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论坛学习】张嫣楠: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记第一届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论坛心得体会

【论坛学习】张嫣楠: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记第一届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论坛心得体会

【论坛学习】张嫣楠: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记第一届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论坛心得体会论坛回放地址链接:\x0d\x0a\x0d\x0ahttps://zkpfs.xet.tech/s/2nAuc2

澜是哪个历史人物_澜的历史原型_澜的人物原型

澜是哪个历史人物_澜的历史原型_澜的人物原型

学习笔记

论坛回放

扫码报名观看

澜的历史原型_澜的人物原型_澜是哪个历史人物

论坛回放地址链接:

往事堪堪亦澜澜,前路漫漫亦灿灿

——记第一届中学历史教学园地论坛心得体会

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张嫣楠

机缘巧合下,有幸报名参加了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下文简称“园地”)举办的第一届历史教学论坛。作为一名第一年工作的新入职教师,非师范生出身的我将中学历史教学视作是一个全然陌生的领域,几乎是从头学起,摸着石头过河。此次园地的论坛无疑为初出茅庐,不乏迷茫,更时有困顿无助的我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我意识到中学历史教学这份工作的责任、意义与前景,又极好地为我指引了门径,可谓收获颇丰,现谨将此次论坛的心得体悟简陈于下。

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李晓玲老师

相比于高屋建瓴的理论知识,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历史基层教学的普通中学教师的经历亦十分动人。李晓玲老师的分享无疑对我触动极大,让我明白了何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李晓玲老师的课件制作精良,数量惊人,园地为此专门开辟了晓玲老师的课件专栏。我在日常教学时几乎每课必要下载晓玲老师的课件以作参考。但因之前从未了解晓玲的老师的情况,又见晓玲老师课件庞杂精美,我想当然地以为远非一人之力可成,甚至猜测有专门的课件制作团队。听罢晓玲老师的介绍,我惊觉原来仅凭一人之力,只要有对历史教学工作的孜孜以求,不断进取,加之几十年如一日的深耕细作,也可做到独立制作与上传几百份精品课件。

关于回答老师们对于晓玲老师的疑问:“李老师是怎么多年如一日地做好每一课的课件,主要是质量高,基本上就是上头条的保证。”李老师的答复诚恳质朴,却让我深受感动。“我想,就是因为这两个字——热爱!我的坚持,我的执着,都是源于我对于所教历史学科的热爱,都是源于我对于教师本职工作的热爱。更是由于对于我心爱的,一届一届学生的热爱。也正因为这份热爱,给了我无数的力量与源泉,让我不停地更新。”李老师笑谈,她对于自己的课件有种精神上的洁癖,每当新的教学年来临,打开往年的课件,自己都已经看不上了,觉得“垃圾”,强迫自己重新制作。

“我不能够接受将就地使用别人的课件,拿来稍做修改就使用,这样我不舒服。而且我主要觉得,(使用别人的课件)好像不顺畅,不能完全地表达我的想法。”对此,我深有同感。虽然工作才仅满一年,新手教师的忙乱时常让我目不暇接,课件制作亦尚未成熟,自然免不了下载借鉴前辈成果。但无论下载多少份,无论借鉴的课件如何精美缜密,总觉与自己的逻辑无法全然贴合。常常花费大力气大改,或者努力去理解课件背后的逻辑。晓玲老师的讲座教会我,无论别人的课件多么精致,于自己而言,毕竟少了一份辛苦磨合后形成的默契。所以为了自己的成长,千万不可怕麻烦,对于他人的课件不能单纯抱有“拿来主义”的态度,更不可过分依赖,而应当在自己独立制作的基础上借鉴,汲取思路灵感,取长补短。

令我惊讶的是,已有几十年教龄,历史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晓玲老师在讲座中坦诚承认自己制作课件全然“上道”,豁然开朗是在2019年。这说明当好一位好老师,制作出令自己心仪的课件绝非易事。懂得如何表达自我,如何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根据教材内容、学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机的结合,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钻研和琢磨。试问,能有多少一线老师能从忙碌的工作中抽出一大笔宝贵的时间一点点重头打磨自己的课件,一遍编重新推翻来过?还是在疲惫的工作之后随便找借口,就这样轻易放过自己,或者简单在过去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虽然一时的躲懒可以逃避千淘万漉的辛苦,却也丧失了“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成长机会与进步带来的欣喜。

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黄牧航教授

论坛伊始,黄牧航教授即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学历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例析》的精彩讲座。讲座开篇,黄教授引用了习近平主席“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倡导要将理论阐述与中学教学实践相结合,黄教授言:“在我们中学教学中,既要有理想,又要落地。有我们价值理念的追求,但同时又要保证学生的成绩不能够太差。不能够为了我们的新理念导致学生一塌糊涂。”对此,我深以为然,故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此小节标题。

