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麟稀
原创不易,不要吝啬给个鼓励~~
秦甘罗(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的故事)
古代有不少神童,仲永五岁能作诗,曹冲六岁会称象,司马光七岁会砸缸救友,他们年纪轻轻就有不世之才,但佼佼者还是12岁官拜上卿的神童甘罗,他凭口才拿下16座城池。
其它孩子尚在读书,甘罗已获得秦国宰相吕不韦赏识,在秦王嬴政面前侃侃而谈,被派遣出使赵国,当时秦赵两国常年打战,这般艰险,他却大胜而回。
小小年纪有如此谋略胆识,参与外交、政治,涉足军国大事,成年人都未必敢想敢干,而甘罗12岁已立下大功,在秦国政坛声名鹊起,令人奇怪的是,他此后毫无音信,像一颗流星一闪而过
获得丞相青睐,获得秦王厚赏,甘罗的前途璀璨的耀眼,秦王嬴政要一统天下,求贤若渴,甘罗是少年才俊,嬴政13岁即位,甘罗12岁拿下16座城池,他们本该谱出一段君臣佳话,却再无交际。
神童甘罗身上有太多疑点,他怎么在12岁立下如此功勋,又为何神秘消失,他和秦王嬴政,秦相吕不韦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事,他生在何处,死在何地,为何现在有12座甘罗墓?
据说,秦王想延年益寿,听信术士的偏方,要吃公鸡下的蛋,让甘罗的祖父甘茂去找,限期三日找回。公鸡怎么会下蛋?但那是秦王的命令,不能拒绝,甘茂只好答应
世上没有公鸡蛋,但不能拿母鸡蛋冒充,那是欺君死罪,怎么办呢?甘茂烦闷不堪,孙子甘罗忍不住问爷爷:遇到什么烦心事了?
甘罗聪明伶俐,或许有办法,总比等死强,祖父就把事情讲了。甘罗听后,沉思一下就有了主意,这件事很简单,三日期限后,他代替祖父上朝,让祖父在家等好消息。
秦王看到一个小孩来了,笑了,以为甘茂怕了,拿孙子搪塞,甘罗却不卑不亢地开口:祖父在家生孩子呢,实在来不了,所以我来面见大王
此话一出,大臣们都震惊了:男人生孩子,怎么可能?!秦王只当小孩子信口雌黄,不屑的反问:男人怎么能生孩子呢?
甘罗没半分惧色,很认真的回答:既然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如何能下蛋?既然公鸡能下蛋,那男人为何不能生孩子?
秦王听后,豁然开朗,这个小孩聪明机敏,大臣都没解决的事情,他轻而易举化解了,真不简单,没怪罪,反而厚赐甘罗,甘罗神童之名越传越广。
这则故事很精彩,可显然是杜撰的,是为了突显秦王的昏庸暴虐,大臣的唯唯诺诺,整个国家只剩一个小孩子脑筋清楚,活该被推翻,类似的段子数不胜数,但甘罗聪明过人,12岁拜上卿是《史记》里的真人真事。
甘罗在丞相吕不韦门下做事,吕丞相权倾朝野,最近却有一件烦心事。秦国为了吞并赵国,想与燕国结盟,联合攻赵,他想派张唐到燕国寻求合作,但张唐拒绝前往,吕不韦亲自做几次工作,也不愿去。
要前往燕国,必须经过赵国,张唐攻打过一次赵国,赵人恨他入骨,他若去,必死无疑。吕不韦不高兴,但不好强人所难,这时,甘罗看到丞相烦恼,便自请去说服张唐。
堂堂宰相尚且劝不动,一个12岁的小孩就能?!甘罗说:项橐7岁能当孔子的老师,我已经12岁了,为什么不让试试呢?甘罗声名在外,吕不韦同意让他试一试
甘罗见到张唐,寒暄后开始发问:您是朝中大官功劳大,但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白起比,谁的更大?杀神白起攻必克,战必胜,打下无数城池,南击楚国,北战燕国,张唐当然不敢比,老实回答:自然是武安君功劳大
甘罗又问:范雎当年在秦国当丞相,他和现在的丞相吕不韦相比,哪个权利大?张唐实话实说:当然是吕不韦权利大
