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叶书院
年近九旬的彭黎明先生每天都坚持笔耕不辍
乐府诗概说
汉乐府是什么(汉乐府是什么朝代的)
彭黎明
一
中国古代文学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有起始、有发展,成传统、成体系,独树于世界文学之林,可称为奇观。
形成文学样式概念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有先秦诸子散文、诗经、楚辞、汉赋、汉魏六朝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杂剧、明清小说等等。这只是简略而言,其间还有许多小品种,诸如志怪志人小说,唐宋传奇等等,丰富多彩,百花竞开。它的特点是,每个朝代都有文学样式的继承和发展,并形成典型代表,生动鲜活,目不暇接,蔚为壮观。
古代文学传承了中华文明,华夏精神,永放光辉。爱我中华,爱我祖国。生为中华儿女,当无比自豪,传承中华文明,学习古代文学,结合现实,发扬光大,是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二
整理并记载古代典籍有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等,最全面的当属明乐大典四库全书。可以说,谁拥有了一部四库全书,谁就拥有了中华文库和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史的精要。
就文学主体而论,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社争相出版各朝文学代表作全本,除诗经、楚辞外,全汉赋、全唐诗、全宋词、全宋诗、全元曲等等,唯独少了全乐府诗。我从进入新世纪开始,花费十年心力,编著了一部乐府诗总集,取名《全乐府》,填补了空白。此书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于2011年出版。书中收录乐府诗近八千首之巨,按朝代顺序编辑,加以校点、注释,反映了乐府诗的起始、发展、兴盛、衰落的全过程。
《全乐府》精装16开本,270万字,全六册。适合专业研究者、大学生和诗词爱好者阅读。
三
古代文体分类,传统的概念是分为两大类:一是韵文,二是散文。韵文是四种:诗、词、曲、赋。散文包罗万象,既有记事、叙事的散文,又有议论文、甚至公文案牍。
进入现当代时兴的文体分类,韵文仍是四种,唯有散文专指记叙文,不再包括议论文和公文。
我在二十世纪末应邀编著《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研究精粹·散文赋》一书出版,收录了一个世纪国人研究汉赋和诸子散文的成就。我取用的是宽泛的散文概念,包括了带有文学性的先春诸子著作。
乐府诗当然是韵文。1984年国家成立韵文学会,下分诗、词、曲、赋四个分会,我加入了词学分会,并出席了1984年全国韵文学会成立大会。我先是研究词学,后研究乐府诗,诗词不分家,这是传统。
四
乐府者,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制作音乐并进行演奏的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是采集文人诗赋和民间歌谣,度曲配乐,举行官方公事活动仪式,所以后人就把此机构和入乐的歌诗统统称作乐府了。
入乐的歌诗是乐府诗,简称乐府。没入乐的民歌民谣,以及文人拟作歌赋,能否称作乐府诗呢?从文字记载看,南朝的刘勰和大唐王昌龄没认可,但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一书,却收入了大量的不入乐的民歌民谣和文人拟作,表明了不入乐者亦可称乐府诗。
此种宽泛的概念流传至今,如今人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就是以此宽泛概念立论。
五
在文化圈内,乐府概念的内含,大家接受了不入乐的民歌体式,也可称为乐府诗,或新乐府诗。但这种宽泛的概认,仅限于诗,那么包括不包括词呢?有附文雅者把词也称作乐府,如有本书就把苏东坡的词称为“东坡乐府”,并定名为书名出版了。
词被称作“诗之余”,“长短句”,出现在唐五代,宋代发扬光大。它在唐宋官方音乐机构教坊和大晟府传唱,要称其为乐府的话,只能说是乐府词,因为毕竟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韵文品种,不能相互等同或混淆。
我编著《全乐府》的书名,是取用后人公认的对汉乐府诗的简称,是正统的称谓,自然不包括词体在内。
六
乐府诗概念所涵盖的范围,如何界定呢?我在《全乐府》前言中进行了论述,就是以汉魏六朝为主体的民歌民谣,包括入乐的没入乐的,以及当时文人的拟乐府作品。同时,也包括大唐“元白”倡导“新乐府运动”的作品,由此以降,凡符合汉乐府性质、精神和体制的各代作品,皆可称为“新乐府诗”。
古人创写新乐府诗已成传统,并形成了一种共识,即是凡继承发扬其精神体制,具有乐府诗的“性质面目”,采取乐府诗旧题而创新词,或衍生新题,旧瓶装新酒者,都可称曰“新乐府”。
创作新乐府诗最接地气,大有作为,传承发扬,义不容辞,尚望有此志者践行其道,贡献时力。
