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中国历史上有太多这样的事例,比如周勃父子、曹操父子、孙坚父子、杨业父子、岳飞父子……。不过,也有“老子英雄儿混蛋”的事例,后人成为了最糟糕的后代,比如李靖父子、杜如晦父子、狄仁杰父子、龚自珍父子、张之洞父子……。
张之洞劝学篇(张之洞劝学篇原文及翻译)
杨家将
本着尊重事实和以史为鉴的态度,文史不假为您详细讲述晚清名臣张之洞和不肖子孙的历史。为了抵制抄袭,本人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中附加水印实属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举考试高中探花和思想文化成就斐然的张之洞,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和军机大臣并且编练新军的张之洞,当之无愧属于文武全才。那么,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他的后代子孙又会如何?
1837年也就是道光十七年,张之洞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六洞桥,父亲当时正担任着安顺知府。当地虽然贫瘠闭塞,但在张锳的不懈努力下却是学风兴盛,几年间就出现了20多名举人,2名进士。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自主发展的道路戛然而止,被迫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进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曾经的天朝上国变得满目疮痍,变得如梦方醒,一大批的有识之士开始奋发图强,其中就包括了张锳。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张之洞从小就勤奋好学,而且还师从多位儒士,逐渐树立起光宗耀祖和忠君报国的远大志向。1850年,十三岁的他回到河北原籍第一次应试便考取了秀才。两年后,他再赴顺天府乡试便高中举人第一名,成为了解元。
不过,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张之洞将会势如破竹继续高歌猛进之时,他的科考之路却波折不断。连续名落孙山后,终于在27岁时以“探花”的身份考取了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的七品编修,由此开始步入了仕途。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使用武力扣开了我国的国门,开始大肆倾销产品和掠夺资源。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英国和法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由,再次发起了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昏庸无能的咸丰皇帝竟然以“外狩”为名出逃北京,躲到了承德的避暑山庄。最终,清廷先后同英国、法国和俄国等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瑷珲条约》等,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的程度。
面对一次次的挫败,面对一次次的屈辱,满清上层也出现了分化。其中,一部分开明者终于意识到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能够继续维持统治,他们大声喊出了“师夷长技”。据《清史稿》记载,曾国藩在上疏中提到:
在奕訢、桂良和文祥等人的推动下,清廷终于在1861年1月通过了《通筹夷务全局酌章程六条》。之后,咸丰皇帝还下旨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去统一领导和推行洋务运动。
咸丰皇帝
1861年8月22日,咸丰以31岁的“高龄”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行宫,走完了自己浑浑噩噩而又极度无能的一生。据《清史稿》记载:
临终前,咸丰托孤于肃顺和载垣等八人作为顾命大臣,同时安排了慈安和慈禧联合听政。他的安排表面上很周全,可以实现前朝和后宫的相互制衡,保证爱新觉罗·载淳的大权不旁落。
不过,由于双方实力的极不对称,咸丰所期待的权力“游戏”压根就无从谈起。八大臣长期嚣张跋扈,如今又成了顾命大臣,更不会把慈安、慈禧和载淳这三个孤儿寡母放在眼里。据《清史稿》记载:
为了扭转局面,慈禧太后终于说服慈安太后联合发动政变,而且选定长年不被重用的恭亲王奕訢作为外援。最终,一场“辛酉政变”彻底改变了政局,顾命八大臣集团被迅速瓦解,慈安和慈禧实现了垂帘听政,恭亲王也成为了议政王和铁帽子王。
恭亲王
1866年,张之洞被外放地方的实职,担任了浙江乡试副考官。之后,他又相继在湖北和四川等地担任学政,开始得到了清流势力的关注和支持。凭借突出的政绩,他重新被调回国子监担任了司业,还补授了詹事府左春坊中允和左春坊左庶子。
