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滇川之旅到剑川的第二天才发了第一条朋友圈:“第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剑川,西门街区的早晨,宁静美丽超干净,恍若梦境”,九宫格附上古街的照片。
剑川古城街区实在太干净,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有哪座县城可与之比肩。其实昨天下车伊始就感觉到了,这是剑川给我美好的第一印象。
2023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剑川成为我国第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云南省第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剑川位于滇西北,离丽江很近,只有60多公里,但它与丽江不同,是一个静美还没有商业化的小众旅游城市。
昆明坐火车往西330公里到大理,在大理客运北站再换乘汽车,沿国道G214继续北上130公里。
六月初云南的天气不错,车窗外的景色也不错,左侧是苍山,右侧是洱海。汽车在苍洱中间行驶,从下关到上关,一路风大,吹得窗帘飞扬猎猎作响,不由得想起大理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车过洱源后,远山层峦叠翠,绿色的庄稼在红色泥壤中格外的眩目。
下午2点到达剑川汽车站,乘公交去古城。剑川是一个特别清净的小县城,人少,司机说金华镇(县府驻地)常住人口大约就只4万左右。街道几乎看不到垃圾,无疑是个卫生城市。
在古城步行街边上下了车,先找住宿。没走几步看到了剑川宾馆,紧邻古城又很清静,是以前县政府招待所的那种,简约干净,每天80元,价格也非常的亲民。
宾馆人员说附近有个景风公园,还有千狮山可以去看看。
彩云之南的云南,天上云彩变幻无穷,一会儿云层挪开让太阳露个脸,让人刺眼觉得紫外线的强烈,一会儿云层又把太阳掩藏起来,还下起了阵雨。
到景风公园雨停了。以前景风公园和民族博物馆合二为一,既是博物馆又是公园。“景风”二字系由清末剑川大名人赵藩所取,为景仰先贤遗风之意。
想不到这里的建筑群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景风阁、启圣祠、关岳庙、文庙、棂星门、财神庙,还有一座高15米的明代九级方形密檐塔灵宝塔。文庙正在维修中。民族博物馆已搬走,留有一些旧门窗和一些破残碑碣。
我出了景风公园,沿着山溪边公路又徒步1.5公里,到千狮山景区已经是17:10。景区门口巨石上刻有“千狮山”和“满贤林” ,开始不清楚两者是什么关系。
景区已经快下班了,工作人员说千狮壁和天下第一大石狮都在2公里处的山上,最好明天来慢慢上山看。我感兴趣的是这些石狮是原来就有的还是新近打造的?她们说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古代的屋后就有,果然在屋后看到一排长满青苔的小石狮。
上山的入口是几百级长台阶,中间排列着一对对形态各异的大石狮。
简介上说千狮山原名“蟒歇岭”又名“满贤林”、“买闲林”,徐霞客曾在此流连忘返。山上有自东汉开始,历经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九个朝代的白族民间石狮3268只。这样表述易使人以为古人早就在山上雕刻石狮了,我还以为明代徐霞客来时山上已有许多石狮。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登上这几百级陡峭石阶后又是连续的600余级的石阶,景区说共有999级,也叫千台坡、长寿坡,过完千台坡才到达千狮坊。
千狮坊同样刻满了石狮。石坊枋额一面刻“路入嫏嬛”(仙境之意),另一面刻“一望云深”。
过千狮坊后是平坦的“养心路”,沿途两侧有许多随山就势雕刻的石狮,单个的,成双的,三狮开泰,全家福等等。
后来才弄明白,这些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位白族画家的创意,并倾注了毕生心血,从各地搜集了自汉至清9个朝代的旧石狮,以及就地雕凿了东汉风格狮纹、白族民间狮纹的石狮,共计3268只。还策划在海拔2780米的天然岩体上开凿了25米高的巨狮。数量多和个头大的“千狮双绝”已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真正的名胜古迹应该是“满贤林”,即徐霞客游记中写的“莽歇林”。1639年大旅行家徐霞客抵达剑川,听人介绍说州中有一胜景,于是游览了这里。徐霞客记述道:“岭高箐深,森林茂密,山岩矗立,怪石嶙峋”,还“爱其幽险为憩阁中作记者半日”。
现代雕刻的千狮壁也在那里,离千狮坊再往上走还有600米的路程,这时已经是17:50,我加了快脚步,
过了迎仙桥便是悬空石门,因石门两侧塑有金刚故也叫金刚门。实为巨岩倾斜空悬留有一洞,“是洞非洞,可云仙洞,有门无门,谓之佛门”。石门顶上建有一支延青石塔。
石门壁上题有“买闲林”三字及题跋。1912年民国元老李根源与其老师剑川的赵藩来到此地,觉得这里是“有钱难买,偷得一闲”的神游之地,叫“蟒歇岭”不雅,于是谐音改名为“买闲林”。
我猫着身子穿过石门洞,看到憩亭和千狮壁。憩亭据说是当年徐霞客在此逗留半天写游记的地方。
千狮壁在对面的岩体斜坡上。密密麻麻刻满了千姿百态的石狮,令人目不暇接。中间大狮王圆形面孔直径足有两三米,外 围环绕着9个小狮面。
穿过碧云坊拾级而上即是贤林禅寺,有大雄宝殿及数间配房,但未见有住庙僧人。
满贤林山谷幽深,古迹众多。文革后只留下石塔(延青塔)、石坊(碧云坊)、半截古柏和残垣断壁,现在的贤林禅寺大多为后来重修。
