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迥异,故而对俄罗斯政权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喀山鞑靼等族,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同俄罗斯人打交道较早,所以他们多在俄罗斯国家政权中充当重要角色;楚科奇等族,发展水平低,人口数量少,故而在俄罗斯社会中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而在北高加索地区,有一支剽悍的战斗民族。这个民族虽然仅70多万人,但却坚决亲俄,且对中国人有特殊感情。
这个民族就是奥塞梯人。奥塞梯人是印欧语系伊朗语族的一个族群,起源于南俄草原上剽悍的阿兰游牧部落,我国古书称他们为“奄蔡”。北高加索以伊斯兰信仰为主,但奥塞梯人却维持着基督教信仰。而正是由于宗教因素,奥塞梯人方才在18世纪沙俄向南扩张时期,选择同俄罗斯人结盟。此后,从沙俄北高加索战争,到苏俄国内战争,奥塞梯人大部分时间都站在俄罗斯人一边,帮助俄罗斯巩固南部边防。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奥塞梯人继续为保卫俄罗斯苏维埃而战。1942年夏季,德军自顿河南下,剑指北高加索。面对危局,大量奥塞梯人踊跃参加苏联红军,或加入地方游击队配合红军作战。1943年后,苏军中的奥塞梯战士跟随大部队反攻,并参加了解放塔曼半岛等战役。到1945年卫国战争结束时,奥塞梯人共有1.3万人获得勋章,32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成就相当瞩目。
任辅臣(任辅臣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与此同时,奥塞梯人还对中国人有特殊感情。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十月革命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俄的数十万中国劳工,由于一时难以回国,又受苏维埃革命的感召,便纷纷自发参加红军武装。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俄红军中形成了几支具有战斗力的中国人部队,例如由张福荣率领的“中国军团”,任辅臣率领的“红鹰团”。而在奥塞梯、车臣等北高加索地区,则活跃着包清山率领的中国营。
1918年上旬,白卫军和外国干涉军,同时向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北高加索由于位置偏远,很快就遭受白卫军和干涉军的包围。在形势危急的情况下,以包清山为首的中国战士们,便肩负起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重任。包清山的队伍,在战斗中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在战斗之余又认真维护地方秩序,积极调和高加索各族间的矛盾。这些举动,使他们很快就赢得包括奥塞梯人在内的各族民众的敬仰。
1918年年末到1919年年初,白军组织优势兵力,向北高加索发起猛烈攻势。包清山领导的中国营立刻英勇抵抗。在弗拉季高加索(奥塞梯人的首府),包清山凭借劣势兵力,同优势敌军进行逐房逐瓦的争夺。中国战士的顽强,彻底激怒了白军。有一次,白军在包围一座大楼时,还特地大喊:“楼里的布尔什维克听着!我们不为难俄罗斯人、奥塞梯人、车臣人……我们只要处决中国人”!
1919年初,由于敌我实力悬殊,包清山领导的队伍不得不暂时转移,撤离奥塞梯人的聚居区。然而,中国营的勇敢事迹,仍然在当地流传。1920年北高加索光复后,苏维埃对中国战士进行高度赞扬。长时间以来,当地奥塞梯人经常称颂包清山的队伍,是“列宁从莫斯科派来的中国赤卫师”。如今,在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境内,仍建有中国营的纪念碑,以纪念在弗拉季高加索牺牲的450余名中国战士。
时至今日,奥塞梯共和国的中国纪念碑仍然屹立,纪念碑所在的广场,被称为中国广场。当地的奥塞梯民众,也仍然对中国人怀有特殊情感,对中国人持以友善的态度。换一种角度讲,彼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而苏俄内战时代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们,凭借顽强的战斗精神扬威海外,从而让世界认识到了中国人的勇敢。
参考资料:《苏联民族国家建设史》、《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中国军团”研究(1918-19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