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历史事件,数千个历史人物,在浓墨重彩的画笔下,一一再现当年情景。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个历史场景,反映着画家对历史的顿悟,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
●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以一百幅巨画去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画家张英豪无疑是先锋者。
军营历练
铸就洒脱笔墨
01
乐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厚重的人文景观,滋养着一代代艺术家的成长,也吸引了许多外地艺术家在这里扎根创作。
今年78岁的山西画家张英豪,就是其中的一位。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记者眼前这位扎着马尾、留着胡子的艺术家,看上去不过50岁出头。浓眉大眼,嗓音洪亮,有着北方汉子特有的豪迈。英才焯焯,气度恢恢,俨然一位逸士高人。或许正是这种豪放硬朗的性格,铸就了其大气洒脱的笔墨语言。
张英豪出生在山西运城,小时候家里很穷,母亲38岁就去世了,父亲把他们7个孩子拉扯大,非常不容易。虽然生活过得很窘困,但张英豪的精神世界却很富足。父母都有文化,母亲会绣花且粗通文墨,父亲也会画画,写得一手好毛笔字。童年的张英豪,有了最重要的艺术启蒙经历。
6岁开始,张英豪用铅笔画画,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连环画。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兴趣。
上学的时候,张英豪一直都是学校文艺骨干,给学校画板报。高中毕业,他到太原铁路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在那里,他唯一感兴趣的是解剖学。
张英豪笑着说:“学医好像与我的绘画无关,但其实用处很大。我学习人体结构、骨骼、肌肉,这对绘画都有用,因为可以让人物比例掌握得更加精准。我现在画人物,就与那段经历有关系。”
1963年,血气方刚的张英豪怀着满腔热情,应征入伍。得益于自身的美术功底,他被分配到野战军宣传部门,这让喜欢画画的他如鱼得水。
在部队的23年中,张英豪创作发表了数百幅美术作品,数十次参加了全军、全国大型美术展览,并被派送到中央美院培训。其中《激战松骨峰》、《母亲》、《伟大的劳动者》等一批作品曾在全军或国家级美展中荣获大奖。
军旅生涯使张英豪的画艺大大提高。更可贵的是,他的军人气质与精神得到了塑造。1978年,张英豪从北京调到西安政治学院,主要工作是给学院的电化教学绘制投影幻灯片,很多主题都和历史人物有关。
中年转型
痴迷水墨创作
02
1985年,张英豪转业到地方,担任陕西省展览馆馆长。因行政工作繁琐,他无法专心画画。七八年后,他申请调离,南下珠海。后来,他干脆辞职,扔掉铁饭碗,专心创作。
刚成为职业画家的那段时间,条件很苦,“因为当时艺术市场还没完全开放。为了养家糊口,我给人画过广告,也手绘过商品促销用的小卡片。”
虽然很艰难,但张英豪的艺术初心却未曾改变。那段时间也是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因为从那时开始,他就从一名油画家转型成为水墨画家。
张英豪说,自己最开始学的是西画,后来决定开始创作传统国画,而中年转型,主要来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喜欢画历史人物,用国画来表现无疑是最合适的。国画很多时候都是在抒发个人情绪,画到高兴的时候会忘乎所以,特别酣畅淋漓。”
张英豪在学习传统中融会贯通,在博采众长中善于创新,他浓墨重彩下的“八仙”、“钟馗”、“三国”、“水浒”等或传说或历史人物,造型灵动活泼,色墨枯润酣畅。尤其是他采用“没骨法”的写意人物画的关公、萧何、楚霸王等历史人物,更是为画界同仁称道。
著名国学大师文怀沙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评价说:“张英豪是伸张生命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可能只是寥寥几笔,就让孔子的忧愤、王羲之的潇洒、关羽的正义、杜甫的悲悯、王昭君的幽怨等各种神态呼之欲出。
崇敬石鲁
与乐山结缘
03
在张英豪的艺术生涯中,长安派画家石鲁对他的水墨创作影响和启发很大。从石鲁的“形神论”画风中得到灵感后,张英豪开始了彩墨人物画的创作。
张英豪毫不讳言自己对石鲁的喜爱:“早年我在西安的时候,也曾拜访过石鲁先生,还曾把自己的作品拿给他指点。我喜欢他绘画中透出的那种霸气,而且他的绘画主题永远都围绕着老百姓的生活。”
1997年,张英豪慕名来到石鲁的老家仁寿,后来又转道到乐山采风,由此与乐山结下美满姻缘,与志趣相投的李燕女士结成伉俪。
在乐山居住的22年里,张英豪结识了乐山画界的许多人士,领略了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了地道的乐山人,还曾和乐山画家联手办展。
他表示,乐山的好山好水给予了自己许多艺术灵感,“抗战时期很多像丰子恺、黄宾虹这样的大画家就住在乐山五通桥,他们的不少作品就是反映乐山的风土人情。乐山有许多地方可以入画,就是我家对面的凌云山,也是一辈子都画不完的。”
穿透历史烟云
展现历史审美观
04
在乐山创作生活的时候,张英豪萌生了要创作一系列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水墨的想法。从2002年开始构思,2003年动笔,到2015年全部完成,前后十余载。
