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岱文化专栏作家邵云虎
终生不毕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今天,选择考研是为了延迟就业或为将来抬高身价,而超级“博士生”颜回选择终生不毕业,什么时候是个头?一死方休。
颜回输冠(颜回输冠的寓意)
孔子见颜回没制定就业计划,也没向诸侯国投寄个人简历,喊过颜回说:“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粥;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每天有碗稀粥一喝,再能弹个琴、唱个歌就行,孔子没想到颜回如此安贫乐道,于是,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还能说什么,陈、蔡绝粮时,孔子七八天无吃无喝,琴不停、歌不绝,硬给扛过去了,颜回打算一辈子如此过,孔子由衷赞叹:“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被孔子两次称“贤”,颜回是唯一人。
孔子并不打算饿其体肤,他可是美食专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十个“不食”说明他特讲究生活质量,颜回绝写不出这样的总结。
孔子收入有来源:一是学费,弟子三千,“自行束脩,吾未尝无诲焉”,一方巨商的子贡,学费绝不止十条干肉,而贫困生颜回无需申请直接免缴学杂费。二是俸禄,孔子年薪六万石黍米,这是他自己申报的,是否属实还需考证。三是赠与,鲁国国君和士大夫不让他出仕,然忌惮他的名望,好东西都会想着他,儿子孔鲤得名于出生时鲁昭公正好赐孔子一尾鲤鱼,连“字”都取为伯鱼。
终生不就业的颜回,你指望什么谋生呢?
家长很奇葩
古人认为:“诗而废耕,饥寒交至”,曾国藩和梁启超是近代政治、思想、文化领域耀眼的“大家”,然两人皆世代务农,继承几代人的耕读家风再加上个人努力,终于脱颖而出。
颜回有近100亩地,亩产按200斤算,一年两季就有万斤粮,足以维持日常生活。清代康熙版《滋阳县志》载:“复圣原属滋邑人。陋巷旧址在县南,即当时所称郭内之地;其郭外田则南沙堆社。”南沙堆社在今兖州兴隆庄镇南五个自然村,统称“一溜五陋地”。唐朝始赠封颜回为兖公,元朝封为兖国复圣公,说明陋巷应该在兖州,为了求学颜回租住曲阜,后人把他住过的地方渐渐说成是“陋巷”。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于是,曲兖之间三十里的距离造成颜回粥饭都经常断顿。
父亲颜路真“奇葩”,一个农民不耕作稼穑,却追求诗书礼乐之高雅,他拜孔子为师,和儿子同学。两个壮劳力这样做的后果是:田地抛荒、五谷歉收。缺衣少粮时,颜路就向老师借,三番五次后,无奈的孔子奉劝颜回求职,鼓励颜回说:“使尔多财,吾为尔宰。”颜回死后,“不务正业”的颜路连一具棺椁也置办不起,他大言不惭地要孔子把士大夫标配的车卖掉换钱,这回,孔子生气了:“我是士,即使我死了也不能卖车葬我!”还好,一大帮好同学料理了颜回的丧事。
太听老师话
孔子向来对农业生产这样的小事看不到眼里,他研究的是大事。不长心的樊迟非来学稼、学圃。孔子当面说自己不如老农、老圃,樊迟一走,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颜回就在身边,无比尊崇孔子的他哪敢再说务农之事啊,后世儒生耻于生产皆因于此。所以,颜回经常饿肚子,营养极度不良。史记载:“回年二十九,发尽白,早死。”
颜回死后,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则亡。’”孔子很想说,我真不该猛夸颜回,他太听我的话了!
颜回生而贫穷,死后尊荣,颜庙的一副对联,概况了他的一生:箪瓢函青云之志贫而乐道贤矣哉德冠四科;陋巷蕴经纶之素得而试之直骇乎虞夏殷周。自唐朝始,颜回受封复圣,配享孔庙大成殿位次最近至圣先师孔子。其实,大多数学者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孔子欣赏颜回并不因为其好学与德行,而因他是曲高和寡孔老夫子的唯一知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