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世俗之见(世俗之见的意思)

世俗之见(世俗之见的意思)

世俗之见(世俗之见的意思)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看起来是一部神话小说,可其中的文学价值可谓是非同凡响的,且不说其中对各地的山川河流的景物描写,还有神佛界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刻画,就单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时,经历的那81难,就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然而,唐僧取经成功后,师徒都接受了如来佛之封。这其中,只有唐僧和孙悟空成了佛,而白龙马、沙和尚和猪八戒都只是各自受到如来佛的“加封”,但并未达到“佛”的境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虽然看起来是一部神话小说,可其中的文学价值可谓是非同凡响的,且不说其中对各地的山川河流的景物描写,还有神佛界中各类人物的性格刻画,就单从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时,经历的那81难,就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然而,唐僧取经成功后,师徒都接受了如来佛之封。

这其中,只有唐僧和孙悟空成了佛,而白龙马、沙和尚和猪八戒都只是各自受到如来佛的“加封”,但并未达到“佛”的境界。可是,很多观众却对加封后的“佛界”提出了质疑,唐僧和孙悟空成佛后,位置竟然都排在了观音菩萨的前面,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论西天取经的功劳,观音菩萨比他们师徒可不会少,怎么她反而排在后面呢?

今天小编就来解读一下,孙悟空成佛后,为啥排在观音前面?其实这只不过是世俗之见罢了。在佛教里,他们可不会以世俗的观点看问题,《金刚经》中如来就说过这样的话: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可见,世俗之人,拿功名利禄之眼观佛,是大错特错的!这在佛教中称之为“色”邪。

世俗之见(世俗之见的意思)

世俗之见(世俗之见的意思)

那么,怎么评价孙悟空与观音菩萨的辈分呢?这就涉及佛教中一个很重要的术语,那便是“功德量”。佛教中的佛和菩萨只不过是他们在修行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领域罢了。打个比喻吧!佛好比我们世俗中的立法机关,而菩萨则好比是世俗中的执法机关,如果非要拿两个分别在这两个部门中工作的人来比权势大小,那可还真难做出比较呢!

佛教中的地位也正是如此,佛有十方三宝,诸佛如来,其中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从功德上论,过去佛肯定比现在佛强,而现在佛要比未来佛强,而菩萨就更多了,佛书上称“清凉宝山,亿万菩萨”,但菩萨之中,也有功德极为深厚的,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地藏等,他们的功德,即使有些佛也无法与他们相比。

比如观音菩萨,她虽为菩萨之位,可其功德之力堪为佛之“师”,在《西游记》第十五回中,孙悟空被唐僧哄骗,戴上了紧箍圈,在得知真相后,悟空曾这样说观音菩萨:“你这个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这说明观音菩萨的身份就非同小可!七佛之师,哪七佛呢?

说得便是佛教中的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想想看,过去七佛尚且是她的弟子,你说孙悟空成佛后敢不尊重观音菩萨么?那么,观音菩萨为啥没有成佛呢?这个问题只是凡人的一种看法而已!因为人们总认为佛比菩萨更高一等。

殊不知观音菩萨却不这么认为,她认为佛和菩萨仅仅只是一种称谓,关键是能否普度众生,所以,她宁愿和地藏菩萨一样,“度尽众生,方成正觉”,这本身便是菩萨心肠!但是,在《西游记》中,为啥悟空的位置还要排在观音菩萨之前呢?难道是孙悟空狂妄无知吗?这当然也不是,这只不过是佛教中所有圣贤对“佛”的尊重,毕竟是“佛法大如天”嘛!

佛教之人当然得尊重佛!至于地位,对于真正的佛子而言,谁又会在乎呢?只要身具佛性,广积功德,自然会赢得佛界的认可的!

上一篇: 莫卧尔王朝(莫卧儿王朝是蒙古人吗)
下一篇: 范爱农(范爱农的人物形象)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