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若问哪个历史人物的死最惨、最冤、最令人心痛,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给出的答案会是袁崇焕。
袁崇焕死得到底有多惨?《明季北略》记载了袁崇焕被凌迟时的场景:“争噉其肉,皮骨已尽,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所谓活剐者也。”又说:“百姓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噉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这样血淋淋的文字,让笔者不忍翻译,不敢细想。
明朝袁崇焕简介(袁崇焕简介和英雄事迹50字)
百姓之所以对袁崇焕恨得如此咬牙切齿,是因为他被凌迟处死的主要原因是暗通后金。在明末那个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袁崇焕却当了汉奸、卖国贼,百姓怎么可能不恨他入骨?
但是,如今袁崇焕的形象却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是抗清名将,他是爱国将领,他是民族英雄,他是明末的钢铁长城……
(袁崇焕剧照)
转变背后,涉及一个重要论题: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凌迟处死,到底冤不冤?
乾隆皇帝后来评价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也就是说,乾隆皇帝把袁崇焕的惨死归因于崇祯皇帝昏庸。
但笔者的观点是,袁崇焕确实该死,但不该死得那么惨。换句话说,袁崇焕卖国,那是不存在的,他确实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将领,但与此同时,他的所作所为也确实该杀。
(袁崇焕画像)
袁崇焕之死的核心是“五年复辽”。
当初,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光荣战绩让崇祯皇帝对袁崇焕寄予厚望,袁崇焕则当仁不让,许下了“五年复辽”的誓言。辽东问题是崇祯皇帝当时最大的心病,所以当袁崇焕说出如此豪言,崇祯皇帝欣喜若狂,并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他。
但是,当给事中许誉卿问袁崇具体的复辽策略时,袁崇焕却说:“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崇祯皇帝把袁崇焕当成救命稻草,结果袁崇焕口中的“五年复辽”只是随口说着玩的,这也太儿戏了吧。
但是大话说出去了,崇祯皇帝当真了,袁崇焕真真的是骑虎难下,所以只能硬着头皮上。为了兑现“五年复辽”的豪言,袁崇焕向崇祯皇帝狮子大开口,要兵、要权、要钱,不仅担任了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而且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全都得任他调遣,另外,袁崇焕还跟崇祯皇帝要了一把尚方宝剑,便于他行使至高无上的特权。还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提——由于袁崇焕一直说军饷不足,崇祯皇帝不得不把财政总收入的70%都拨给了他,以支持复辽大计。
不难看出,袁崇焕的大话有多大,崇祯皇帝的诚意就有多大。但是,袁崇焕最终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崇祯皇帝画像)
首先,袁崇焕刚入辽东,就矫诏诛杀了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个毛文龙是镇守辽东的一员猛将,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后金才不敢轻举妄动,而且毛文龙也是手持尚方宝剑的封疆大吏,如此重要人物,你袁崇焕说杀就杀,这也太肆意妄为了吧。
果不其然,毛文龙刚死,皇太极就统帅大军进犯明朝,一路打到了北京城外,而就在此时,袁崇焕也带领关宁铁骑追到了北京,由于时间过于接近,还出了“袁崇焕引金兵入北京”的流言,当然,对此笔者是不采信的。
紧接着,袁崇焕就昏招连出,彻底惹怒了崇祯皇帝。袁崇焕两次要求带领关宁军进城休息,都被崇祯皇帝严词拒绝。为了防止边军谋反,明朝自朱棣以来就制定了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勤王边军不得进入北京城,只能在城外依城而战。明知明朝有如此祖制,袁崇焕竟然还敢触碰底线,真无异于作死。
后来,京都之围虽然解了,但袁崇焕也随之下狱。有说法认为崇祯皇帝之所以处死袁崇焕,是因为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笔者认为,即便没有后金的离间,没有魏忠贤余党的陷害,袁崇焕也非死不可。
(崇祯皇帝剧照)
《明史》说袁崇焕的主要罪责是“擅主和议”和“专戮大帅”,而《崇祯长编》则记载,崇祯在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之前这样说:“谕以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军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其实,崇祯皇帝之所以杀袁崇焕,并非真的相信他里通外国,而是因为他“付托不效”,具体所指,无疑就是根本无法实现“五年复辽”。自己立下的军令状,做不到被处死也算是理所当然。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袁崇焕鸣冤叫不平,比如天涯上有个著名帖子,大意是说:“人家说五年复辽,你不给够人家五年时间就杀了人家,凭什么说人家没本事复辽?”
且看下面的神回复:“你告诉老大,你五年能打下台湾。第一年,你拿走了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0%,又杀了广州军区司令员,老大没动你。第二年,非但台湾没拿下,还被人家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说老大该不该杀你?”
总之,笔者认为袁崇焕确实不是汉奸卖国贼,但是崇祯皇帝杀他,也在情理之中,他死得不冤,只是方式确实过于惨烈了。
参考资料:《明史·袁崇焕传》、《明季北略》、《崇祯长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