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点长,内容很精彩!
当清晨的阳光刚刚从南湖的水面掠过,水汽氤氲而上,流光微微笼罩着一位“少女”,飘逸的长发,时尚的衣着,亭亭玉立的她仰起脸,撅起嘴,渴盼着真爱的降临……
我们不知道她有没有等来真爱,但她一定等来了一个个爱着这座城市的你,与这座城市一“吻”定情。
▲ 雕塑《吻》
雕塑的魔力在于它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画卷、无声的诗篇。
在马鞍山市区的公共空间里,有100多件雕塑,它们是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名片,展示着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城市特色等等,是这个城市立体的文化符号。
这些遍布公园广场、街头巷尾的雕塑,不仅装点了城市,诉说着历史,更是这座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者。
▲ 雕塑《雨山湖》
壹
这些雕塑承载悠久历史
梁思成先生曾说:“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在马鞍山,雕塑不仅仅意味着艺术,还引领了城市文明的起源。
距今5800年至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今天的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村、裕溪河中段北岸,生活着一群远古人,它们用原始的石钻,在为一个高约9厘米的玉人穿孔,这个隧孔直径达到了惊人的0.15毫米,仅可供两根头发丝穿过。
▲ 雕塑《玉人》
在凌家滩,还出土了中华第一玉龙、最大的玉猪以及玉鹰等精美的玉器,使之成为中国史前三大治玉中心之一,见证史前中国首个玉文化高峰。
无独有偶,在雨山区佳山乡烟墩山,同样来自5300年以前,一群远古人也雕刻了玉人,这里的玉人立姿侧面人型,戴冠,吻部突出,上下各对钻一小孔,抽象与写实完美结合。
▲雕塑《玉人》
如今,在马鞍山市博物馆的门前,耸立着一尊刻有馆名的人形雕塑,就是烟墩山“玉人”放大而成。
一眼看千年,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文明基因的脉络在这里清晰可循。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存在感,马鞍山得以成为诸多典故的摇篮,项羽、朱然、李白、刘禹锡、王安石等名人轶事繁多。
▲雕塑《项羽》
在马鞍山慈湖河岸边的东华广场上,西楚霸王举鼎的雕塑很远就能看见,在雕塑的说明里,记载了马鞍山市名的来由: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同样是鼎,从花山区来到了雨山区,这里的鼎,是定鼎三国的鼎。
▲ 朱然文化公园里的鼎
在朱然文化公园里,有一个巨大的三足铜鼎,其地面是当时的三国地图,三足铜鼎位于三国交界处。擒关羽、败刘备、拒曹操的朱然,正是他的鼎力相助,才有了三分魏蜀吴。
马鞍山接壤南京,曾是六朝畿辅、京都要地,历史上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也造就了今天的马鞍山成为“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
如果说,项羽乌骓马遗落的马鞍,让“马鞍山”之名从传说中鹏腾而来,那么马鞍山这座年轻城市的诞生则离不开“马鞍”下的钢铁厂,离不开一座叫作南山的“山”。
正因为向山地区丰富的铁矿资源,才诞生了一座共和国钢厂;有了钢厂,有了全国各地来支援钢厂建设的人们,才有了马鞍山这座城。而这样的历史,就“雕刻”在诞生它的那片土地上。
2019年9月24日,由马鞍山市著名雕塑艺术家唐亚明精心创作的大型组雕“创业者”在南山矿工人文化宫门前广场面世。
▲ 雕塑《创业者》
该组雕像高(加底座)6.5米,宽7米,由4名掘矿工人的雕像作品组成,从不同角度表现了南山矿发展至今的创业艰辛和必胜信念。
“炉前工”雕塑则落户在马鞍山公园,附近纵横几里路都是马钢厂区,有厂房、高炉、烟囱、铁道、火车,有着浓郁的钢铁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
两位炉前工的正前方是原马钢一铁厂(现为新的马钢特钢公司),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目睹着共和国钢铁企业难忘的创业史。
