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隶属哈尔滨市,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地处东经126°45′53″ ~127°42′16 ″、北纬45°54′28″~46°40′18″,东南西北分别与木兰县、宾县、哈市呼兰区、绥化北林区及庆安县为邻。县境南北长 85公里、东西宽72.7公里,幅员3137.7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8乡、116个行政村、70万人。人口由汉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壮族等15 个民族组成,以汉族为主。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系女真人发祥地, “巴彦”一词即取自满语“巴彦苏苏”,谓“富贵的村庄”之意。早在周秦年代即有少数民族在此游牧,至1862年(清同治元年)清廷建治管理,1945年8月建立人民政权。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巴彦镇。
地势平坦,地理形状呈楔形,土质膏腴,物产丰饶,“三山一水六分田”,实有沃土良田295万亩,大小山峰29座,江河14条、总长475.7公里。石灰石、木材储量较大、品级较高,狼、狍、狐狸、兔、雉鸡、野猪等野生资源丰富,老厥菜、刺嫩芽、广东菜、山芹等山野菜和蘑菇、木耳、猴头等天然食用菌多达 40多种,刺五加、桔梗、黄芩、柴胡等野生药材120多种。
山川秀美,景色宜人,“城头春望”、“黑山云海”、“众星拱北”、“驼峰夕照”等十大天然奇景自古有名。境内驿马山山高林茂,生态优越,掌故传说颇多,已申报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蕴含巨大的开发商机。属中温带大陆型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全县平均气温为2.6°,全年平均日照2640小时。
农业特别发达,系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猪、商品鱼大豆出口基地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曾多次被评为全国、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大豆“永常栽培模式”获得国家专利和科技进步奖,自主培育的“巴丰牌”玉米系列良种在北方第二、三积温带成为主栽品种。玉米、大豆栽培面积均超过100万亩,具有极强的规模优势。粮豆单产和总产水平列全国前列。2005年粮豆总产21.7亿斤,以品质好、商品率高而著称,现已取得绿色稻米、大豆、玉米标识。生猪饲养量164万头,销往哈市、辽宁、河北、山东等地。巴彦大豆、玉米和生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声誉。
文化底蕴凝重,积淀丰厚,多次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体育工作先进县殊荣。英才辈出,声名远播。曾任中共北平市委第一书记的民族英雄张甲洲曾在这里率东北抗联武装打响抗日第一枪,民族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的李时雨、共和国将军刘世民、傅炳耀及著名作家刘兆林、屈兴歧、王立纯等一大批有影响人物均出生于巴彦,从这里走出去的军政要员、科技精英、商海巨子不计其数。
松花江水道和哈肇公路从县境南部横穿而过,绥滨铁路和哈绥高速公路并行斜插巴彦北部地区,县内3条高标准通乡公路分东、中、西呈“川”字型贯通巴彦南北。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41.1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亿元、4.5亿元和10.6亿元。工业主要产品有分割猪肉、玉米淀粉、豆粕、大豆油、饲料、橡胶制品、亚麻纤维、啤酒、建材、水泥、兽药、木制品、纱支、纺织品等130多个产品。域内规模企业有22家,除县内原有橡胶、亚麻、浸油、啤酒、水泥等老企业外,近年又有山东金锣集团、河北太行集团、哈尔滨仁皇药业集团等多家域外企业落户巴彦,新上项目或对老企业实施扩产改造,成为巴彦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哈尔滨大顶子山水利发电电力在巴彦输出。
在极具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原料、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巴彦第二大镇---兴隆镇设立工业园区,以人性化政策促进域内外企业入区创业发展。
教育事业历史悠久,于今犹盛,拥有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40所、小学301所、幼儿园近400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入学率、升学率连年提高,现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满语谓“富贵”;苏苏,满语谓“故乡”,会译即“富贵的故乡”。早在周秦之际,本处就为隶慎属地,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少数民族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19世纪中叶,随着黑龙江土地的大量开发,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天巴彦镇)。清周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管理此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呼兰厅为府,移治呼兰城,改呼兰厅为巴彦州。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巴彦沦陷,4月5日改为巴彦县公署,隶属为黑龙江省公署,为甲等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于9月成立巴彦县民主联合政府,11月成立巴彦县人民政府,初由滨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为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消,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1955年3月改巴彦县人民政府为巴彦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设绥化专员公署,巴彦县为其所辖。1960年4月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区专员公署,本县为其所辖。1996年3月松花江专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巴彦县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 ″、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县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 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
巴彦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沃野千里,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县境内有大小山峰29座、河流14条。
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焦耳/m²左右,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