七
中国古诗的精神传承,有两个基因:一是现实主义,二是浪漫主义。《诗经》是古诗现实主义的奠基,楚辞是浪漫主义的滥觞。乐府诗是沿袭现实主义精神,与后来的唐代格律诗并驾齐驱,文坛有格律传统的近体诗,民间是无格律的古风和民歌形式的乐府诗,二者组成了中国诗歌的主体与主流,源远流长。
乐府诗的性质和精神,“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反映民生,具有批判现实精神。它是真正的彻头彻尾的来源于现实生活,反映民俗民情和人民疾苦的诗歌。它是中国韵文史上最具生命力的一支劲旅,值得我们好好继承和发扬。
当今新乐府诗很兴旺,但多半是在民间流传,网络、手机微信,出现了许多好作品,得到人民欢迎和喜爱。
八
乐府诗的体制,是说它的艺术形式。考察其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没有成文的固定说法,但似乎有几种类型:一是反映民俗民情的歌谣,继承了诗经传统;二是反映民生疾苦,缘事而发的叙事性民歌;三是借助民歌形式抒发对人生感受的文人拟乐府诗。这三种作品组成了古今乐府诗的内容形式。
反映民俗民情的民歌民谣,史传典籍中有记载,缘事而发叙事民歌如《陌上桑》《羽林郎》等等,也有典籍传世,文人拟乐府也有古传善本,不作赘述。唯有其语言特点需要提及,那就是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用当时当地的语言入诗,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不讲格律,但求叙事抒情,是一种形式自由而又有中华传统的诗体。
九
西汉乐府是乐府诗的发轫期,它兴起于郊庙音乐,盛行于民间流传,而渐衰于文人拟乐府的占夺。汉武帝时,是贵族乐府时期,有“三大乐章”,即《安世房中歌》《郊祀歌》《饶歌》。至东汉末年,民间乐府盛行,出现了《战城南》《病妇行》《上邪》《有所思》《陌上桑》《焦仲卿妻》等等,汉乐府珍品,千古绝唱。这中间出现了帝胄贵族文人乐府作品,如《秋风辞》《羽林郎》《李延年歌》《悲歌行》《董娇娆》等等,是文人拟乐府诗的先声。
两汉文人拟乐府,特别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曹氏父子对乐府诗的发展贡献巨大。大家知道曹操的《短歌行》,感慨天地时运,抒发人生感叹,呼唤贤才兴邦,影响了一二千年有志者的理想追求,以致于毛主席都咏赞“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短歌行》是早期的四言汉乐府歌行体。
十
魏晋南北朝乐府兴起,西晋乐府民歌衰薄,而东晋风土人情大异,吴楚新声大放奇彩,风格儇佻绮丽,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东晋南朝民歌近五百首,多咏男欢女爱,代表作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读曲歌》等等,如《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描述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可与汉代民间乐府相媲美。
文人拟乐府始于汉,而兴盛于魏晋时期,主要有李延年、班婕妤等人的佳作,曹氏三雄“旧曲翻新调”,抒怀哀时,皆出己意。曹操《蒿里行》,曹丕《燕歌行》,曹植《美女篇》等等,注入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增强了乐府诗的文学性。
南朝文人拟乐府较大成就者是宋之鲍照,前承陶、谢,直追两汉,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描写人民疾苦的《代贫贱愁苦行》,讥讽恶政的《代放歌行》,尤其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被称为南朝二百年之绝唱。
十一
北朝民歌,风格粗犷质朴,犹有两汉遗风。代表作有《琅琊王歌辞》《紫骝马歌辞》《折杨柳歌辞》《敕勒歌》《木兰诗》等等。最有文学价值的,除《木兰诗》外,还有《李小妹歌》云:“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裳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儿安可逢?”赞扬巾帼英雄。据载李波乃后魏广平(今河北永年)的一支民间武装首领,武艺高强,传诵一时。
但北朝文人拟乐府不如民间乐府“出色”。由于作者多为汉人(或说“南人”),常醉心于“南音”,只有王褒与庾信拟乐府有刚健之气。如王褒的《燕山行》写边塞寒苦,庾信《怨歌行》《出自藓北门行》等,倾诉怀旧思乡之情。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南北朝文人拟乐府诗,承前启后,开启了大唐新乐府之风气,而且是形成大唐格律诗的前奏和先河,在中国诗史上有重要意义。
十二