在恭亲王的推动下,在地方汉臣的配合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正式开始了。对于这次上层统治阶级的积极自救,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都给予了明确的支持,很快就在军用领域和民用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期间,张之洞虽然倾向于支持洋务运动,但并没有在政坛上形成太大影响力,直到以下事件发生。
1871年5月,沙俄扶持阿古柏分裂势力作乱,还趁机出兵侵占了我国的伊犁地区。对此,“主战派”左宗棠击败了“主和派”李鸿章,毅然亲自领兵平定了战乱。
左宗棠抬棺出征
二、沙俄继续享有在蒙古和新疆的贸易特权,同时还免除所有的税收。
三、向“代收代守”伊犁的沙俄支付军费和抚恤金五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二百八十万两)。
显而易见,《里瓦几亚条约》看起来平等,实则还是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毕竟,左宗棠“抬棺出征”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不败而败”,颇有得不偿失的嫌疑。
完颜崇厚刚一回国,立即就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弹劾。除了那些向来“只说不干”的顽固派外,就连洋务派们都群情激愤,很快就将他问罪下狱了。
在这些雪片一般的奏折中,张之洞终于脱颖而出,迎来了人生的契机。在其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
上疏以后,张之洞第一次被两宫太后召见,凭借出色的口才和丰富的底蕴,从此赢得了慈禧太后的器重和栽培。紧接着,他被调任总理衙门任职,具体负责在接下来的中俄谈判中争取国家利益。
1881年,张之洞终于成为一方大员,被慈禧太后任命为山西巡抚。当时,山西虽然民生艰难,但官场的腐败腐化却非常严重,受鸦片的贻害也非常严重。对此,他在《到山西任谢恩折》中这样表示:
由于干劲十足,由于作风清廉,张之洞的政绩非常突出,被朝廷委任为署理两广总督。中法战争期间,他不仅坚决主战,而且积极备战,还向朝廷大力举荐老将冯子材统兵,更在战局不利之时力保刘永福,终于促成了军事上的主动。
虽然清廷在中法战争中不败而败,虽然清廷又一次接受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张之洞的公忠体国和远见卓识,还是在很多方面具有可圈可点之处,越来越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认可。
甲午战争
面对洋务运动已经没落的事实,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维新运动逐渐崛起。在“公车上书”后,他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趋势,不断在民间兴办各类报刊和新式学堂,希望推行君主立宪的政体。
对于维新运动,张之洞虽然并不完全赞同,但还是施以了援手。在《吁请修备储才折》中,他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张之洞不仅对维新派们慷慨解囊,不仅允许他们在自己辖区内畅通无阻,而且还让长子张权也加入其中。对于他的支持,维新派非常感激,谭嗣同还公开称赞:
平心而论,张之洞在维新运动前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不过,随着接触的增多和认识的增多,他开始在很多方面都与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产生了分歧,而且是巨大的分歧。
康有为和梁启超
1898年6月,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维新派们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近乎狂热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自诩为维新领袖的康有为,也第一次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召见,竟然在御前提出了这样的主张:
很明显,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所主张的维新变法,更像是一次赌博色彩浓厚的押注。以当时的实际情况,最正确、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徐徐图之,应该是循序渐进,而不是“面对顽疾下猛药”。张之洞久居官场,自然深谙这个道理,也深知可能会造成的后果。
与此同时,随着王文韶和裕禄升任军机大臣,随着荣禄接任直隶总督,张之洞的目标岗位已经逐个错失。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他继续盲目乐观,继续纵容维新派,那下场将是显而易见的。
张之洞终于开始切割自己与维新派的关系,否则必定会被他们牵连。通过《劝学篇》,他正式表明了自己的心迹,坚持任何形式的改革都必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功划清了界限。
