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给人以启迪。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上,中国共产党人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旧址和感人的事迹,他们质朴的模样还原着共产党人最真实的生活,记录着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诉说着革命年代最令人感奋的红色故事和最刻骨铭心的奋斗历程;他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从烽火记忆中走来,散发着时光浸润的暗香,镌刻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连接着共产党人剪彩胜利、开辟未来的伟大情怀与梦想,舒展着峥嵘岁月的恢宏气象、澎湃着英雄儿女的凛然豪气、重现着光辉征程的星火荣光,蕴含丰富、鲜活生动,不仅仅是钩沉历史的呈现,更是精神上的对接与鼓舞。这些革命文物旧址和感人的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是中华民族永不枯竭的滋养源泉。把这些革命文物旧址和感人的事迹保护好、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为崭新的奋斗征程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洛阳是革命老区,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叠加,造就了这方热土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据有关资料显示,洛阳留有190处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其中,烈士陵园、纪念馆、烈士墓等纪念设施46处、重要机构旧址66处、重要历史事件旧址36处、党史人物故居42处。
为了更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本质内涵,精准悟透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核心要义,深切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主旨精髓,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本人根据凭吊、寻访、收集的洛阳革命文物旧址和感人事迹资料,整理了100个听老刘讲洛阳党史故事系列并陆续推出。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本人参阅、采用了网络媒体上的部分资料和图片,热心的朋友们也为我提供了部分资料和图片,文中不再一一注明,在此,一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今天推出系列之四十四:偃师车里抗战革命烈士纪念碑
偃师车里抗战革命烈士纪念碑
该纪念碑由偃师市(现偃师区)老年促进会、府店镇人民政府、洛阳市洛神诗词学会、车里村委等单位于2021年4月4日所立,依此纪念当年为了抗战,长眠于此的四位英烈。
1944年4月,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大好河山沦陷,铁蹄所至,生灵涂炭。是年9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司令员皮定均、政治委员徐子荣率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掀起抗战热潮。佛光峪抗日根据地成为偃师、登封、巩县、伊川等地的联络枢纽,抗日斗争如火如荼,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长眠于此的抗战革命烈士分别是:
李凤梧(1922—1946),原名李砖,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车李村人。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偃师县景阳区副区长,洛南区区长。积极协助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开展抗战工作,贡献殊多。由于叛徒告密,1945年11月23日,他和11位区干部一起被捕,始终大义凛然。1946年1月25日,被敌人投入井中杀害。
杨元,河南省汝州市岭头乡人,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某部连长。1944年冬,在阻击日伪军的战斗中不幸负伤,在车李村李毛兰家中养伤期间,被汉奸残忍杀害后,将遗体草草埋藏于荒山沟里。后被村民李凤周找到安葬于此地。
还有两位属无名烈士,他们既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人知道其出生地。据知情的老人介绍,两位烈士是在1945年攻打张大寨(偃师大口乡)日伪据点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的,在转送后方医院的途中,因失血过多,不幸牺牲于车李村山上小庙之中,村民们含泪将二位烈士遗体安葬于此。
偃师市缑山诗词学会在碑文中写道:嗟四位英烈,孰无父母?孰无家宅?然在民族危难之际,义无反顾,殒身不恤。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或奋勇杀敌,血洒疆场,甚至姓名无存。其英勇气概,其牺牲精神,其民族大义,诚可勖后来者踔厉奋发矣。山青青兮瘗忠骨,花馥馥兮慰英魂。抗战烈士永垂不朽!爰为之铭曰:冈峦峨峨,松柏苍苍。烈士永生,日月恒光。如兰似菊,无名亦芳。丹心壮举,天地共彰。血荐轩辕,功在祖邦。抗战精神,世代丕扬。告慰先烈,中华雄强。祭之吊之,轸悼国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