甘罗继续说:范雎想攻打赵国时,白起却从中阻拦,几次拒绝秦王的命令,被降为士兵,让他远离咸阳,白起出发刚七里就被逼自杀,如今你屡次拒绝屡丞相的请求,真不知道你将来会死在什么地方。
张唐听的冷汗直冒,立即表示愿意前往。出发日期刚定,甘罗又自请先去赵国,吕不韦同意了,向秦王报告:甘茂之孙,虽然年纪不大,但名气很大本事更大,张唐我劝不了,他能劝动,请允许甘罗先去通报赵国。
秦王召见甘罗后,也同意派他去。赵襄王亲自到都城郊外迎接他,甘罗开门见山:听说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的事吗?赵王当然听过。
甘罗又问:知道张唐要到燕国做丞相吗?赵王当然也听过。甘罗点明厉害:秦国、燕国互派人质,是表示信任,秦国和燕国交好是要对付赵国,是看中河间的领地,大王不如主动割给我五座城池,我就劝说秦王解除燕秦联手,而和赵国好,秦赵一起进攻燕国。
赵王同意割五座城池给秦国,秦国就遣回燕太子丹,赵国打下燕国上谷三十座城池,把其中十一座送给秦国,甘罗回国后,受到秦王嘉奖被封为上卿,还把原来甘茂的田宅赐给他。
初次看这个故事,太佩服甘罗的巧舌如簧,太能说了,不仅说服了阅人无数的吕不韦,还说动了身经百战的张唐,又说服英明决断的秦王,还还说动了邻国国君赵王。
将军、丞相、国君都让甘罗一张嘴说服了,他言简意赅,聪慧机敏,能让一个人迅速调转思路,有些事情上比吕不韦还强,但看了几遍发现,口才好最多给鼓个掌,想让人听话,只有两种可能:刀架在脖子上,或足够的利益
张唐不愿冒险,但吕不韦想让他去,怎么才能让他去呢,冒险可能死,不冒险肯定死,甘罗想透了这点,他胸有成竹是洞悉了人性的弱点,直接拿死威胁张唐。
甘罗,一个12岁的少年并不能让一个将军死,再威胁,言辞再激烈,张唐也不怕,但吕不韦能。张唐几次拒绝吕不韦的劝说,惹的丞相很不高兴,对方突然派个半大孩子来,直接讲范雎逼死白起,还说再不服从,不知道会死在哪里……
这是下最后死亡通牒,张唐当然害怕,张唐作为老臣拒绝吕不韦,可能还有重要原因,是意识到伐赵,是要扩充吕不韦河间的封地,那会令秦王反感,但吕不韦的人直接威胁要赐死他,怎么办呢?
当然是乖乖听话。其实吕不韦是商人,精明有余狠辣不足,做事不愿以和为贵,不愿撕破脸,甘罗聪明在绘借势,他引导张唐这么想,那种特殊情况就是命在旦夕,所以他能轻松达到目的,但关键还是吕不韦同意,让他狐假虎威,他才能出使赵国。
秦王尚未亲政,大事由吕不韦决断,甘罗顺利出使赵国,同样的威逼,这次加了利诱:送五城解你被攻之忧,还能得数倍之酬,赵王权衡利弊,乖乖听话,甘罗立了大功。
问题是这样一个政治新星,本该冉冉升起,为何戛然而止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记载,太史公下笔严谨,没有确凿史料,就不写,但世人忍不住怜惜,给他安排一个神话式的结尾。
《东周列国志》中:忽一夕,甘罗梦紫衣吏持天符来,言:奉上帝命,召归天上。甘罗遂无疾而终,高才不寿。他太聪慧,上天都嫉妒,早早把他带走。
这带着美好期望的结局,显然不能当真,甘罗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他不可能凭空消失,于是有人猜测,能让一个神童消失,又不留痕迹的,世上只有一个人,就是秦王嬴政,未来的始皇帝。
《大秦赋》中就是这么演的,甘罗被嬴政用刀杀死的,甘罗出使赵国拿回城池,却让秦王背叛和燕太子丹的盟约和友情,为了几座城池,陷嬴政于不义,咽不下这口气,甘罗在秦王面前,一口一个相国,相国保他当上卿,浙还能忍?!修理不了吕不韦,还教训不了小甘罗吗?
