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是有别于庶族地主阶级的一个集团。士族地主讲门阀出身、讲身份地位。士族地主高高在上,即使和一般庶族地主之间都不通往来,不和庶族地主说话,不和庶族地主同坐,不和庶族地主穿一样的衣服,不和庶族地主通婚。士族地主凭借其出身,世世代代把持朝廷高官,占有大量土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士族地主阶级崇尚清谈,卖弄玄学,喜爱书法和绘画,生活清闲放荡。
士族兴起于曹魏,鼎盛于东晋,衰落于南朝,瓦解于隋唐。士族门阀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士”阶层的发展演变和选官制度的的发展演变的结果。“士”最早是指战士、武士,是部落冲突和奴隶制战争的基干力量,是夏商周奴隶制政权的基石,西周分封制的等级为:周王--诸侯--卿大夫--士,最后为平民和奴隶,士是西周奴隶政权的压舱石。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原来奴隶社会上层阶层瓦解,士阶层崛起,他们活跃于个个诸侯国之间,纵横捭阖。在诸侯国竞争中,一些诸侯国和政治势力也大肆延揽门客,招贤纳士,提高自己的政治声望,百家争鸣就是士阶层搅动的一潭春水。西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各级学校,培养儒生雅士,士人由最早的武士变成文士,文士逐渐成为西汉政权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汉代的选官制度又是察举制,搞推荐,结果可想而知,官官相护,世世为官。东汉取代西汉,东汉还对豪强势力不加节制,一些势力集团更加潜滋暗长。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官选官制度化、程序化,不要说一般平民,就是一般中小地主也被逐渐地排除在高官行列之外,地主阶级中逐渐有了士族地主和庶族地主势力之分,庶族地主又被称着寒门,魏晋时期就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说法。我国封建社会最严重的阶级固化时期就产生了。所以,九品中正制应该看成士族制度形成的标志。东晋政权,是南渡的北方士族地主的南迁,江南富足安稳,江南历史上没有北方历史上那么多的外来游牧民族骚扰,孟子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宜人的气候,安逸的环境,富足的生活,比起北方几乎没有什么外患,东晋统治者的日子,换到你也知道该如何过。东晋统治集团莺歌燕舞,忙着平衡利益。人民却不好受,人们起义频繁,在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中,庶族地主将士地位上升,加上淝水之战庶族战将的战功,庶族地主势力慢慢起来。后来取代东晋的南朝四个朝代的皇帝,都是庶族地主。
士阶层(士阶层指的是什么人)
到隋唐,选官用考试的科举制度选拔,士族产生的基础就没有了。中国社会是一个缺少贵族化的社会,四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文明传承,只有西周和魏晋的士族才可以看作有贵族化的时代。也许正因为中国历史上没有兴起长久的贵族统治,才会使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比欧洲封建社会足足多了一半。中国封建社会贵族化缺少,社会等级差距小,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结构就相对稳定。欧洲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针对的就是封建等级制度,法国是革命前等级最森严的国家,所以法国的启蒙思想最活跃,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最激烈。哪里有剥削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和斗争。整个欧洲封建社会,封建等级制度极为严格,贵族化严重。唐宋中国一般地主平民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时,欧洲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正处在“黑暗时期”,农奴受着世俗和宗教的双重压迫,过桥都要交税。经过资产阶级和人民几百年的斗争,今天欧美人民获得了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天赋人权,人权平等。权利的平等不代表财富的平等,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维护私有财产的,在欧美,财富差距法律是认同的。也就是说,近代欧美人民砸碎了身份等级的枷锁,套上了贫富差距的枷锁,好的是欧美生产力水平高,社会福利好,掩盖了贫富悬殊的矛盾。假设说生产力落后,福利跟不上,一些人拥有庄园、私人飞机,一些人露宿街头,不革命才怪。话往回说,什么时代社会都需要贵族和贵族风范,它昭示人们,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高贵;什么样的气度才是人应该有的气质。对于我们常人而言,我们没有物质条件像贵族一样酸爽,但心底应该保持一份贵族的傲慢,把傲慢留给自己,不要见什么都弯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