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一批从香港撤离的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在台山都斛镇东滘渔村码头,秘密上岸,并以此为中转站,向台山台城、开平三埠转移。”
“撤离的重要节点就是台山都斛。这里是他们安全抵达、值得纪念的登陆点。是我们党在都斛留下的重要红色足迹。”
“‘绝处逢生’的胜利大营救,为我国革命事业和文化发展保留了极其宝贵的‘星火’。”
……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百年荣光。10月6日下午,中共台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台山市委宣传部、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都斛镇原东滘小学旧址举办纪念“胜利大营救”79周年主题活动。台山市领导刘利元、刘子奕、赵智健参加活动。来自台山各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现场聆听了“胜利大营救”历史故事,并结合各自经历,交流心得体会。
东滘口位于都斛镇东面,自古以来就是台山的一个重要海口,位于此地的东滘渔村是一条靠海吃海的纯渔村,村的东边,正是浩瀚的南海。这里距离香港不足80海里,澳门仅48海里。79年前,村中的渔船码头,正是香港撤离的文化人士、爱国民主人士的“安全登陆之地”,它见证了香港“胜利大营救”中的惊心时刻。
自1942年1月开始,在中共香港地下组织的配合下,东江武工队员和交通员与港文化界人士取得联系,开始分批组织他们转移。转移分为水、陆两条营救线路,还有一条海路,属西线。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夏衍,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中国著名新闻家范长江,中国电影艺术家、导演司徒慧敏,以及蔡楚生、金山、王莹、张友渔和韩幽桐夫妇、郁风、金仲华、沈谱、陆浮、陈此生等一批文化名人及民主人士,就是通过这条线路进行转移。他们乘坐挂一帆的小艇,先由香港转移至澳门,再由澳门路环转往台山都斛登陆,在都斛住一夜后,他们进入台山县城,再转移至其他安全地区。这次营救,无一人被敌人截获,无一人死伤。此举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部分文化名人在胜利营救后的合影
为了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扬新时代精神,凝聚奋进力量,台山市在“胜利大营救”的重要见证地——东滘渔村举办本次纪念活动,并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整理“胜利大营救”在台山的相关史料,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侨乡文化光大之地建设工作开展。同时,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以东滘渔村为抓手,推进节点项目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促进台山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今年国庆假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台山推出多条特色线路和多个文旅主题活动,广受市民和游客欢迎,滨海游、温泉游、乡村游、美食游等成为这个假期热门之选。其中,都斛镇的红色乡村精品线路备受游客青睐,许多游客用新方式庆祝新中国成立72周年,缅怀革命先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访寻当年的历史事件和地点。据介绍,该线路串联起大纲村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公园、都斛海鲜食街、东滘渔村等多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国庆假期,日均吸引超8000人次游客看风景、尝美食、品文化、寻历史、受教育。
其中,东滘渔村作为“胜利大营救”海路西线的纪念地之一,其原生态的古村风貌、写实的渔家风采、淳朴的渔村古文化和渔民自家生晒的各种鱼干均成为自驾车人士和旅行社组团前往游玩“打卡”的吸引元素。
据悉,台山下一步将做好科学规划,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提炼红色精神和红色内涵,将古村落、古树、华侨屋、碉楼和人文历史故事等有机整合,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具有“党建+红色+人文+生态”的特色乡村旅游路线,推动红色农旅结合发展。
台山市作家协会岳勇:这场大营救的对象,都是当时非常优秀的爱国民主人士,还有文化界精英。正是通过这场营救活动,他们才进一步了解共产党,才能在以后历史的重大关头,既不为国民党的利诱所动,也不屈服于国民党的威胁,非常坚定地站在了共产党这边。这批文化精英为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江门市人大代表谭楚明:在东滘口码头设立“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的梁漱溟等文化人群雕和事迹馆,介绍事情经过及这些文化名人事迹,还原当年的登陆情景。找寻当年他们住宿的地方开发利用。同时,打造东滘渔民风情村,结合渔家风情,增加景点的多元化。
台山市博物馆馆长陈明信:建议将该史迹点定名为“胜利大营救台山东滘口登陆点”,市博物馆将配合都斛镇政府挖掘相关资料,做好纪念馆的建设工作。同时,安排工作人员走访相关知情人士,形成口述史资料,将都斛镇的林基路故居、纪念馆、公园,陈伟文祖居和莘村青年社等与台山其它红色资源串连成线,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