甘罗做了君权和相权斗争的牺牲品,电视剧这么演,很有戏剧冲突,但不是历史事实。司马迁把甘罗写在甘茂传后面,肯定查过史料,很遗憾,没找到其它事迹。
但没找到史料,恰恰洗脱了秦王嬴政的嫌疑,作为秦国的王,未来的皇帝,嬴政的史料相当丰富,保存的相对完整,司马迁不满秦始皇的残暴统治,连嬴政可能是吕不韦儿子,这类传言都写了一笔,若嬴政敢杀了天才神童,司马迁肯定大写特写。
秦始皇的流言蜚语很多,但不管当世传的,后世编的,真的假的,都没有杀甘罗这一桩,二千多年来,没一个人把甘罗之死和秦始皇扯到一起,说明确实和嬴政扯不上一点关系。
而《大秦赋》的最大好处是,摘掉了甘罗的神童光环,跳出司马迁和甘罗的视角,以整个朝局看一个人,看到秦王、吕相、赵使、门客眼中的甘罗,还有利弊得失。
甘罗一直被神话,据说他没有爹,只有娘,田中稻谷都在杨花,但一穗已成熟,他娘好奇,把那一穗谷子吃了,然后就怀孕了,父母严厉追问,女儿具实以告,家人就挖开这窝谷子,见是一个干螺丝壳里长出的,就把孩子取名叫甘罗。
笼罩在甘罗头顶的光环,很容易让人忽略他作为人,真实复杂的一面,忽略成长环境对他的帮助和影响。甘罗姓甘名罗,生于公元前255年前后,祖父甘茂曾任秦国左丞相,他是官三代,名门之后,从小看到的世界,接受的教育就和平民不同。
甘茂学过诸子百家,在秦相张仪家做门客,他有才学又有胆识,很快得到张仪青睐,被举荐给秦惠文王,惠文王嬴驷也很欣赏他,命他带兵帮助征讨汉中,但不久秦武王即位,武王对张仪不重视,甘茂也前途渺茫。
驻扎蜀地的秦公子蜀侯辉和幕僚,趁新王上位要反叛,秦武王派甘茂去平定蜀乱,甘茂很好的把握住这个机会,剿灭叛军,活捉公子辉,立下大功,回来直接成了左丞相。
秦武王对甘茂说,想乘着车,跨过三川见见周王室,当时三川之地在韩国手中,并建有宜阳城,于是甘茂请命出使魏国,邀魏国一同攻打韩国,君臣一心,甘茂成功打下宜阳,斩首六万。
武王死后,昭襄王即位,楚国进攻韩国,派人来秦国求援,宣太后是楚国人,不愿秦国出兵,但甘茂建议应出兵援韩,这就得罪了宣太后,又有不少大臣说他坏话,甘茂在秦国成为众矢之的,他惶恐不及,借攻魏之际跑到齐国。
齐王让甘茂当上卿,但齐国不是秦国,现在的甘茂也不是之前的,他没留下什么政绩。昭襄王认识到甘茂的才华,优待他一家老小,想让他回去。后来甘茂想借着出使楚国回到秦国,但未能如愿,最终客死魏国。
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甘罗很小就很会抓住机会,洞察人心,在权利斗争中耳濡目染,他知道怎么利用权利,祖父的晋升之路是得到先得到丞相赏识,再得到君王青睐,他的崛起之路几乎一模一样,先祖的辉煌如今暗淡,甘罗迫不及待要站出来,一展本领。
甘罗天资聪颖、还是名门之后,他至少要达到丞相的高度,自视甚高到目中无人,他无视其它门客,嘲笑朝中老臣,并不纯粹是电视剧瞎编,他年轻气盛,锋芒毕露,张扬傲慢,有着天才少年的很多特质。
吕不韦几次没说服张唐,甘罗以为是没能力没手段,不会把权利用到极致,哪有那么简单,嬴政13岁即位,成年亲政前,秦国最高权利在太后赵姬和辅政大臣吕不韦手中,赵姬是秦国法定的最高统治者,连调军文件盖完秦王印,还要加盖太后之玺
赵姬和吕不韦旧情复燃,但不久吕不韦就抽身,他送上嫪毐,表面上,是他怕秽乱后宫,让秦王不高兴,其实是怕权势过大,触犯国君逆鳞,他已是位极人臣,再加上赵姬的大权,秦王会寝食难安。
吕不韦有三种权利,一,他是相国,是百官之长,权势位极人臣,二,他有定国立君的大功,是托孤大臣,他是秦王的老师,还是秦王的仲父,三,他还是文信侯,有三千门客,家僮万人,食洛阳十万户,地位既尊贵又稳固
