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成语“高山流水”来自历史典故,估计不了解中国文化,很难猜出来这个词到底指的啥意思。实际上我们日常使用也不多,用来比喻高超的音乐,引申为知音难觅,应该说这些隐含的意思跟字面意思有很大差异,让人感叹中文的魅力。“高山流水”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之前我们说过,《列子》这书里出了很多有名的典故,书的作者列御寇是道家传

成语“高山流水”来自历史典故,估计不了解中国文化,很难猜出来这个词到底指的啥意思。实际上我们日常使用也不多,用来比喻高超的音乐,引申为知音难觅,应该说这些隐含的意思跟字面意思有很大差异,让人感叹中文的魅力。

“高山流水”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之前我们说过,《列子》这书里出了很多有名的典故,书的作者列御寇是道家传人,很善于讲故事,这跟另一个道家集大成者庄子类似,著作了都是各种哲理深刻的寓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比如愚公玉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等等。

“高山流水”讲了春秋时代两个音乐家的故事。俞伯牙是当时一名著名琴师,过去音乐是周礼中重要组成部分,按现在的说法那绝对是严肃艺术,所以是君子或知识分子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这完全不像现在流行音乐和娱乐圈,当然如果大家细心观察,一些科学界的大师也都是喜爱并精通音乐的。爱因斯坦拉小提琴,钱学森夫人是音乐家,袁隆平先生也爱拉琴。

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弹琴水平很高,善于将自己的志向、感悟融入乐曲中。普通人一般也领会不到,所谓曲高和寡。而同时期的钟子期也是音乐发烧友,善于欣赏,能够从琴声里听出演奏者要表达的深层次情感,这是最典型的“知音”了。

二人有缘结识,钟子期惊叹于俞伯牙的弹琴技巧,而俞伯牙则钦佩钟子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二人通过音乐相知甚深,俞伯牙弹琴时,意在攀登高山,这都融入琴声中。钟子期听了说道:“弹得太好了,我好像已经看到那座山,好高啊,巍峨耸立像泰山一样。”伯牙再来一曲,表现大河流水,钟子期很陶醉,马上说:“还是很好啊,这次似乎是奔腾而下的大江大河。”后来只要是俞伯牙弹奏时想到了啥,钟子期都能从曲子里听出来。

一次伯牙游泰山的背阳之坡,遇到了暴雨,伯牙赶紧躲雨到山岩之下,眼看雨势大,山上行走非常危险,心中也悲从中来,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就演奏了一曲,曲子转折多变,先是大雨倾泻,后来有了山崩地裂的气势。后来俞伯牙又多次弹奏这首曲子,而钟子期在场,都能准确听出曲子表达的意境,很是享受。伯牙也是大叫过瘾,感叹说:“你听我演奏,就像能读懂我的内心,我演奏想表达什么是真逃不过你的耳朵呀”。

知音做到这份上,只能令人叫绝。高山流水,后人仰止。

后面过了些年,钟子期去世,俞伯牙听说后悲痛不已。他走到钟子期坟前,拿出琴坟前随性弹奏起一首悲伤的乐曲,曲尽,周围还是一片安静。伯牙悲从中来,失去知音,再无人欣赏得了,大哭不已,居然砸了琴,以后再不弹琴。

我们常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要是跟伯牙和子期的默契和情谊,好像还差的多。未来高度社会化和智能化,也许好友间纯粹的深厚情谊会是种奢望。

上一篇: 狭隘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
下一篇: 柳絮是什么(柳絮是什么季节才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