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松,四季常青;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合称“岁寒三友”。
松、竹、梅做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经常一起出现在画中,取松茂而文、竹瘦而寿、梅寒而秀,是三益友之意,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松竹梅岁寒三友(松竹梅岁寒三友的下联是什么)
1.恽寿平(1633—1690)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后来成为清六家之一。
擅长花鸟,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
他笔下的松竹梅,构图简单、笔墨多变,墨趣丰饶。有的墨色饱含水分,有的枯干焦浓,有的先溼后枯,先浓后淡。
用笔温文柔和,呈现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就像他所敬重的谦谦君子一般。
2.石涛(1642~1708)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擅长山水、人物及花鸟。
石涛画松竹梅,笔墨湿润而不氤氲,更兼用笔清逸流畅,构图巧妙,把梅干、枝枒、花瓣、花蕊及寥寥的竹枝,得体地画于各个部位,展现了文人画意趣浓厚的特点。
3.虚谷(1823~1896)
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花鸟画家,与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名为“清末海派四杰”。
工山水、花卉、动物、禽鸟,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
虚谷做三友图,“清而不枯,密而不乱”。
松树以湿笔淡墨写出,后以干笔复加勾点,线条断续顿挫,然笔段而气连,别有苍秀之趣。
梅花则以圆笔勾画,瓣似珠玉,敷色清新,质朴而又耐人寻味。
4.八大山人(1626~1705)
原名朱耷,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
擅长花鸟,山水。
八大山人这幅岁寒三友图,水墨点渍,形象奇特。松树老干枯枝,竹叶数片,梅花更是寥寥几笔,但以简省胜,笔情纵恣,墨趣横溢。
从这个长跋的文字看,八大山人这次与沈老先生的聚会是充满了惜别深情的,这也是这幅画的价值所在。
5.罗聘(1733~1799)
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
罗聘笔下的松竹梅,没有缤纷艳丽的色彩,没有蝶舞蜂狂的喧闹,只有超尘拔俗的冷寂,和内在的筋骨、和酣畅的笔墨。并以此来表达岁寒三友间内在的气韵。
行笔运墨自然而随意,枝干之间的交错、蕊萼之间的分布,乍看似不经意,信笔拈来,但稍加体味便会发现彼此间纵横穿插、远近虚实的章法处理上都有着深厚的功力。
6.吴徵(1878—1949)
民国时期影响海内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画家,与吴湖帆、吴子深、冯超然合称“三吴一冯”。
擅山水、花卉,亦能人物仕女,晚年喜作佛像,颇有古风。
吴徵的这幅三友图,浑厚秀润墨竹与寒松相映成趣,加之梅花繁枝密蕊的刻画,配之丰盈清淡的色彩,更平添了一种纯雅脱俗、清气袭人的韵味。
7.蒲华(1832—1911)
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
蒲华画松竹梅,善用湿笔,水墨淋漓,燥润兼施,苍劲妩媚。
梅红似朱砂而不谢,松挺拔树盖而亭亭,竹伫立风中而婆娑,与雪同往,与风同行,岁寒三友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