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细数济南十大历史名人:你听过几个?

细数济南十大历史名人:你听过几个?

细数济南十大历史名人:你听过几个?济南人杰地灵,享誉千秋的人物层出不穷。今天,为大家盘点泉城济南的十大历史名人,大家可要熟记噢~

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济南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名人更是数不胜数。

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相信中国的历史名人你一定知道的不少吧。那么济南的历史名人中你知道几个呢?济南历史名人你知道了几个,了解它们的事迹吗。小编带着你一起来了解吧!

的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舜 帝(孝感动天)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是河北省冀县人;父亲再娶后妻,阴狠善,口无忠信之言;生下一子名叫象,性格狂傲,后母宠爱亲子,仇视舜,常在瞽瞍前谗言生非,因此三人皆有杀害舜的心机。但是舜天性至孝仁厚,对父母顺从适应,不失人子之道;与象相处友爱仁慈;既无过失之事,又乏借口之辞,虽想杀害,无法实现。然而舜只求常能在侧侍奉,曲尽孝道,则心愿已足。舜二十岁时,他的孝行,已传闻各地,三十岁时,正访求天下有才德可任用的人才,四方群臣,都推荐舜可以当任。于是尧帝先将两个女儿嫁舜为妻,以便观察他内在的品德;又令九个儿子和他交往相处,以观察他的处世和才干。舜婚后住在妫汭行为非常谨慎笃厚,因此尧的两位女儿,不因自己是公主出身就傲视舜及他的亲戚,反而都能克尽妇人之道。舜待人谦和,做事勤恳,到处受人欢迎拥护,在历山耕田,历山居民都割让土地给他耕种;在雷泽(雷首山下的雷水)捕鱼,雷泽居民都愿让房屋给他居住;虽然如此,可是瞽瞍还想杀害他,有一次叫舜修理米仓,见舜上了仓顶,就从下面放火烧仓,舜赶紧用两个斗笠挟持著身子跳下,才免被害。过后又令舜掘井,等他深入井底时,立刻下土填井,幸而舜从井底旁边洞口逃出,又脱免这次的祸难。尧见舜居家和处世一切表现确是一位有才干的贤者,深为器重;因此舜五十岁时,即让他代行天子的职权,办理国事,果然天下大治,四方拥护;到六十一岁那年正式继承尧而为天子。即位后,戴著天子旌旗回乡省亲,对父母恭敬孝顺,小心谨慎的情况,还是如同昔日为人子时一样;且封弟弟象为诸侯。瞽瞍和象都感化了。舜在位有三十九年之久,享年一百一十岁。

的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闵子骞(单衣顺母)

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子骞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闵子骞崇尚节俭,鲁国要扩建新库房,争取他的意见时,他批评说:“原来的库房就很好,为什么再劳民伤财去改造?”闵子骞曾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闵子骞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他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因此,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济南也有闵子骞的纪念祠堂,坐落于百花公园西侧。

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扁 鹊(望闻问切)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或齐国卢邑(今山东省长清县)人,也有记载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县北)人。战国时代名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不治。扁鹊中国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学医于长桑君。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总结前人经验,创立望、闻、问、切的四诊法。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医名甚着。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

杜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邹 衍(五行学说)

邹衍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 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齐宣王时,邹衍就学于稷下学宫,先 学儒术,改攻阴阳五行学说,然而终以儒术为其旨归。学儒术也好,攻阴阳也罢,邹衍的目的是在寻求经 世致用之学,充分体现了他匡世济民的入世精神。邹衍,据说做过燕昭王师,死于长平之战以后。他的著作有十余万言,可惜都已亡失掉。邹衍的学说,现在所留传的有“大九州说”和“五德终始说”。邹衍以前的学者想像全世界是一块大陆,四围是海,海尽处与天相接;当时的中国(包括七雄和若干小国)几乎就是这大陆的全部;这大陆相传曾经夏禹划分为九州。邹衍却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所序九州是也。

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秦 琼(秦琼卖马)

