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独在异乡为异客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戊戌九九明日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独在异乡为异客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戊戌九九

明日重阳

重阳节又称

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

把“九”定为阳数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

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也叫重九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

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

皆是家族倾室而出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

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九九重阳,因与“久久”同音

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在数中最尊贵,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故此节日又被称为老人节

重阳起源

祭祖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吕氏春秋》内《季秋纪》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

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

求长寿及饮宴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

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西京杂记》宫人贾佩兰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祭祀大火

《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大火”星的退隐

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因此,在“内火”时节

要有迎火仪式

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辞青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

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

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

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

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传说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

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

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

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景如言,齐家登山。

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

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梁朝吴均《续齐谐记》

这是较早关于重阳节的传说

重阳习俗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

出游赏秋、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

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

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

保留了“晒秋”特色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

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

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

由于地势复杂

村庄平地极少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

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

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登高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

节登高远望

心旷神怡、健身祛病

吃重阳糕

高和糕谐音

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

喜尝新粮的用意

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

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赏菊

重阳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

重阳聚会饮酒

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菊花酒

在古代是重阳必饮

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

晋代葛洪《抱朴子》记载

南阳山中人家

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香味浓

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

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

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

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放纸鹞

纸鹞亦现在的风筝

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

五代之前

北方习惯称“纸鸢”

南方则多叫“鹞子”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

重阳诗词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秋登兰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九月十日既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齐安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踏莎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重阳》

宋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夕阳巷陌空。

落叶何必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醉花荫》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沈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阁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明末清初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杯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上一篇: 王维的资料简介(王维的资料简介20字)
下一篇: 什么弓什么影(什么弓什么影四字成语)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