调迁周务学回到甘肃,任甘肃常备军第三标第三营步队管带。周务学到任后整肃军纪,加紧操练,经常以“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的岳武穆精神教育部属官兵,自谓“苟能勉尽一分,庶不愧此一生。”由于周务学治军有方,训练有素,使其部队一时间成为“诸军之冠”,尝爱岳武穆,号其军为“忠武”军,备受篆督毛庆蕃的赏识和器重,特升任周务学为第三标统带加协统领少将军衔。

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清帝宣统退位。从这时起周务学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开始了他人生旅途上新的一页,进入了新的历程,是他思想观念的重大转折时期。他由一个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旧军人转向民主共和的新军人;行动上极力摆脱封建统治的制约。当时靖北地区响应共和,发生了“民变”与“独立”之举。在“军民四起”之时,陕甘总督长庚从维护封建专制出发,授任周务学为靖北使者,要求按期扫荡“民变”,镇压民主革命。周务学已经接受了民主进步思想,坚决拒绝接受长庚的任用与调遣,表示“绝不以倖功名,祸及桑梓。”而长庚对于兵权在握的周务学无可奈何,就此作罢。同年10月民国政府成立①,中央政府授任周务学为忠武军统领,功加陆军少将军衔。甘肃省承认共和后,选举周务学为省临时议会议员。这年三月十一日,驻秦州骁锐军统领黄钺宣告独立,成立国民革命军政府,表示要与甘肃制军长庚对抗,周务学从民族利益出发,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黄钺与长庚的争端②,避免军事冲突,使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实际上支持了黄钺的秦州起义。1912年2月、西宁镇总兵张邦定调职,任命马福祥接替,马福祥因事不能到任,甘肃临时都督赵维熙有意派周务学接任西宁道尹之职,只要周务学肯于纳贿便可派往,但周务学耿直不受,“不肯纳贿”(即进贡)而作罢,可见周务学重事业,不重名利,更不以金钱买官去做,这点在当时的同僚中引起了广泛地赞誉和好评。

1914年3月民国二年袁世凯调派他的亲信张广建任甘督(王耀注:张为安徽省合肥人,不第秀才,光绪时流落京津,后授淮军聂士成部,以缮写军中文书,被时任巡抚的袁世凯所爱童)率部进入兰州。张广建为了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采取了削弱甘肃地方军队实力,压缩地方巡防武装,分化牵制地方部队的策略。首先就将在兰州有较大影响的军队首领周务学调离部队派周务学出任安肃道尹,随即削去了兵权,然后派忠武军部队出省城驻扎,从此周务学离开了忠武军。但周务学以国家大局为重,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离开兰州,到了河西走廊赴任安肃道尹,到任后他坐镇西陲,筹设官钱局,追剿土匪,为民除害。在肃州期间他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勤勤恳恳为民众办实事。四处奔走,在祁连山麓居民中筹措资金,兴修水利,凿石砌坝,引祁连山雪水灌溉良田,变水害为水利,造福河西人民,并主张禁烟,得到了当地民众的一致赞颂,又因边务有功,授三等奖文虎章。

1916(民国五年),新任新疆都督杨增新屡来电函,邀请周务学出关赴疆任职,在杨增新的再三催促下周务学出关奔赴新疆,被任命为新疆阿山道尹,加副都统衔兼任外交特派员,并兼垦务监督之职,从此倚为北门,镇守边关。阿山与俄界毗邻。到任后不久,适遇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帝国的统治。中俄边境的克伦斯基地区白俄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反对苏联新政权,遭到苏联红军的追剿。白俄走投无路,便向我边境阿山地区流动。白俄在哥萨克部队部分官兵的胁持下,包括逃亡的资本家、工厂主、地主、富有的市民,浩浩荡荡地向我边境涌来逼进,并以武力威胁我方边防军民。1921年3月,白俄七河省军区司令陆军少将阿年可夫率残部,武力攻击阿山城防。此时,周务学先以外交途径劝阻他们非法人境,但数次交涉无效,敌方继续流进,而且日渐增多还强行入境。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周务学指挥组织仅有数百名兵力进行阻击,开展了激烈的战斗。终因我方兵力太少,力量悬殊,枪械陈旧,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弹尽城破。周务学面对阵亡将士,痛心疾首,决意以身殉职,绝不能苟且偷生或作敌人的俘虏,于1921年5月9日,叱退左右,题辞于壁:“毋毁我室,毋伤我民,尽守土责,杀身成仁”。题辞毕掷笔拔枪自戕。时年五十三岁。他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捍卫祖国疆土而壮烈捐躯的诗篇,实践着“守土有责”的伟大抱负。他的死是光荣的。