秦琼字叔宝。山东历城人,隋末乱世,义军群起,秦琼投归隋将齐郡郡丞苯张须陀,张须陀战败而亡。秦琼率残兵败将归依了裴仁基,而后又随同裴仁基投降了义军首领瓦岗寨李密。李密得到秦琼非常高兴,加以重用让他作骠骑将军。后来李密失败,秦琼又为隋将王世充收得,被任命为龙骧大将军。后因不满王世充的狡诈,遂与程咬金等人脱离王世充投向李渊并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干事,因其勇猛过人,被委任为马军总管。此后,秦琼跟随秦王李世民,先后镇压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多路义军,为唐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战功,多次受到奖赏,先后拜为秦王右统军,加授上柱国。后又进封为翼国公,深得秦王李世民的信任。在唐王朝内部斗争的“玄武门之变”中,一起诛杀了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为李世民当太子夺皇位扫清了道路。秦琼也因有功,拜为左武卫大将军,赐给七百户的封邑。后来,秦琼多病缠身,自谓:自幼戎马转战,身经大战二百余次,光流的血也足足有几十斗之多,元气大伤,怎能不病?到贞观十二年(638)终于因病去世。死后赠徐州都督,改封胡国公,并陪葬昭陵。他的画像也上了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秦琼的传奇人生后被演义进了戏剧以及说唱文学之中,并且被人们誉为“山东好汉”。济南一地也附会出了不少关于秦琼的遗迹,像秦琼卖马槐、秦琼府、秦琼墓等等。至今在济南王龙潭仍留有“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故宅”的石碑。

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房玄龄(唐代贤相)

房玄龄(579年~648年),字玄龄,唐代齐州临淄(今济南章丘相公庄人),是中国唐朝时的开国宰相,父房彦谦。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先后授羽骑尉、隰城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任秦王府记室。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十一年封梁国公。与杜如晦、魏徵等同为太宗的重要助手。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曾受诏重撰《晋书》。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谋杜断”。

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曾 巩(南丰先生)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汉族,北宋散文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布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天赋。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其“生而警敏,不类童子”,而且记忆力超群,“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嘉祐二年(1057年),39岁的他才考取了进士,被任命为太平州司法参军,踏上了仕途。翌年,奉召回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年)先后在齐、襄、洪、福、明、亳等州任知州,颇有政声。元丰三年(1080年),徙知沧州,过京师,神宗召见时,他提出节约为理财之要,颇得神宗赏识,留三班院供事。元丰四年,神宗以其精于史学,委任史馆修撰,编纂五朝史纲,未成。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次年卒于江宁府。理宗时追谥“文定”。曾巩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并不算是很出色,他的更大贡献在于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

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李清照(藕花深处)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山东章丘,逝于临安,享年七十一岁。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其父李格非,北宋齐州历城县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的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

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

辛弃疾(蓦然回首)

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的历史名人_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

张养浩(为政公告)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历城人。自幼为学勤苦,刻意经史兼长诗文,散曲尤为人称道。初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因献书于平章政事不忽木而受赏识,被征骋为礼部令史,在堂邑毁淫词,破迷信,理狱案,严刑法,劝耕稼,关心民疾,抑制豪强,赈灾济民,倍受百姓爱戴,为之立碑称颂。至大元年(1308年)拜监察御史。上《时政疏》万余言,言亟待改革的弊政,言辞切直,为当权者所不容,被贬为翰林待制,旋又被罗织罪名罢官。张养浩恐遭祸害,乃变换姓名隐遁而去。仁宗即位(1311年)后,张养浩被召为右司都事,迁翰林直学士,不久改授秘书少监。英宗即位(1321年),命其参议中书省事。此时张养浩已五十,弃官归隐。在济南云庄度过近十年的隐居生活。期间,朝廷曾多次下诏起用,屡召不赴。(1329年),关中大旱,朝廷召其任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张养浩闻命,散家财于乡里贫困百姓,毅然就道赴任,途经洛阳、渑池、漳关,直达长安,一路遇饥者赈之,遇死者葬之,不辞辛苦赈济灾民。到官4个月,未尝家居,张因操劳过度而猝死。关中百姓闻知,哀痛如失父母。归葬济南云庄,赠授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滨国公,谥“文忠”。张养浩的大部分散曲和诗文,是其归隐田园后创作的。除对自己30年封建仕宦生活苦痛的经验总结、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外,更多的是描绘自然风光和反映自己闲散、安适的生活。著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以及《三事忠告》等。

小度历史名人_杜的历史名人_的历史名人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内容。

上一篇: 高新一中名家讲堂|历史还可以这样讲,陕师大于赓哲教授来校讲学
下一篇: 一起来为你的姓氏打call!尹姓,源于少昊,殷封尹城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