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锋区观阁镇七谷村,有一座清代建筑,极其气派,此为黎家宗祠,上嵌立匾,书“状元第”三字。据有关专家考证,黎家史上曾出三名状元:北宋状元黎錞,明代状元黎浚、黎淳。
近日,记者查阅《广安黎氏族谱》和《荆楚黎氏族志》发现,广安黎氏和湖北黎氏同出一脉,其先祖在川时间,有确切记载的,可推到唐朝中叶,即唐代兵部侍郎黎干之后——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广安最早入川而繁衍至今的姓氏。
黎氏宗祠保存完好,如今用作敬老院。唐明 摄
黎家宗祠.
A 黎姓渊源复杂,广安黎氏受姓始祖为西周黎侯祖伊
根据《广安黎氏族谱》和《荆楚黎氏族志》记载,国内黎姓渊源其实很复杂,《荆楚黎氏族志》对此特编了一首《黎氏来源歌》:
黎氏来源最复杂,伏羲九夷变九黎。蚩尤九黎乱纷纷,黎阳封国灭九黎。儋耳之子牛黎国,叔均牛耕封犂国。渠犂尉犂连合黎,俱在甘肃黎水边。梁北有个黎丘氏,曹姓附庸小黎国。祁姓黎国在长治,黎侯丰舒居黎城。秦国分封终黎氏,端木子贡黎阳侯。北魏素黎改单黎,成都还有草头藜。十五支黎出中土,外加西域黎轩国。谁能解尽个中谜,上古全史了然明。
由上可知,中原黎姓渊源一共有15支,加上西域的黎轩国,国内黎姓渊源总共有16支,故诗歌结尾说“谁能解尽个中谜,上古全史了然明”,其意是说,谁要是把国内黎姓的渊源全弄明白了,那么他就把中国的上古史也全弄明白了。要想达到把中国的上古史全弄明白的程度,这也非常人所能企及的,由此可知研究国内黎姓渊源的难度。
由《广安黎氏族谱》和《荆楚黎氏族志》的记载可知,其在北宋时期就已同祖同宗,而其受姓始祖则为西周黎侯祖伊。
祖伊为黄帝第41代后裔,在殷纣王时担任管理殷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太庙祭器的祭礼官。公元前1145年,岐周西伯侯姬昌(谥号周文王)灭掉殷商的封国耆国(也有史料称耆国为黎国),祖伊恐殷纣王继续昏淫无耻,招致亡国灭族,乃奔走入朝劝谏。但纣王不听,还大言不惭地说:“我生岂不有命在天?”祖伊知其不可劝,乃萌生弃暗投明之志。
纣王廿七年乙丑(公元前1136年),祖伊携带朝歌太庙祭器礼器投奔周武王。纣王三十三年壬申(公元前1129年)商历二月初四,周武王率诸侯联军在朝歌西南郊外牧野打败殷商大军,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同年,周武王封祖伊为黎侯,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公元前718年,黎侯国被西南毗邻的潞国攻灭,其四散逃离的王族公孙便开始以黎为姓,追认祖伊为其黎姓的受姓始祖。
B 广安黎姓皆为唐代黎干之后,北宋初年始居广安
广安黎姓主要分5个支系:观阁支系、井河黎家坝支系、井河凤凰山支系、井河桥湾沟支系和新桥高山支系。而根据族谱显示,在唐宋时期,皆出一家。
《荆楚黎氏族志》明确记载,黎姓最早入川的是唐朝中叶的兵部侍郎黎干。黎干为祖伊第85代后裔,四川戎州(今宜宾)人。据《白话二十四史·旧唐书·黎干传》,黎干当初以擅长星术进朝,等待诏令为翰林,相继升为谏议大夫、京兆尹,以威严治理而闻名。大历二年(767),改为刑部侍郎,因鱼朝恩案受到牵连,出朝任桂州刺史、本管观察使。到达江陵时,遇到母亲丧事。很久以后,京兆尹职位空缺,人们非常想念他当初的才能。大历八年(773)又复为京兆尹,兼任御史大夫。但黎干自认为得志,无心为政,贪暴之举愈重,经常接受别人钱财、女色贿赂。大历十三年(778)又任兵部侍郎,此时的他性格更显险恶,挟制左道,结交权贵,以求蒙受恩宠,而唐代宗完全被他迷惑。