大唐文人拟乐府,出现了新局面。以元稹、白居易为首,倡导新乐府运动,取得巨大成就。据统计,《全唐诗》标明“乐府”的作品,作者230余人,作品1200余首。如卢照邻、张说、李白、杜甫、孟郊、陆龟蒙、柳宗元等等。他们沿袭乐府写实传统,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突破前人借古题而言新辞的束缚,焕发了新彩。例如张籍的《陇头水》,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新丰折臂翁》,李白的《长相思》等等。
新乐府形成的“歌行体”,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的精神体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流传后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蜀道难》《将进酒》等等。
我在《八十抒怀长歌行》中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等等,长诗一百六十句,就是仿此歌行体而作,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
十三
宋元时代新兴词曲,成为文人抒情达意的主要形式,文人拟乐府自然衰退了。但乐府旧题或新题并没有绝迹,有一些词曲大家们有拟乐府佳作。
例如柳永的《煮盐歌》,为盐民请命,就是“即事名篇”的新乐府佳作。梅尧臣的《猛虎行》,讽刺陷害忠良的权臣,沿袭了唐代拟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文同的《苦寒行》,刘克庄的《筑城行》,反映民生疾苦等等,都是文人拟乐府佳作。
明清时代小说戏剧盛行,文坛高手仍有拟乐府佳作,如李东阳、何景明、吴伟业、王世贞、张维屏等等。清末拟乐府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怀鲜明突出,如张维屏的《三元里》,梁启超的《爱国歌》,秋瑾的《宝刀歌》等等。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是永垂不朽的。
十四
遥在汉代崇尚赋,以赋论才,评定身份,形成风气,所以后人说起汉代文学,皆首推汉赋。然而乐府也是当时的风尚,作赋者多是读书人,而好乐府者,不仅有上层人士,民间尤为流行。有文字记载,从汉武帝开始,历经四帝至西汉末,百年之久民间乐府盛行。汉哀帝下诏罢乐府,但后汉(东汉)又恢复起来,直到建安时代,魏晋以降,文人似乐府之作风行。
两汉乐府诗继承了先秦《诗经》的写实传统,激发了文人诗的产生,促进了五言、七言诗的句法,体式的形成,孕育了文人古体诗(也称古辞、古风),并为衍生后来的格律诗(也称近体诗)作了奠基。古诗的源头自然是《诗经》、楚辞,其高峰则是大唐的诗海、诗峰了。这中间的“桥梁”和过渡该是中古诗歌,即两汉乐府和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拟乐府诗。
乐府诗的历史贡献巨大。
十五
追溯诗史上,曾有几次拟作或倡导乐府诗。可以归纳为“一拟一新”。
“一拟”是指东汉和魏晋南北朝的文人拟乐府,代表人物有李延年、曹氏父子、陆机、鲍照等人。他们创作了大量的四言、五言和七言拟乐府诗,不讲格律,但重抒情和叙事。曹操长于四言,曹丕长于七言,曹植长于五言。曹植的《斗鸡篇》《名都篇》《怨行诗》《美女篇》《吁嗟篇》都是拟作五言乐府名篇。
“一新”是指大唐元稹、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是白居易、杜甫、李白等人,使乐府诗焕发了新彩。如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杜甫《兵车行》,以及所称“三吏三别”,李白《长相思》,张籍《陇头水》等等,反映现实生活更广阔了。
说到提倡新乐府,晚清的黄遵宪一度鼓吹,但未掀起大的波浪。他创作的《杨柳枝》却是承袭了大唐新乐府的遗响,得到后人赞赏。
十六
关于乐府诗研究,前人成就多多。在断代问题上有四种情况:一是断自两汉,如何权衡《两汉乐府欣赏》;二是断及汉魏六朝,如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余冠英《乐府诗选》,王运熙《汉魏六朝乐府诗》等;三是断自随唐五代,如郭茂倩《乐府诗集》,罗根泽《乐府文学史》等;四是延及宋元以降文人拟乐府,如李春祥主编《乐府诗鉴赏辞典》。
对乐府诗研究范围逐步宽泛,跟对乐府诗概念的不同理解有关。有一种狭义概念,有一种广义概念。狭义者认为乐府诗仅限于两汉,称汉乐府,最多包括汉魏六朝兼及唐代新乐府。广义者认为凡具备乐府诗精神体制者,皆可谓乐府诗,包括历代拟乐府诗。我主编的《全乐府》采取了广义的概念,但不表明否定狭义概念,而是为了给研究者提供更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资源,收录作品。
十七
本篇文字主要是介绍乐府诗的概况,提供有此爱好者了解和写作时参考,重点不在研究其有关的学术问题。有关学术问题的研讨,我在《全乐府》一书的长篇前言中进行了论述,有兴趣者可参阅,并请指教。此书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2022年元月草成)
彭黎明先生主编的古代乐府诗总集《全乐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