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安徽志士在上海》丛书(近代卷)编纂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在上海江南书院召开。
上海江南书院理事长羊国荣主持会议并作介绍说:“上海江南书院是一个植根江南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的新型社会组织。自2018年11月应运而生以来,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立足上海、放眼长三角、着眼中国和海外,系统发掘江南地区文化根源与文化底蕴,推动江南文化更加深入、更具活力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品牌。”
上海江南书院副院长、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徐光寿介绍了《安徽志士在上海》丛书(近代卷)的设计方案。他指出,安徽与上海同处万里长江的下游。在近代中国的百年长河中,八百里皖江成为安徽人走出安徽的主要通道,上海成为安徽人顺江东下的重要目的地。在上海从“东南壮县”走向国际都市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安徽无数仁人志士的身影和足迹。进入新时代,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悉,上海江南书院计划按照“安徽人物,上海地界,近代范围;遴选重点,分批立传,分册成书;传记体例,严谨通俗,图文并茂”3条编写原则,探寻近代安徽仁人志士在黄浦江畔的奋斗足迹,梳理其对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重要贡献,总结其在上海的发展经验。目前已初选李鸿章、周学熙、陈独秀、胡适、汪孟邹、陈延年、陈乔年、王亚樵、张治中、孙立人、陶行知等人作为主要人物撰写传记。另有高语罕、尹宽、陈绍禹、阮永钊、韦素园、吴葆萼、茅延桢、孙津川、张凯帆、蒋光慈、李克农、童长荣、陈原道、柏文蔚、薛卓汉、徐梦周、张恨水等更多安徽籍历史名人作为候选。这批近代安徽志士涵盖了政界、商界、学界、艺界等各个方面,极具代表性。丛书将从人物个案的视角切入,展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宽度。
上海江南书院顾问、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依群认为,本书人物入选原则一定要谨慎,要以严肃的史学研究为基础,要开展更加广泛的征集方案的讨论。本书审稿小组应加入包括安徽省专家在内的更多专家,听取更加广泛的意见。
上海江南书院特聘研究员徐涛表示,近代上海人物的研究成果丰富,底蕴深厚,但已有研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偏重中国人物,对外侨人物研究不足;二是对政治、文化人物研究较多,对其他领域人物研究较弱;三是对苏浙粤三省的人物与上海城市的互动着墨较重,对包括安徽在内的其他省域的人物描摹偏淡。本次编纂工作若如期推进,必将提升上海史的研究水平。
与会专家学者从多个方面对编好丛书提出了建议,包括:对“近代”这一时间范畴作出界定,对“志士”概念进一步明确,对入选人物严加精选,不求全求多,等等。大家还提出,根据人物重要性不同,活动特点不同,作者书写手法也应有所不同,做到详略处理得当。此外,本书编者一定要从价值取向出发,谋定在先,确定文化公益方向,才会有更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据介绍,《安徽志士在上海》丛书(近代卷)将汇集沪上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由上海江南书院组织编写、审稿,争取在2023年前出版发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