后来,黎干胆子也愈来愈大,以至于为自己走上末路留下伏笔。当时,朝中有个宦官叫刘忠翼,颇受代宗宠爱,而黎干与刘忠翼交情深厚,两人竟密谋改换太子,不过并未成功。太子(德宗)即位后,黎干又多次乔装打扮,溜出府邸,与刘密会。终于有一次,化装后的黎干被逮了个正着,一下子触怒了德宗,德宗下诏:“兵部侍郎黎干,如同豺狼危害,刘忠翼忘义隐藏贼人,一并除名,长期流放。”二人离京的时候,大街上聚集了数千名儿童,孩子们用瓦砾投掷他们,捕贼尉都制止不了。于是德宗又追旨:赐死蓝田驿。
不过,《荆楚黎氏族志》却载,黎干案是冤案,后被朝廷平反,追封兵部尚书、太傅、京兆郡侯,赐葬于四川戎州城西。
唐昭宗光化三年庚申(900),黎干曾孙黎政,举孝廉官拜散骑常侍,由四川迁居江西新喻县递步村。然黎政之孙黎嵩又于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由江西迁回四川戎州,后又迁于渠江县(宋代属广安军),成为广安黎氏始祖。《荆楚黎氏族志》载,(黎嵩)从商兴家,致巨富,广施舍,生性仁慈,赈济乡里。
C 黎氏广安始祖黎嵩之后,前后出了三名“状元”
黎錞
综合《广安黎氏族谱》和《荆楚黎氏族志》,广安黎姓始祖黎嵩之后,竟前后出了三名状元:北宋状元黎錞;明代状元黎浚、黎淳。
北宋黎錞,字希声,北宋著名经学家,是黎氏广安始祖黎嵩的孙子。《广安黎氏族谱》载,黎錞于北宋仁宗赵祯庆历三年(1043)癸未科状元及第,官拜朝议大夫,旋告终养。成书于清宣统年间的《广安州新志》记载,黎錞故宅在井溪镇(今广安区井河镇)报恩寺前。
黎錞入朝为官,得益于欧阳修的举荐。北宋英宗赵曙治平三年(1066),欧阳修为中书令,皇上询问:“蜀中有何名士?”欧阳修对曰:“文学有苏洵,经术有黎錞。二子皆名载一时也。”不久,皇帝下诏召黎錞入翰林院,以备顾问,辟为侍讲学士,掌制诰兼太常礼院,世称“黎錞以经术扬名于世”,即此。
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任左丞相。黎錞反对王安石变法,与之言论不合,力求外放为官,以“龙图阁侍制”的身份出任四川眉州太守,公刚而仁明,正而不阿,政绩卓著,惠洽民心,民皆信服。既满将代,民相卒请,又留任三年,民益信服。期间,黎錞主持修建远景楼于眉州州治北面的北塘,楼上刻有他所著的《远景楼赋》流传于世。其挚友苏东坡为此而作《远景登楼记》,并传于世。
北宋熙宁九年(1076),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职,黎錞蒙诏升为直宝谟阁学士、签书枢密。此时年迈的他已无心为官,而他志在传学,便告老还乡。元丰四年辛酉(1081),黎錞以“金紫光禄大夫司空兼侍中观文殿大学士”的身份归隐渠江讲学,后转锡州,遂南迁于常州府,并卒于常州,赐祭葬。
黎錞年轻时特别好学。据传,乡里有好事的人想要试探他的心意,一天夜里邀一女子去其书斋前,让此女娇声娇气地呼唤他的名字。黎錞依旧手不释卷,目不斜视,口占一绝云:“十里楼台五里亭,忽闻花里唤黎声。状元本是天生成,故遣嫦娥报姓名。”好事者摇摇头,认为他真是个书痴。
黎錞生性木讷,行动迟缓,在京城时被好友刘贡父戏称为“黎檬子”。黎錞不知“檬子”是一树名,不以为意。一天,与朋友骑马过集市,遇见一卖檬子树的人大声叫卖“梨檬子”,才猛然醒悟,并为自己的“迂”而捧腹大笑,差点从马上跌下来。这件事一时被传为趣闻。
明代状元黎浚、黎淳是两兄弟,湖广华容(今湖南华容县)人,为黎錞第14代后裔。黎浚可谓是文武双全,明英宗天顺六年(1463)壬午科考中进士,后却又考中武状元。
黎淳为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丁丑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参与撰修《大明一统志》。成化元年(1465),宪宗即位,黎淳担任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职官,一年后,升任太子宫中的左谕德,负责对皇太子的讽谏规劝。成化二年(1466),修成《睿皇帝实录》,升左庶子。成化十三年(1477),修成《续资治通鉴纳目》,升任掌管太子东宫内外事务的少詹事。次年升为吏部左侍郎。弘治元年(1488),调升南京工部尚书,旋又改任礼部尚书。弘治四年(1491),以年老多病,辞官回乡。次年,孝宗下诏进黎淳为一品阶荣禄大夫。不久,病逝,终年64岁。朝廷赐祭葬,谥“文僖”,世称黎文僖。今广西荔浦县福建黎氏宗祠奉黎淳为始祖,内有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亲笔题写的“黎氏状元碑”,2008年被人撬去。