抬头仰望,有几座贴在峭壁上的“悬空寺”,其中“五云楼”匾额还是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题。因天色昏暗,没有上去。
还有几处摩崖石刻,“长剑倚天”,董芳的“擎天”,暮色之中还是依稀可见。
后来查阅了网上的《徐霞客游记》,游记中写的是“莽歇林”,不知原文倒底怎样。“莽”与“蟒”一字之差,蠎蛇栖歇地与莾林中的歇脚处却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场境。
为纪念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1586 -1641 )到过这里,千狮壁对面巨石上立有徐霞客的塑像,一旁有简要的文字记述。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也就是去世前2年)二月十三日徐霞客到达剑川,在剑川停留四天。
徐霞客,江苏江阴人,与浙江台州有着不解之缘。《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便是记录了从台州宁海(明代宁海属台州府)出发游历天台山的详细过程。台州府城(临海)的陈函晖在江阴靖江当县令,与徐霞客是莫逆之交,五千言的《徐霞客墓志铭》便是陈函晖所作。
山高路远,暮色四起,作为一名台州游客此时此地看到徐霞客塑像,不免顿生情愫,“走过你走过的路算不算相逢,吹过你吹过的风算不算相拥”。
从贤林禅寺到25米高的大狮王景点还有600米的山路,此时已经是18:40了,道中已无游客,独自一人不宜再在山中行走,赶紧原路返回。
下山很快,半小时后回到古城。在街口看到一块遗址碑,原来这里就是剑川古城的西门,也叫金龙门,门上曾建有谯楼,清康熙年间还设鼓厅。1952年被拆除。
剑川的西门历史街区是云南至今保存完整、数量相对较多又集中的地方,由昭忠祠、何可及故居、张勉宅院、何桂枝宅院、段学颜宅院、陈家大院、张时宜家宅、王英家宅和赵将军府组成的建筑群,现已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建筑建造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至崇祯二年(1629)。
自西向东走,第一座古建筑便是昭忠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已经关闭,第二天经过时也未见开门。据说是一门三进的大院,文革前还成了集体豆腐社,后来重修,牌坊现改为飞檐翘角的牌楼。
但它的确是一处古迹,为明代天启年间段高选殉节而建。明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游历到剑川时有如下记录:“州治无城,入其东街,抵州前,乃北行,……见街北有祠,入谒之,乃祠死节段公者。段名高选,州人,万历末,以进士为重庆巴县令,阖家死奢酋之难,故奉诏立祠”。
段高选是大理国开国元勋段思平的后裔,剑川人,39岁考中进士,出任四川重庆巴县县令。四川永宁宣抚使(西南地区土官)奢崇明独霸一方,无恶不作。府内养了许多家丁恶棍,甚至还养一头斑斓猛虎,民众不敢接近府宅。段高选亲自到奢府怒斥其行,清理历年所欠贡税,解救了所掠百名良民。奢怀恨在心,天启元年(1621 )奢组织兵勇叛乱,段高选被叛军围困,遇害时年41岁,除长子外,家中8人被杀。长子成年后将其父殉国死难之事奏报朝廷,被敕封为“尚报司卿”。崇祯年间,其子再次上奏皇帝,改赐赠为“光禄寺卿世荫一子锦衣卫正千户世袭、建祠、建墓(由工部奉旨拨款)”,这也是当地称段高选为“云南国葬第一人”的来历。
从西门外街到西门街直到文照街,可以看到路面有左、中、右3条青石板,其间嵌以卵石。据说这是按封建士大夫等级观念铺就的,正中的青石板路只准老人、达官显贵、读书人行走,其余人等只能靠边。
剑川也是云南的“文献名邦”,明末清初剑川先后有进士21人,举人145人,贡生392人。原来古城中心立有科举牌坊,文革“破四旧”时均被拆除,改革开放后重建了举人坊和进士坊。
从举人坊往左拐,是一两百米长的大道,道路尽头是剑川古城地标建筑剑阳楼。在写此篇游记时查阅电子地图,这段东街延伸路叫一四二路。有两点猜测:这是一条142米长的新开路;或许与国务院批准剑川为第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关。
路两侧是历史人物司马迁、诸葛亮、张骞、甚至马可波罗等名人塑像。原来这里有个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显然这些历史人物与丝绸之路密切相关。
剑阳楼广场是市民休闲好地方。剑阳楼也是文化中心,周边有博物馆、文化馆、名人故居和赵藩陈列馆,都早已关门。此时夜幕降临,街灯也亮了。
出广场往右是南街,老远就看到了高大的南门城楼。南门也叫拱日门,它是古城四座城楼唯一已经重建的,在景观灯的投射下愈发显得巍峨壮丽。
登楼俯瞰,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视野十分的开阔,剑川县城的范围还真不小。
有位外地游客坐在城楼正中的窗沿口,悠闲自得。他说太喜欢这里的环境,凉爽,清静,人少,在这里发呆就是最好的享受。他刚从丽江过来,特别赞赏了这里还没有商业化。
深蓝色的夜空,湿漉漉的青石板街巷,雨夜的剑川,无论古城还是新城,街道照样干干净净。雨夜去剑川的街头走一走,在静谧中体味诗和远方,的确别有一番韵味。
夜深人静,窗外细雨飘零,悄然无声。查看当天手机记录:2024年6月5日,徒步19公里,已爬楼层77层。
《剑川行(下)》待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