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阁是一个已经逐渐被忘掉的地方,如今这片老旧的胡同里只留下了宁郡王府、宁郡王府家庙、协和医院别墅区寥寥数处建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故事就和它们有关。
陆宗舆陆总长(陆宗祥陆宗舆)
北极阁:北极阁是地名,也是寺庙名,始于清道光年间,道光年间王府遭火焚,后有人建议在王府旁修一座火神庙,用以镇火,于是在此建筑了一座二层佛楼,取北极生水之意,命名为北极阁,北极阁已毁,协和医院宿舍(别墅)所在地就是原北极阁旧址;后把北极阁所在地区称为北极阁,历史上的北极阁地区有恒吉寺、缘庆寺、关帝庙、云真观、娘娘庙、土地庙、天仙庵、火神庙等多座庙宇,如今基本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
宁郡王:多罗甯郡王是康熙的孙子,康熙十三子怡贤亲王胤祥(生前居住的王府被雍正改为贤良寺)第四子,名爱新觉罗·弘晈,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封为宁郡王,其弟第七子弘晓袭封怡亲王(清代第九位铁帽子王,是雍正封给胤祥的)的爵位,均世袭罔替,是清代唯一,宁郡王建府于今北极阁地区,目前府邸外垣的已被拆除,正门临街朝南(加了玻璃),正殿、后殿、后寝、翼楼及后楼基本保持完整,不对外开放。
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弘晈薨于宁郡王府,年五十二岁,生前被乾隆取消了世袭罔替的待遇,他的后代子孙只能一代一代的降袭爵位,后辛酉政变中怡亲王载垣被赐死,弘晈四世孙载敦袭王,原怡王府被分给了九爷孚郡王,载敦袭王不袭府,就以宁郡王府为怡亲王府了。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十二月宁郡王的次子永福袭多罗贝勒,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壬寅九月初二日卯时薨,年30岁,永福四子爱新觉罗·绵誉与永福在同治三年(1864年),一同追封为怡亲王。
当年北极阁大火的时候这座宁郡王府里住的是多罗贝勒绵誉(乾隆四十七年袭贝勒,道光二十三年卒),而不是王爷绵誉,我们后边要提的这座宁郡王府家庙,严格来说是怡亲王府家庙。
宁郡王府家庙:如今称作宁郡王府家庙的建筑,原为缘庆、恒吉两座禅林,旧有缘庆恒吉二庙碑,立碑于清道光17年(1837年8月)由清绵誉撰行书,碑首题:缘庆恒吉二庙记,额篆书题:万古流芳(碑已毁,仅存拓片),至于2011年在北极阁三条二十八号出土的由宁良郡王弘晈撰文,三朝老臣、大学士阿克敦书丹的重修关帝庙碑,所记载的重修关帝庙为父王、母妃祈福一事,所提到的家庙与缘庆、恒吉有什么关系,我们暂时不得而知。
缘庆禅林:1928年北平特别市调查市的记录显示:“缘庆禅林坐落北极阁11号,建于清,属宁郡王府的私建家庙。面积东西三丈八尺,南北九丈七尺,房屋六间,为天主堂管理。本身是寺庙,被天主堂管理。”,根据这段资料来判断,当时这里就只有缘庆禅林了,而是已经被改为天主堂。
陆宗舆故居:陆宗舆应该是1921年买下这座宅子的,1922年6月11日,吴佩孚手下的士兵包围了北平陆宗舆住宅,陆宗舆此前已逃到了天津静园,所以提到吴佩孚三姨太住在这里,如果属实的话,应该就是这以后到24年陆宗舆返回这两年时间,此后陆宗舆一直住在这里(也有时候住在天津),直到1941年去世。
他死后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占领了这里,日本投降之后,此地被民社党党部占据,后又被北平时报买下,之后又被河北省临时参议会租用,解放后它被当作厂房,一半为金漆镶嵌厂,另一半为景泰蓝厂,后来又被第二开关厂当库房使用到2015年。
22号院的建筑:不停的更换主人,使得22号院有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原本的家庙缘庆禅林仅存一座大殿,留存有原本的天花和木质藻井,天主堂使用时期,在两侧加装了壁炉,房顶加上了烟囱;外边的彩画已经不再是清代彩画,而是民国彩画,上可见五色旗。
东西两墙上的窗户与砖雕是什么时期改的,不好确定,应该也是民国时期,各个时期的地砖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代痕迹。
院内有南北两座小洋楼,北楼为砖木结构,二层,双坡顶,外立面出西式方砖柱,楼门上方嵌有彩色玻璃,南楼平面近似“T”字形,也是砖木结构,曾着火,现在的是修缮或者说是复建的,据说还有日占时期带有日式浴盆的小亭子、木阁楼和榻榻米,因为院内为大杂院,不可见。
至于院子原本的花园,太湖石被乱搭乱建遮挡,整个花园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来,这座院子原本朝南开门,已不可见,现在走的是北门,一门两式,外为传统中式大门,上有特殊年代的标语,内为西洋式门,这种特殊标语在大殿内部也有。
陆宗舆:字润生,1876年生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1913年—1916年担任驻日公使,1915年5月,代表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1月任交通银行总理,1918年任北洋政府币制局总裁,1919年后去职,1921年在天津盖乾园居住(后称静园),1925年后一度出任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参政院参政,后长期住在天津日租界,1937后移居北平。
1940年汪精卫伪政权建立后,被聘为伪行政院顾问,直到1941年6月病死于北京,他的一生有很多污点,但也是历史避不开的人物,首钢就与他有关。
1919年9月,段祺瑞执政府在北京石景山东麓筹建“龙烟铁矿公司石景山炼厂”,兴建了一座日生产能力250吨的炼铁高炉,主要负责人就是陆宗舆,这就是首钢的前身与1号高炉,如今百年首钢已经成了工业遗址与冬奥场馆,这段百年的故事也有了很多新篇章,等待我们去发现。
缘庆书苑:腾退后的缘庆禅林成了建国门街道社区的公益空间与图书馆,也有了新的名字缘庆书苑,同时77文创和我是楮先生工作室也入驻了这里,开启了新的故事。
我是楮先生工作室:楮”(chǔ)是古代对纸的别称,韩愈曾经在《毛颖传》里写道:“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楮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他将笔、墨、砚、纸拟人化,称纸为“楮先生”,杨波和崔振硕引用这个典故给自己的工作室命名,这个小小的工作室,曾在内务部街27号,现在搬到了宁郡王府家庙大殿里,他们要做的事情没有变,就是推广、收藏中国传统手工纸。
中国手工纸: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最晚在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中国已经有了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进而有了大发展,手工纸是以手工方式抄造而成的纸,这一名词是在19世纪发明了造纸机,大量纸张使用机械化造纸机生产以后,为了区别采用不同方法生产出来的纸张才出现的,其实就是中国传统工艺制作的纸。
杨波崔振硕他们一直奔走在手工艺人与纸张中,也都是爱好,希望他们对于手工纸的这种推广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我是行走在光阴废墟的码字君,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古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