牧航教授以高二选修课堂教学改革为例,高屋建瓴,抛出了六个基本思路,分别是:1.立足教材;2.设计主题;3.创设情境;4.史料研习;5.任务驱动;6.原创试题。其实这六个基本思路不论是高中其他年级,还是初中,都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黄教授强调在教材日益统一的当下,教材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吃透教材,黄教授指出自己每一节课都花费大量精力和力气制作学案,他强调学案的制作对于教师而言甚至比制作授课PPT更重要。“因为课件是帮助老师怎样教,学案则决定学生怎样去学。我们研究学生怎样学要远比研究老师如何教更重要。”此言于我而言简直振聋发聩。每节课的备课过程中,我都花费巨大的力气在制作打磨课件上,反而严重忽视了学案的制作,殊不知此举可能错过了许多帮助学生培养学习习惯的机会。

黄教授提醒在座老师要注重挖掘教科书内容,尤其要注重教材内部的关联。打通不同学段、学科,初高中衔接。深挖教材并不仅是浮于表面,要想常人之未所想,提出并思考一些大家都觉得没问题的问题,继而引发学生思考。黄教授特以“丝绸之路”为例,如为何“丝绸之路”四字要加双引号?这个问题确实被极大多数老师忽略,我也陷入了沉思。要寻找此问题的答案,首先要从语法和标点的角度切入,双引号在中文的用法分为两种情况,分别是指代特定称谓或隐含特殊含义。黄教授挖掘出“丝绸之路”的三重含义,其一,“丝绸之路”中的“丝绸”虽然是运输的商品货物,但“丝绸之路”上并不仅仅只运输丝绸这一种货品,还有瓷器、茶叶等等。其二,“丝绸之路”既是商路,但又不仅仅是商路。在此黄教授提示教师注意课本的“学习聚焦”栏目。此栏目给了清晰的提示: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古代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丝绸之路等商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其三,“丝绸之路”不仅仅指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一条商贸路线,同时具有象征意义。仅此一例,便极具启发价值,更让多少老师汗颜,究竟有没有认真揣摩教科书编写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有没有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内容。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陆冲辉老师

讲座伊始,陆老师就指出,试题命制是一项非常冷僻又些许孤独的工作,但同时又是一个竞争性相对较弱的赛道。他关于历史试题命制的心得听来既新鲜,又收获颇丰。

一份好题目的命制过程十分艰辛,成果来之不易。陆老师指出,一个成熟的,有独立命题能力的老师有如下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零散的、片段的专业阅读和模仿式的命题,命题的难度比较低,采用率比较低;第二阶段:有意识的寻找相关材料,关注学科发展方向,了解学术前沿,采用率有较大提升;第三阶段:整体的、系统地专业阅读和良好的收集整理材料,养成优秀的命题习惯,能够独立完成整套试卷的试题命制。

我注意到,不论一位老师在探索命题的哪个阶段,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其中,既要阅读揣摩往年的高考题,各省市的模拟题,作为模仿和参照的对象;又要养成阅读学术专著、论文,以及积累一手史料的习惯,积攒大量素材。在如此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方能形成稳定的输出。故而我将此部分的小标题命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谈及命题重要素材来源——史料的收集,不少老师对此其实十分头疼。近年来的中高考历史命题使用的史料种类日益丰富,来源愈益广泛,大有包罗万象之势,这固然与广大命题老师群策群力,广泛阅读密不可分。同时亦提醒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需将史料阅读纳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增广见闻,方不致亦步亦趋地跟在题目后按图索骥。

陆冲辉老师将六大部分内容作为一线教师命题应该收集、改造的史料范畴,分别是:1.有情节的历史片段和历史小故事,尤以典型性、曲折性、变化性(反转)为佳;2.著名历史人物的言谈举止,尤以有深意、有内涵、话里有话为佳;3.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如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的诗史等能够反映当时社会历史现实的写实类诗歌;4.有史料价值的美术作品;5.历史地图与历史图示,如历代版图,学者整理出来的各种数据、表格;6.史学界的最新成果,如博物馆、专题展览、考古报告、高频考试专著等。适时将最新学术界观点、成果吸纳于命题史料中,可使学生适当把握学术新动向,同时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史学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误打误撞”报名参加了第一届论坛,实在是这个暑假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虽然自己从事历史教学时日尚浅,在为人处世、教书育人方面依然很稚嫩,正在经历由大学到社会的艰难转型,这次论坛无疑给了我极大的精神鼓舞和知识观、方法论指导。希望我能沿着各位专家、前辈踏出的路,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出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上一篇: 王者荣耀:长城守卫军未上线英雄历史原型分析,别再被嘲笑没文化
下一篇: 宋朝传统版《百家姓》,第60名,“柳姓”的起源和历史,你知道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