三种地位叠加在一起,吕不韦可谓权势滔天,他是富商,又是重臣,既精明又老练,甘罗以为他狠辣是个缺点,其实吕不韦很清楚,低调收敛才最有利,但河间是他的封地,他想借机扩大,这一点张唐很清楚,所以一直不答应,怕招秦王忌讳。
甘罗为了扬名立功,也可能是太年轻,他不管这些,直接威逼,不听吕丞相的话就是死,没有吕不韦办不到的事儿,一顿恐吓,张唐乖乖听话了,但事后反应过来,会觉得甘罗太激进,到底年轻,和他的风格、利益不符
甘罗几句话后,赵王之所以乖乖听话,因为他是最大赢家。看似秦国不费吹灰之力,坐享16座城,其实赵国得了19座城,赵王很大方地一下子割5座城池给秦国,看似傻,其实账算的很清楚,非但没吃亏,反倒赚了不少。
从战略意义上讲,赵国是真正的受益者,甘罗出使几年内,赵国三次进攻燕国,得到的城池很多,这几次再没秦国的份儿,等于是弱小了燕国,强大了赵国,秦王嬴政很快会发现这点,并且发现弄来的河间之地成了吕不韦的地盘。
这时,嫪毐的势力如日中天,要逐步压倒吕不韦集团,太后赵姬是他的靠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他加封长信侯,有河西太原大片封地,并且“事无大小皆决于嫪”。
在秦王嬴政亲政,收回母亲和仲父代管的权利时,嫪毐惶恐不安,从天上跌到人间,落差太大,并且,他犯下的条条都是死罪,于是起兵谋反
谋反被成功镇压,嫪毐是吕不韦举荐,嬴政念及他辅佐两代秦王的份上,不忍法办,但秦王亲政,势必和大权独揽的丞相有摩擦,两人政见之争也由来已久,1年半后,吕不韦被免去相国之职,到河南封地居住。
没想到的是,各国诸侯频繁派使者问候吕不韦,很容易内外勾结,发动叛乱,嬴政要隔断他和外国、封地、故吏的联系,处置如此严峻,吕不韦担心会株连族人,就饮鸠而死,几千宾客把他葬在北邙山,为他哭葬,声势很大,有政治示威之嫌。
吕不韦死后,秦王下一道逐客令驱逐他的客卿,非秦国人一律离开,甘罗、李斯也在被驱逐者之列,李斯凭《谏逐客疏》得以复职,甘罗此后不闻于秦。
嬴政很有政治头脑,威胁解除后,及时赦免无辜者,还是招揽人才要紧,甘罗12岁就胸怀大志,秦国有一统天下之势,他不可能不在秦国效力,何况他早就被秦王赏识,以后默默无闻只有一个原因,他达不到嬴政的要求
司马迁评价甘罗: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甘罗算了不起的策士,他的口才很好,擅长外交,是张仪类的纵横家,但是张仪的办法在秦武王时代,就过时了。
弱国无外交,而强国不屑于外交,从秦昭襄王到秦王嬴政即位,六十多年时间,秦国一次次发动战争,每次都攻占几十城,斩几万人,大大减少敌人的有生力量。
秦国在鲸吞,而不是蚕食,秦国从惠文王称王后,下一目标就是称帝,秦王嬴政是要荡平六国,而不是占领几城几地,统一中原一刻也不能等!
甘罗到底不是祖父甘茂,战争时期,会打仗比口才好更重要,治国谋略比其他才干更容易飞黄腾达,据说公元前234年前后,甘罗离开秦国后隐居下蔡,开始各处游历,在很多地方留下足迹,那12座墓,可能是后代纪念的衣冠冢。
#秦始皇##大秦帝国#
采钰:通过阅读,换个角度看世界和生活
关注→_→@采钰的书影流年,发现更多精彩
养马奴灭掉周天子,偏穷小国一统天下,秦始皇的先祖到底多励志?
72万人,修了38年的秦始皇陵,2200年后,若打开,会有多少惊喜?
3名记者探险失踪8天,12年后,央视科考队勇闯死亡谷,揪出真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