果然,在戊戌变法正式开始后,曾经的积极参与者张之洞却做起了“看客”。基本上,他没有出手进行阻挠,但也没有再继续参与。
戊戌六君子
1905年,清廷为了延续反动统治,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的宪政。对于这次“预备立宪”,张之洞只保持了有限的乐观:
为了加强中央皇权,为了削弱地方权力,慈禧太后把当时地方督抚中权力最大的袁世凯和张之洞都调到北京任职。
随着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过世,醇亲王载沣以摄政王监国的身份掌握了实权,立即开始向戊戌变法时出卖光绪的袁世凯复仇。在张之洞的力保和斡旋下,他才得以“足疾”之名全身而退,回到了河南老家。
作为晚清的名臣和重臣,张之洞的婚姻家庭并不幸福,甚至还非常坎坷。他的第一任妻子在婚后5年就过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他的第二任妻子在婚后两年就过世了,也留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以后,他认为自己“命中无妻”,于是坚持只纳妾不续娶。
张之洞的一生中共有13个儿子,其中虽然不乏佼佼者,但却在因为张仁乐和张仁蠡这两个汉奸而败坏了他的名声。
张仁乐
张仁乐是张之洞的第11个儿子,在张家的金子招牌和权力庇佑下长大,顺顺当当从青岛高等学校毕业。当时,虽然父亲已经过世,但在张作霖和章士钊等人的安排下,他还是留学日本陆军学校。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李景林出任直隶督军和奉军第一方面军团司令。为了升官发财,张仁乐竟然毫无廉耻地投靠了这个军阀,还协助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搞得整个直隶地区都民不聊生。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悍然发起了侵华战争,很快就占领了东北地区。为了实现以华制华,清废帝溥仪竟然被扶持建立了伪满洲国,而张仁乐则前往东北出任了伪满吉林实业厅的厅长。
由于曾经的留日经历,由于长期的奴化教育,张仁乐在东北的表现非常“突出”。1935年5月,他又改任了伪满的外交大臣,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为日本侵华张目,为“大东亚共荣”张目。
张仁蠡是张之洞的第13个儿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儿子,因而被格外的宠爱。不过,在他9岁时父亲就过世了,张家开始家道中落。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张仁蠡开始进入仕途。不过,由于民国官场的黑暗,他尽管非常努力,尽管颇有政绩,但还是只能在永清、大城和丰润等县转来转去,连续干了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
经历了这些,张仁蠡变得内心扭曲,从此开始不折手段一心捞钱。甚至于,他还勾结当地的土匪们一同盗墓,简直将父亲张之洞的颜面完全丢尽。
所谓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成立后,殷汝耕自任主席,张仁蠡则成为了民政厅长。不过,由于这个自治政府徒有空架子,根本不具有任何的实权,也捞不到多少钱财。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相继发动了一系列的大型会战。但是,大片领土依然还在不断沦丧,在广州和武汉等地失陷后,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
从此以后,日本调整了侵华政策,由“积极进攻”转变为“积极劝降”,还有意通过“以华制华”遮盖侵略的罪行。在此背景下,华中日军有意邀请张仁乐出任武汉市长,以便利用张家的威望统治湖北。
不过,当时的张仁乐正在北平协助土肥原贤二,怂恿吴佩孚能够重新出山担任总统。同时,他也得到日方承诺未来出任伪政府的总理,自然不愿意前来武汉担任市长。
张仁蠡就职
得知自己的哥哥不愿意出任武汉市长,张仁蠡竟然兴冲冲地跑来毛遂自荐。1939年4月,他终于出任了武汉特别市的市长,在汪精卫建立南京伪政府后又成为了伪政府委员,死心塌地充当汉奸效忠日寇。
到了1942年6月,随着杨揆一就任伪湖北省政府主席,张仁蠡的武汉市长做到了尽头。通过金钱开路,他竟然调任了伪华北政务委员兼天津市的市长,还把这些年来的不义之财都运送至此。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顺利接管了天津,同时将张仁蠡和张仁乐都以汉奸罪逮捕。兄长非常幸运,四处打点出狱后远渡日本,而他就不同了,被判处无期徒刑后关押在北平监狱。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于一批罪大恶极的汉奸和战犯进行了重新审理。1951年,张仁蠡被判处了死刑并被执行枪决,从此走完了臭名昭著和数典忘祖的一生。
张之洞
作为一代忠臣和名臣,张之洞至死都忠于自己的国家。非常可惜,他一定不会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竟然会沦为卖国求荣的汉奸,假如地下有知的话一定不会安宁。@文史不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