其实,历史上的黎姓族人中,还有一位状元,即黎逢,唐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丁巳科状元。有资料载,黎逢进京参加进士科考时,因故迟到,未进入考室,便于屋檐前设席应考。主考官先是觉得奇怪,又讥讽他不知考场规矩,但见黎逢貌若山野之人,昂然入座,颇感惊异,以为此人一定胸有成竹,便令人在旁观看,句句来报,初闻报是“行人徘徊日”,又连报数联,听后连连称奇,后拔为状元。
黎逢入仕后于建中三年(782)任监察御史,后行迹不详。今《全唐诗》有其诗二首,《全唐文》有其赋九篇。黎逢的籍贯、字号及生卒年均不详,《广安黎氏族谱》和《荆楚黎氏族志》均未录入,有的黎氏族谱将其记载为四川戎州人,不知妥否。
另外,黎錞是否为状元也有争议。据一些资料记载,黎錞并未考中状元,其中北宋庆历三年(1043)癸未科贾黯榜进士,即那年的状元并非黎錞,而是贾黯。但也有资料说,贾黯为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丙戌科状元,与黎錞并非同年。
D 为纪念黎氏三状元,清代观阁黎氏修建“状元第”
祠堂牌坊上嵌入的“状元第”立匾。
据《广安黎氏族谱》记载,清顺治十六年(1659),明代状元黎淳后裔黎世擎入川,居观阁团堡乡彭家堰,为观阁黎氏一世祖。光绪年间,七世祖黎大器见原黎氏祠堂破败不堪,便捐巨资,准备重建,族人纷纷响应,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动工,历时10余载,于宣统二年(1910)竣工。为纪念祖上的三位状元,便立匾额“状元第”。
观阁“状元第”雄伟异常,前面为牌坊,高约10米,长30余米,正中为朱漆双合大门。石柱门坊上刻楹联:“仿鹿洞芳规规趋必由是路,峙狮严耸峻峻极可配于天”,门坊两侧还有一联:“来游珠玑玷门第,记忆嫦娥报姓名”。大门上方横书“黎氏宗祠”四个刚劲有力的红色大字,四方有“蟠龙抱柱,龙凤呈祥”的精湛雕刻。“黎氏宗祠”横匾正上方,则竖刻着“状元第”三个红色大字。牌坊正中顶端是宝顶式装饰(今已毁),宝顶两侧是各为三级的梯式翘角。整个牌坊除楹联、横匾“黎氏宗祠”、竖匾“状元第”为石料外,其余均为青砖砌成,青砖上还有“黎氏宗祠”字样作为记号。
高大的牌坊即为黎氏宗祠的门面,其巍峨壮丽,令人肃然起敬。据传,“状元第”三字为明代帝王所批,一直为黎氏族人珍藏。“状元第”宗祠在修建过程中,一些周边大姓听说黎家要修状元第,以黎氏“没有功名”为借口,纷纷前来阻挠,当黎氏族人拿出家谱,亮出祖上三位状元依据及明代帝王御批“状元第”三字后,周边24个祠堂、商会、会馆等纷纷捐资庆贺。
整个“状元第”祠堂为双重四合院布局,设计精美,保存相对完好,如今为敬老院。
在祠堂所存的石碑里,还刻有族规六条、家训八条,对族内各项事务进行了约束,比如:账项出入,概归首事经管;不得以卑犯尊,以少凌长;不得听信妻言,伤残骨肉。为鼓励族人奋发图强,还制定有奖励措施,比如:州试钱每场四百文,府试每场钱六百文,院试钱二串,新进钱四十串,至于乡会试,帮钱十串,得中加倍。
2011年,黎氏宗祠被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投稿邮箱:270596609@QQ.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