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演义是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有文学形象也有历史形象,易中天从真实历史的角度,对三国里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入分析,让我们能看到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赤壁之战,使孙权与刘备达成联合的最大功臣是鲁肃,鲁肃帮孙权把政治账算清楚了,投降曹操孙权自己没有好下场,所以必须孙刘联盟而对抗曹操;
刘备与诸葛亮关系不像小说里的那么密切,赤壁之战之后直到刘备去世,他对刘备集团的重大决策(关羽攻襄樊、刘备发动夷陵之战)都没有发表过什么议论;
曹操对中国统一作出了贡献,所以他是英雄;曹操有野心,政治上非常精明,董卓死后率先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在群雄纷争时脱颍而出,实力发展最为壮大;曹操善于用人,会采纳谋士的建议,与对面的袁绍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官渡之战能以弱胜强;曹操爱惜人才,宛城之战曹操因自己的错失去大将典韦而痛哭,赤壁兵败后哭郭嘉都是例子。
诸葛亮是一个无双国士。他在政治上非常有远见,隆中对就预见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他有兴复汉室的理想,并且一直为此践行,在做蜀汉丞相期间大事小事事必躬亲,依法治国,以身作则,他的这些做法是我们现代人也非常值得效仿的。
最后几集易中天还分析了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中如何看待三国这段历史。中国历史(至辛亥革命之前)依统治阶级区分为:贵族地主阶级(秦汉)、士族地主阶级(三国、魏晋南北朝)、庶族地主阶级(隋唐以后)。曹、孙、刘出身都不是士族,建立起的都不是士族政权,曹丕接受九品中正制称帝以后,实际上曹魏已经灭亡,士族垄断了仕途,控制舆论,取而代之是必然的事。汉末到隋唐中间400多年是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过渡时期,而三国只是这个过渡时期的插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