张英豪说:“我是军人出身,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我一直想着利用人物画,来表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这也是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所在。”
为了完成这些画卷,张英豪和夫人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构思酝酿,精选题材。在浩繁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历史人物中甄选。认真研读有关史籍资料、制定创作方案、思考表达方式、勾画草图、图稿放大等几经反复,直至创作工程告罄。
“可谓十年磨一剑,我所经受的艰辛劳苦和深思冥想是难以言表的。”沉浸于创作中的张英豪倾其心血,废寝忘食,在充满灵感的画案前纵情挥洒,纵横古今。在这些鸿篇巨制中,张英豪很重视笔墨,但又绝不困于笔墨,更不玩弄笔墨,在他笔下所涉及的历史风云人物绝不是用一种既定的模式去刻意如何,而是凭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知和感悟,让心灵的境界去统领艺术形象的塑造。在情致所至时,让酣畅淋漓的笔墨与所表达的艺术形象如水乳般融洽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独具个性魅力的风格。
正因为张英豪独特的笔墨处理和深厚的文史积累,一个个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英雄豪杰穿透历史烟云,再次在他的画笔下鲜活起来,让人仿佛回到了那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历史画卷中。他把这个让人震撼的作品命名为《华夏春秋》。
2015年7月15日,“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所有参展画作每张尺寸均在两米以上。其中唯一的巨幅长卷《历史丰碑》,画面集列了108位有功于新中国的英雄人物。这些大尺幅、集群式,作品气象雄浑,充满内里的历史画,技艺、风貌、个性独特,彰显了张英豪的雄强豪气和全面技能修养。
《华夏春秋》展览20多天,参观人数达20万之众,人们无不惊叹称赞。
2017年4月26日,“华夏春秋——张英豪水墨人物画展”在四川美术馆开展,现场展出张英豪《华夏春秋》中80余幅中国历史人物绘画。算是这个系列首次以最全的面貌公开亮相。
鲁迅在论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时说:“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以一百幅巨画去展现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画家张英豪无疑是先锋者。
近一年多来,张英豪又有了新的创作想法。“我通过在河西走廊几个月时间的实地考察,走遍了红军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被当年西路军的悲壮历史所深深感动。”张英豪说,他目前拟定了两个题材,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真实再现当年的历史故事,让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国的历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陈毅之子陈昊苏:从总体上来说是宏大的诗篇,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精神体现出来了。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人,看了热血沸腾。
山西·河东博物馆馆长、文博研究员杨明珠:人如其画,画如其人。先生以彩墨人物见长,兼工山水、翎毛、花卉、走兽等。既崇青藤、八大、石涛、吴昌硕及齐白石诸公,又有西画扎实之功底,因能融古纳今,中西贯会。更兼富有诗书,豪气千云,故其画不乏灵气、英气甚至霸气。凡农工士商、文武仙道等古今形形色色之人物,于其之笔下无不气韵弥卷,神形毕现。
故宫博物院原党委书记、副院长谭斌:兼有西洋油画、素描和中国水墨技法的深厚功底,又得益于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教化;既认真刻苦地向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学习,又不拘泥于一门一派而博采众长。
著名书画家黄发榜:一件艺术作品能感动人、影响人必有其独到之处,《华夏春秋》 的艺术成就概括起来可用破前人之藩篱,自立门户,不受特定理法规范的局限来总结。以己之需,随心所欲,建构起“张家祥”:“非驴非马,不中不西” 。他以画意之主旨,偕画面之需为宗旨,线墨随意,墨彩同施,没骨与勾勒兼备,作品多姿多彩。色墨韵味悠长。其作品彰显了张氏笔墨的技艺品牌,且特色鲜明,既无学究之气,亦无圭臬、羁绊之苦,唯心是从,唯意是举。画作虽在心象之中运作,却得艺术之精要。有可行而行,不可行亦通之洒脱。达到了“不可,不可,无不可;无为,无为,无不为”之境界。
【人物简介】
张英豪,字引夫,号南海游子,西安人,现居乐山,职业画家。
出品:乐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谭莉 图:游昌学
后台运营方:乐山广播电视报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