▲ 雕塑《炉前工》
该雕塑由雕塑家王伟创作,用铸石仿汉白玉制作,高超过5米,宽约4.6米,于2009年建造,2011年落成,矗立在幸福路路边,是马鞍山这座城市的标志性雕塑之一。
马鞍山的历史,有太多的闪光点。马鞍山人,用雕塑的形式让他们“浮”现出来,变成立体的历史书。
分别为:朱然文化公园三国文化铜雕、采石大捷、东湖公园石雕墙
每一座雕塑都隐藏着一段历史的碎片,它在静静地“塑”说着过去和现在。
贰
这些雕塑承载灿烂文化
城市空间中的雕塑作品,时刻在与城市中的人产生关联与互动,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鞍山有两个别称,一个是“钢城”,另一个是“诗城”,很好诠释了城市文化。
马鞍山城市雕塑中,最多的元素,恰恰就与“钢”和“诗”分不开。
马鞍山是一座钢铁工业城市,钢铁是这座城市固有的特质。在这里,有很多展现钢城特色的雕塑。其中,规模最大的在节庆广场。
节庆广场部分钢雕
2012年,中国(马鞍山)国际钢雕作品大赛在马鞍山举办,经过艺术手法的处理,冰冷的“铁汉子”也能融入浓厚的人文色彩。当年参赛的作品经过评选展出,部分雕塑最终落地于节庆广场。
人们记住一座城市,时常是从城市雕塑开始。
对于马鞍山人来说,“幸福之花” “江南一枝花”这两个雕塑,是最具标志性的雕塑,是记忆中最绚烂的花,是钢铁留在马鞍山心底的烙印。
为了纪念毛泽东主席两次视察马鞍山,马鞍山人民将当年毛主席走过的大道命名为“幸福路”,并在1999年将位于幸福路一侧的原体育场改建成了现在幸福广场,位于广场中心火红的幸福之花雕塑于2001年落成,成为老市里幸福广场的一大标志。
▲雕塑《幸福之花》
“幸福之花”雕塑火红的颜色象征着人们对火红生活的向往,向上延伸的造型则象征着城市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
▲ 雕塑《江南一枝花》
▲ 历史图片
马钢,曾被誉为“江南一枝花”。红旗桥边的明珠广场上,立着三根螺旋向上的雕塑,被称之为“江南一枝花”。这座雕塑曾经伫立在团结广场“大转盘”。
钢与诗的争鸣,使得马鞍山的城市雕塑呈现出刚柔并济的面貌。
“诗城”,指的是在历史上大诗人李白与马鞍山这块地域产生过交集,诗歌也流淌进一个个马鞍山人的心坎里。
如今,要是在马鞍山找雕塑的话,诗仙李白出现得最多,风景区里,小区门口,文化园里,博物馆里,总有形态各异、表现不同时期李白形象的雕塑、雕刻等等,他们是马鞍山人了解李白的一个窗口,也是马鞍山诗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雕塑《大鹏展翅》
在众多李白雕塑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位于采石矶景区的“大鹏展翅”。“大鹏展翅”雕塑由著名雕塑家、书画家、中央美院教授钱绍武先生创作。像高3.7米,由合金钢分段铸成。该像体态飘逸,好似大鹏展翅,表现出诗仙李白跳江捉月的瞬间之势。
“钢城”“诗城”仅仅只是马鞍山文化的主线,在雕塑的世界中,马鞍山还有更多展现“软实力”的文化底蕴。
千字文文化
▲雕塑《千字文》
姑孰才子周兴嗣,在马鞍山荷包山一夜白头,著成千古奇文《千字文》,对仗工整,条理贯穿,文采斐然,令人拍案叫绝,千百年来被无数人传诵。
三国历史文化
▲ 朱然文化公园里的出土文物雕塑和汉画像石
朱然文化公园里有着这座城的雕塑宝藏。朱然墓的发掘曾震惊中国考古界,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十大考古收获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珍藏了69块汉画像石。汉画像石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两千多年前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直观和翔实的材料。
刘禹锡廉政文化
▲康泰嘉苑广场的刘禹锡雕塑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马鞍山人自然都熟悉这句话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刘禹锡的诗歌雄浑壮阔,豪气冲天,豪放昂扬,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刘禹锡一生历经坎坷,但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他始终能够廉洁自持,一路高歌猛进,振奋精神,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成语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 儿童公园的成语故事雕塑
