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有着太多璀璨的文明,所以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我国都是世界第一强国,比如唐朝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唐都长安是世界大都市,贸易往来频繁。而元代曾经攻打到多瑙河流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可是到了明朝后期我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落后于西方,而等到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西方进行工业革命之后,我们已经完全落后于西方。所以近代以来的中国是备受屈辱的。
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躺在天朝上国,万邦来朝的幻想之中,所以虽然我们在1842年第1次鸦片战争中败给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只能够说觉醒一部分人,而民众真正觉醒是在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我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并且赔款2亿两白银,台湾再次离开清朝。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施琅)
这个时候清朝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而且此举也掀起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众的危机意识才更加强烈,我们竟然败给了一个东方小国,一个曾经多次落后于我们的国家。但其实海霹雳施朗曾经向康熙帝建议攻下日本,但是遭到康熙帝否决,难道我们真没有实力吗?
施琅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海洋军事家,他的老师是姚启胜,他曾经加入郑成功的抗清队伍,最终逃到台湾。但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被杀害,无奈他又选择投靠清朝,康熙帝不计前嫌,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总管攻打台湾的事宜,在1683年,施琅指挥着清朝水师在进攻台湾的过程当中大获全胜,他也被封为靖海侯。
而这个时候朝廷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让清军镇守台湾,还有一种是丢弃台湾,在施琅的建议之下,康熙帝选择保留台湾,并且派兵镇守台湾。可能很多人疑惑还有人丢弃自己国家的领土,但其实乾隆帝就做过这样的事情,库页岛7.46万平方公里,在西汉史书中最早介绍,而唐朝最早管辖这个地区。
但是在乾隆帝眼中这个地方属实鸡肋,需要派兵镇守,但是意义不大,所以当日本和俄国为了这个不冻港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乾隆帝选择坐山观虎斗,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所以说施琅不愧为远见卓识的军事家,但其实他曾经还给康熙帝建议,顺势攻下日本,但是最终遭到康熙帝否决,难道那个时候真打不过日本吗?
首先可以肯定实力是足够的,那个时候我们正处于康乾盛世,虽然是最后一个盛世,但是这个盛世依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地位,这个时候国力最强,社会非常稳定,经济也是快速发展,所以国家的财政也是非常富裕的。
而那个时候的日本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它真正发展起来是在第2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所以它前期还是非常落后的,而且这个国家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所以说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如果那个时候康熙帝遵从施琅的建议,顺势攻下日本,我们很有可能会代替美国进行黑船事件,但其实康熙帝否决施琅的建议也并非没有道理。
首先元代有失败的经验,使得康熙帝也不敢贸然进攻。蒙古人第1次东征,也叫永安战役。而这场战争的起因是日本人不听从蒙古人的命令,而且在言辞当中,蒙古人将双方比喻成父子关系,引发日本非常不满,双方因此闹僵,而蒙古人2万5千多人率先对马岛进行攻击,而这个地方日本的驻军只有8人,很明显蒙古人大获全胜。
但是在朝鲜史书《高丽史》中记载蒙古人遭遇台风损失惨重,所以第1次进攻就这样失败了,而之后元朝和日本再次恢复通商,可是在1266年的时候,日本竟然斩杀了元朝的使节。忽必烈听闻震怒,于是决定出兵日本,历史上称为弘安战役。但是在这场战争中,有10万南宋的降军出现调配问题,没有和原计划的东陆军一起进攻,散兵游勇被准备充足的日军击溃,甚至最终元军只有三个人生还,自此之后元朝没有再进攻日本。
所以康熙帝不进攻日本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他也明白元朝的军力也是非常厉害的,但是还是败给日本。并且清军最引以为傲的不是海军,而是满清铁骑,可是在登陆作战的时候,骑兵不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所以当初攻打台湾的时候非常吃力,海军明显不如台湾方面,如果不是海霹雳投降清军,并且非常熟悉对方的战略布局,这场战役可能还需要多持续几年。
再者进攻日本弊大于利,可以说没有任何意义。那个时候虽然我们处于康乾盛世,财政较为富裕,但是经过几次战争下来,国库也略显匮乏,并且要清朝在对外战争的时候,基本是以国库的存银来支撑的,很少会加税,所以你会明白大清从建国到后来的灭亡,一直是维持一个较低的税率,所以进攻日本需要花费巨大的军费开支。康熙帝不会贸然这样做。
还有就是攻打下来镇守也是一个大问题,其实当时朝廷在谈到台湾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产生这种争议,主要还是派兵镇守台湾,花费巨大。日本和台湾的状况非常相似,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即便成功占领,但是派兵驻守则是一个大问题,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也会脱离管控,所以即便成功,意义不大。
最后就是理论上虽然可行,但是实际操作未可知。首先日本孤悬海外,远离我国本土,如果要进攻日本,需要进行渡海作战,要知道渡海作战的成本是远高于陆上作战的。即便我们的财政可以支撑到攻下日本,但是我们短期很难找到突破口。因为这个时候的日本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除了长崎是对外开放的地方,其他的地方很难渗透进去。在古代想要对一个地方发动战争,一般会派遣间谍前去刺探情报,可是日本这种闭关锁国的状态,让刺探情报成为一种泡影。
再者两地相距非常远,从上海到长崎海上的直线距离是最近的,但是也需要800多公里。按照当时的航行速度,一艘大舰队需要航行至少一周的时间,而这一周的时间需要面对非常恶劣的天气,我们都知道元朝失败就是因为台风,所以很有可能清军派遣舰队,声势浩大攻打日本,但是在中途的过程中就会损失大半,而到了日本长崎这个地方,对方以逸待劳,所以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并且一旦双方战争陷入焦灼状态,我们的后期补给也是一个大问题。所以如果要攻下日本,必须有绝对的实力,不能够打持久战,否则只能会失败。并且从后期来看,康熙帝并不完全信任施琅,施琅毕竟属于降军,曾经背叛过大明,所以康熙帝也担心施琅有佣兵自重的嫌疑,拿着自己的部队去海外投靠日本。可是如果更换其他大将,似乎朝中又没有施琅这样优秀的海军将领。
总结
所以综合来看,不攻打日本确实是明智之举,康熙帝也有自己的顾虑。而两人所处于的地位是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施琅是将军,戎马一生,建功立业是他的理想,而康熙帝是一国之君,稳固统治,传承后世才是迫切要做的,虽然也希望名垂青史,但是很明显康熙帝的大局观还是正确的,所以实力虽然足够,但是康熙帝是聪明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