周务学殉职后,当时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民国政府得知消息后,追封周务学为爱国忠武将军,决定举行国葬,召开追悼大会,设立忠烈祠堂。秦州官府令将周务学世居地周家大巷道改名为“忠武巷”。其眷属扶柩由新疆回籍时,秦州城全城士民摆设香案迎接,士民中识与不识,皆为之流泣。北京大学教授欧阳溥存给天水张云石先生和周立忠先生来信说:“民国以来四维几绝,乃有殉疆土之道尹,此史籍之光也。陇边文化虽微,而其士夫义烈之气,独近于诸夏,有吴柳堂之风,至今不沫,呜乎伟矣……。”新疆包尔汗先生所著《新疆五十年》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周务学守卫边疆的英勇事迹。省内外学者名流、社会贤达纷纷撰文作诗,发表悼念文章,天水知名人士李天煦、哈锐作挽联悼念;在兰州亦开隆重的追悼大会,甘肃名士刘尔炘、慕寿祺等先生慷慨激昂、撰写悼辞挽联,表达甘肃人民对周务学将军的敬仰之情。他们说:“周务学刚烈气节是汉初得纪信,于宋得曹友闻、于近代得周务学矣!”周务学为国捐躯的英烈之举实与“泰山同重”。哈锐撰挽联说:“从古相术无稽,竟成夙谶;到今泰山同重、恰应地名。”“勿谓秦无人,赍一片丹心,浩然长往;自古皆有死,读数行遗墨,凛矣如生。”刘尔炘所撰软联说:“奉古名将岳少保以为严师,在官十余年,文不爱钱,武不怕死;于乡先生与吴侍御可称同道,捐躯万里外,孟曰取义,孔曰成仁。”慕寿祺撰软联词曰:“知君自恃非凡,曾瓣香武穆两言,文不爱钱武不怕死;与我相交有素,早深信孝侯大节,勇于杀敌,忠于捐躯。”从这些悼念辞文中可以看出,周务学将军具有忠义勇烈的民族气节,深受人民群众的敬仰和高度的赞誉。他生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惜牺牲。顺应历史潮流,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哪里需要他,他就奔向哪里,他以民为本,处处为民众办实事,筑城、修桥、兴修水利、救灾、追剿土匪、为民除害,惩治腐恶,整肃吏制,在这一切大事上,他总是心贴百姓。他勤奋读书,严格治军,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拿百姓分文,身后几乎没有积存余资。这一切充分展现了周务学有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典范人物,他的光辉事迹永载青史,他的英名永垂不朽。

******************

选自王耀马妍丽编著《忠武将军周务学》一书,本文最初刊载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甘肃文史》刊1999年第二期,原题为《清末民初爱国将领周务学》。此文又于1998年6月8日《天水日报》第四版刊登。

作者简介

王耀、男,字子源,生于1937年,天水市秦州区人,祖籍甘谷安远镇。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6年担任天水市政协(三届)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参编《天水名人》一书。退休后相继主编、编辑、编著出版《南郭寺艺文录》《飞将军李广》《礼部尚书门克新》《才女苏蕙》《陇上巾帼春秋》《华夏赵氏》《忠武将军周务学》等书,约170万文字。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们的支持与呵护,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爱和好评。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天水师院陇右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秦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组委员,麦积区旅游文化研究会会员、理事。

王耀先生近影

上一篇: 考研剩余天数2023(考研倒计时)
下一篇: 辛亥革命评价(辛亥革命评价成功和失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