儿童公园里有各式各样的成语和寓言故事的小型雕塑,比如“磨杵成针”“削足适履”“守株待兔”“东施效颦”“凿壁偷光”“杞人忧天”等,出自中国美院教授渠晨明设计工作室。
该系列作品技法古朴自然、人物惟妙惟肖、故事幽默意深,将传统文化融入雕塑中,寓教于乐,成为“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
▲ 非遗雕塑:七仙女与董永
雨山湖公园南门附近有组非遗雕塑,主要有七仙女与董永及“打水浒”两组雕塑。
七仙女与董永传说的发源地就在马鞍山。据称,董永的故乡位于马鞍山博望区丹阳镇的董山里村,全村96户人家都是董姓,七仙女与董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在村子里代代相传。
▲非遗雕塑:打水浒
“打水浒”在当涂县湖阳地区以集体表演形式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章回小说《水浒传》问世不久,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
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打水浒”,实际上是一种既是武术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表演形式。它刚柔并济,粗犷与优美结合,既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尚武精神,又具有欣赏娱乐价值。
叁
这些雕塑承载城市精神
英雄非一日造就,品格非一日铸成。
项羽的英雄气概,李白的极致浪漫,钢铁的千锤百炼,文化的氤氲熏陶,无不对马鞍山城市性格和气质的形成带来深远的影响。城市文化和市民秉性,共同铸就了城市精神。
作为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和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马钢筹建之时,大量的钢铁工人从东北和上海等地辗转而来,构成了马鞍山市最早的市民主体。
一次天南海北的“聚”,造就了马鞍山的独特的开放性、包容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马鞍山不再偏居江东,含山、和县的加入,一江两岸的“聚”,造就了马鞍山“聚山纳川”的豪迈与坦荡。
一座城市的个性、气质、人文精神等是无形的,但可以借助城市雕塑来表达。
▲ 雕塑《三匹马》
马鞍山的“马”,是一马当先的“马”。在马鞍山,马的雕塑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气质。
花雨广场,被很多马鞍山人叫作“三匹马广场”,因为主广场的中央花坛内是三匹凌空腾飞的骏马。
三匹马栩栩如生,呈奔腾造型,四蹄腾空势不可挡,大有飞跃腾空之势,又有英雄拼搏之态,展示了马鞍山人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
这种拼搏精神,与体育精神不谋而合。马鞍山人也惯于用各类体育的雕塑来展现这种精神。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马鞍山市体育中心系列雕塑、慈湖河体育公园主体雕塑等。
▲ 雕塑《冲刺》
▲ 雕塑《五环》
马鞍山市体育中心由主体育场、室外体育场、体育馆、网球馆、游泳馆以及全民健身会展馆组成,在各场馆前,均放置有相应体育题材的体育雕塑。
▲丰杯雕塑
慈湖河体育公园的主雕塑——“丰杯雕塑”由奥运火炬、奥运五环、飘带、底部觚的造型及马鞍山本土奥运冠军许海峰、孟苏平雕塑等几个部分组成。
马鞍山的“聚山纳川”,重在一个“聚”和“纳”字。聚而集力,广纳包容。
▲鹃岛的双拥雕塑
聚力城市发展,位于马鞍山鹃岛的“双拥雕塑”最有说服力。1988年市委、市政府发动数万名干部职工参加雨山湖清淤会战,驻马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也积极响应,纷纷为建设第二故乡昼夜奋战。
在雨山湖水系数次整治中,军民鱼水情得以发扬。2009年7月,双拥雕塑在鹃岛落成,再现了当年全市军民携手并肩、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场面。此雕塑被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2009年度全国雕塑建设项目优秀奖”。
