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市石马乡有一条虎桥路,路口立着一块碑,碑上写着“汉将马岱斩魏延于此”,这里正是蜀将魏延之墓所在。如果大家能在几十年前来此游览,还能看到魏延墓前立着两个石马和一个羽扇纶巾忏悔的书生,村里的老者会向你解释,那两个石马是马岱和杨仪,而羽扇纶巾的忏悔之人,便是蜀相诸葛亮。
杨仪忏悔也好理解,在《三国演义》里,斩魏延诸葛亮是主策划,马岱和杨仪是共同执行,而在《三国志》里,斩魏延却不是诸葛亮的主意,而是魏延和杨仪二人火拼夺权,杨仪假借诸葛亮之名,串通马岱杀了魏延,杨仪才是真正的主谋。
那为啥也要把诸葛亮拉来魏延墓前忏悔呢?这不是侮辱诸葛亮吗?但是在小编看来,从最偏袒诸葛亮的文本《三国演义》看,诸葛亮也有需要忏悔的地方,与其说魏延有反骨天生要反,不如说是诸葛亮给的小鞋太多,一步步把魏延逼反了。
马岱字什么(马岱字什么叮铃)
一、诸葛亮给魏延穿的小鞋有多少?
魏延第一次出场,是刘备出逃樊城,携民渡江之后,刘琮不肯开襄阳城门,后有追兵,前无出路,百姓哀鸿遍野,在这十万火急时刻,襄阳城里的魏延携数百将士登上城墙,大骂:“刘备是仁德之人,为救民而来,你们为何不开门?”然后杀了城上官兵,招呼刘备张飞赶紧进城。只因刘琮旗下有文聘作梗,刘备决定转投江陵才作罢,魏延反了刘琮后,因找不到刘备,也只能转投别处。
魏延第二次出场则是战长沙,长沙太守韩玄昏聩庸碌,又残暴不仁,因为黄忠为报关羽不杀之恩而放了一次水,韩玄就让刀斧手斩了黄忠,就在这危急时刻,魏延挺身而出,痛斥韩玄之罪,说:“黄忠是长沙之保障,今杀汉生,是杀长沙百姓也!”然后带领反了的兵士杀了韩玄,向刘备献城。
以上两次跟刘备集团接触,魏延无论如何看起来都是看清形势、大仁大义、有功无过之人,然而魏延第一次正式见刘备,诸葛亮就设了刀斧手埋伏,擒了魏延就要砍头,口口声声说什么魏延有反骨,不杀以后就是祸患……这简直比“莫须有”还“莫须有”啊……虽然最后刘备求情最后没杀成,但我要是魏延,我也得生气不忿,心里头埋下一根刺啊!
归降之后,诸葛亮对魏延也格外刻薄,只要是魏延出场,诸葛亮就会开启恶婆婆模式:攻打孟获,给赵云、马岱都分了好差事,独独让魏延必须去打败仗,而且还要15天之内连败15场,少败一场就不要再回来了。进攻陈仓,多日来屡攻不破,魏延回来告诉孔明说城有点难打,诸葛亮便勃然大怒,要砍了他。这一有啥脏活累活儿不要的命活儿,第一个就拱着魏延上,魏延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情绪?
二、魏延忠诚、战斗力和心智都颇佳,为啥诸葛亮就是看不惯他?
从魏延第一次出场,诸葛亮就开始说魏延会反,但魏延真的是反复无常的小人吗?《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曹操就曾向魏延暗送秋波,希望魏延反了刘备,魏延怎么做的呢?当场大骂,还射了曹操一箭,中了人中,射掉曹操两颗门牙。想到从七十二回往后,曹老板说话都是漏风的,便觉得横槊赋诗也没有那么威风了……
比起忠诚,魏延更突出的是战斗力,跟黄忠一起取雒城,跟张飞一起取瓦口关,七擒孟获也是鞍前马后,魏延对蜀汉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更为难得是,魏延还颇有心智,泠苞诈降,假装要回去当说客,魏延识破此人放回就不会再回来,劝告刘备,刘备却天真,说什么我以仁义待人,人不负我,后来果被魏延说中!
因为对魏延抱有成见,甚至干扰了诸葛亮的军事判断,第一次北伐,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诸葛亮直接不屑一顾,说你懂什么,我的计策才是万全无虞,导致蜀汉失去北伐成功的最后一次机会。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诸葛亮因为个人喜好,做出致命的错误判断了,上次就是喜马谡、失街亭。
若说魏延有啥不好,那就不好在他跟诸葛亮实在不对付。诸葛亮为人行事,是不允许将领献计,只允许将领受计,只要有他在,几十万蜀国军民都不许有脑子,只要他一人动脑,把这几十万人调度的团团转,方显自己高妙。而魏延则太有自己的主张和头脑,甚至还会看不惯领导的安排,在背后笑话领导蠢……这样的俩人,怎么能处的了?
费祎出使东吴时,孙权告诉费祎:“魏延勇猛有余,心却不正,若无孔明,必为祸患。”费祎向孔明打小报告,孔明后来也就设计料理了魏延,而魏延一死,蜀中再无悍将,单凭幼麟姜维,再也无回天之力!孙权听说魏延被斩,也会设宴庆祝自己的口舌得逞,东吴又少了一个劲敌吧!
当然,以上只是小编的一家之言,各位朋友,你同意魏延被杀有冤屈?诸葛亮因为个人喜好,做出了错误判断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