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潍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居住,历史上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在中华文明构成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千年的文化积淀,不仅形成了博大精深、特色鲜明的潍坊文化,还哺育了层出不穷的历史名人,“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时期政治家晏婴、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名人文化已经成为潍坊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更好普及关注潍坊历史名人文化,接续历史名人精神,潍坊社科将每天推出《科普话潍坊》——历史名人系列栏目,以餮读者,敬请关注!
嬴姓之祖伯益
据《山东人物》载:“伯益亦作伯翳。传说是东夷族部落首领皋陶之子,或谓赢姓各族之祖先。相传善于畜牧和狩猎,被帝舜任为虞(古时掌管山林的官),还发明了凿井。后被禹所重用,助禹治水有功。禹选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亡,伯益被选为禹的继承人。三年丧后与启争夺王位,被启杀害。亦说推让王位于启,隐于箕山。”
伯益,历史上确有其人。伯是大的意思,益是人名。李白凤在他的《东夷杂考》中说:“伯益, 禹之臣,东夷人也,疑寿光之益为是也。”考古学家王献唐也持此说。战国末期,齐国齐襄王复国以后铸行了一种钱币,币面铭文也有古“益” 字四类。有的学者解释为寿光益城所铸。古益邑在今寿光市古城街道古城村,春秋为益邑,故谓益都。既然伯益是东夷族的部落联盟领袖,而山东称益的地名,只有寿光益城。曹魏置益都县故址,称南益都,以别于古城之北益都。高齐时益都县治迁今青州,故城仍称益城村。据此,伯益的故里当在今寿光的古城。
伯益是虞夏时期的一位著名氏族联盟领袖, 在历史上曾立下了不朽功勋,与尧、舜、禹、皋陶一样是彪炳千秋的古代英雄。伯益佐舜调驯鸟兽,是我国最早驯化牛马等大牲畜的专家,是调驯和豢养家畜家禽的开山鼻祖。史载伯益又是 “井”的发明者,对农田灌溉和人们的生活饮食起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启了四千年的农业文 明。《山海经》传为伯益所作。西汉刘秀《上〈山海经〉表》、东汉王充《论衡 ·谈天》《吴越春秋》有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