每一个来到马鞍山的人,都会感叹这座城市开放与包容。
▲ 雕塑《门》
市政广场中心雕塑于2007年落成,由五扇巨大的“门”组成,下面是或种满花草或水池的多个环形底座。
有人说这是开放的门,是包容的门,每一扇门都是政通人和的象征,与广场的“开放为民 共建共享”的理念相呼应。
▲雕塑《雨山湖》
在马鞍山,位于雨山湖公园南门的“雨山湖”雕塑人尽皆知。该雕塑也是马鞍山城市精神的集大成者,是艺术赋能城市的“神来之笔”。
“雨山湖”钢结构主体雕塑于2009年末落成,“雨山湖”三个大字是用马钢自产的钢板焊接而成,简约明了,美观大方;三个大字采用毛泽东手书体,巧妙地“书写”了马鞍山市的历史;以红、黄、蓝三原色来表现的“雨山湖”三个字,使雨山湖公园新南大门更富有现代气息。
“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马鞍山,正在新时代里扬帆起航。
肆
这些雕塑承载生活情趣
马鞍山倚靠长江,环抱湖水,市区也是山丘起伏,草坪、广场和公园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为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提供了大量的题材和场域。
▲ 雕塑《春神》
这些散落在城市不同位置的雕塑点缀物,基本以写实和意象语言为主,内容多反映市民生活——“市民生活”似乎是个精神主轴,无比清晰地印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层面。
艺术来源于生活,马鞍山的城市雕塑小品,丰富多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无限美好的爱意
爱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 雕塑《同志爱情》
雨山湖鹃岛入口附近,“同志爱情”腼腆又含蓄,成了温暖而别致的记忆。
▲ 雕塑《亲亲我的宝贝》
还有一种更伟大的爱,那就是母爱。如雨山湖南岸“亲亲我的宝贝”。
无处不在的“童趣”
童趣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 雨山湖公园南门的童趣雕塑
雨山湖公园南门边这几个脑门锃亮反光的铜人娃娃,踢毽子,打弹子,替我们这些长大了的娃娃重温儿时游戏,圆润的脑袋,刚好到腰间的高度,让人忍不住薅上两把,褪了铜漆的脑瓜顶是时光和路人共同的“杰作”。
▲市政公园戏水雕塑
在市政公园的水幕电影下,有一组儿童戏水的雕塑。
奏响街头的交响乐
都说雕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又何尝不会奏响在雕塑之中。
▲钢琴弹奏者雕塑
在雨山路与红旗路交叉口附近的广场上,有与音乐有关的雕塑,包括拉小提琴、吹萨克斯和弹钢琴。这三组雕塑,对于演奏者的刻画非常传神,他们正在为市民演奏生活变奏曲。
描绘美好的生活
人们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其实美好的生活就在身边。
▲雕塑《满陇桂香》
在马鞍山的城市雕塑中,最引人注目的生活作品是位于佳山脚下的“满陇桂香”。雕塑展示了三位青春少女手持竹篮,从乡间携桂子归来,带来金秋的香甜,带来丰收的喜悦,带来了生活的美好。
▲写意的人形雕塑
在南湖公园里,小道两边有这样几堆“石头”矗立在空地上,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仔细一瞧,居然是几座妙趣横生的雕塑——写意的人形雕塑。雕塑手法古拙自然,看似简单,实则精心构思了姿态,将简约运用到了极致,活泼可爱又浑然天成。
到达心灵的“岸边”
在众多雕塑中,环雨山湖的雕塑最多,题材多样,但却能直达心灵,浓缩了马鞍山的情感世界,这些不仅是湖边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又把深深的情感与风景融为一体。
有摄影爱好者拍摄马鞍山每一个美丽瞬间;
有月亮门,门墙正面刻有“举杯邀明月”诗句及李白飘逸的画像,门墙反面刻有李白《月下独酌》的完整诗篇;
有巨大的市花雕塑被藤蔓所缠绕,夏天赏花,秋冬赏叶;
有托腮的孩童仰望天空,幻想着登月探星,有青春靓丽的少女,抱膝托腮,沉思着心事;
……
▲ 马鞍山航拍图
今天,你还会和哪座雕塑合个影?
明天,你想和怎样的雕塑合个影,继续诉说这个城市的新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