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因此秦朝也是开创封建王朝的重要朝代。在秦朝之前的历史叫做先秦时代,那时的统治方式是分封制,天子直辖的地方很小,其他土地都是以分封的方式分给各个王公大臣。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正式开启了封建时代,皇帝对国家有了空前的掌控力,中央集权进一步加深,但是回顾各个封建王朝,似乎每个王朝的寿命几乎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个大关,短命的王朝甚至只有十几年。
封建王朝(封建王朝从什么时候开始)
即使我们所熟知的汉朝、宋朝、明朝等这样延续很久的朝代,在其王朝的中间时期,也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了一次,由皇族中的其他人继续重建,而不是一直顺位的延续下去,封建王朝似乎始终无法突破延续300年的魔咒。
为什么古代的王朝很难超过300年这个节点呢?
很多分析都是土地兼并、统治腐朽、外敌入侵等等因素,历史上,我过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在王朝兴起时,百姓安居乐业也算人人有饭吃有地种有活路,可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导致流民越来越多,流民多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就大大提升。
这些只是解释封建王朝衰落的原因,但是没有说明为何会发生土地兼并的因素,为什么土地兼并能够大大打击统治者的统治基础呢
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气温”
我国历史上的气温呈现冷暖交替的变化规律,比如殷商时进入温暖期,中原甚至有大象生活(殷王猎象),而明朝末年进入小冰河期时,气温寒冷到广东甚至下起了大雪。
如果我们对历史上气温做一个梳理就会发现,世界的气温变化几乎都是300年一次变化,那么为什么气温的变化会和王朝的兴衰有联系呢?
因为在古代,气温由暖转冷会带来很多影响。一个就是农作物产量下降,粮食大幅度减产。第二个就是由于气温下降,粮食减产,游牧民族会南下。
比如在唐朝时期,开元年间时唐朝有名的盛世,这个时间正处于温暖湿润的时期,开元十九年扬州甚至产出了双季稻,唐朝末年,气温突然转入寒冷,长安连年大旱,这段时间唐朝也逐渐衰亡。再来看北宋,北宋统治的强盛时期,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每25年才发生一次大旱灾。但北宋灭亡前,我国再次转入寒冷期,平均2年发生一次大旱灾。另据史书记载,北方多地9月就开始下雪,随之而来的就是金人的南下。
纵观我国的战争,有80%发生在气温转冷的时期,而历朝历代的发展也都是经济从北向南的不断发展,可以见得用科学的说法表述就是:气温变化导致粮食减产,进而爆发战争,王朝兴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