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7篇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1
尉迟恭造寺
杭州下城有座仙林寺。仙林寺光有大殿,前面少了个山门。这座不尴不尬的寺院,据说是唐太宗时候造下的。
唐太宗小时候多灾多病,他老子怕他养不大,就让他拜一个名叫仙林的和尚做师父。后来,唐太宗打出天下,做皇帝啦。仙林和尚听说杭州地方风景好,就要唐太宗在杭州造一座顶大的寺院,让他养老。
唐太宗碍着师父的面子,不好推托,便答应下来。还差大元帅尉迟恭到杭州来,监造这座顶大的寺院。
仙林和尚跟尉迟恭到了杭州,两人便商量这座顶大的寺院到底要造多么大。仙林和尚说:“这寺院是皇帝的师父养老的,非同小可,至少也得圈它五里地皮!”
尉迟恭一听火起来:“谁见过五里大的寺院呀!我没当大元帅时候,和七八个徒弟做生活,家里打铁的工棚炉房也不过五丈见方!你一个老和尚,除了吃饭、困觉、念经,又不做别样生活,要那么大的地方做啥?给你圈五十丈地皮造寺院,也算碰顶啦。”
仙林和尚漫天计价,尉迟恭就地还钱,两个人从早晨争到天黑,没有结果。
第二天一早,仙林和尚差人请尉迟恭再去商量。尉迟恭到了仙林和尚门口,刚刚跨下马鞍,只听仙林和尚在屋里大喝一声:“圣旨下!”尉迟恭一听圣旨下,只好趴在地下磕头。仙林和尚笃定站在屋里念圣旨,一字一板,拖长声调慢慢来,几十个字的圣旨,足足念了半个时辰,念了一遍又一遍,
念了一遍又一遍,一直从清早念到响午。尉迟恭是个又黑又粗的大块头,你叫他驰马上阵,三日三夜也不会吃力的;如今却叫他跪着半日不动,真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背疼,差点爬都爬不起来了。仙林和尚念罢圣旨,笑嘻嘻地问尉迟恭:“大元帅,这回听清楚了吧?圣旨上讲的明明白白,要造一座顶大的寺院给我养老。顶大的寺院嘛,方圆五里地少得了吗?”
尉迟恭仍旧摇摇头,说:“圣旨上只讲造一座顶大的寺院,却没有讲要造五里大。我是钦差监造寺院的,说一无二,还是顶多五十丈!”
两个人又争了一天,还是没有结果。过了一夜,仙林和尚又差人去请尉迟恭。尉迟恭心想:这刁和尚叫我跪了半天,我也要叫他尝点味道!就从箱子里翻出一柄碧玉如意,藏在怀中,骑着马去了。他刚在门口下了马,仙林和尚的老办法又用上啦——“圣旨下!”这一回,尉迟恭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去,往正中太师椅上一坐,摸出碧玉如意,喝道:“太上皇恩赐如意在此,下跪宣读圣旨!”原来这柄如意唐太宗的老子给尉迟恭的,因为尉迟恭打天下的功劳大,应该让他事事如意。仙林和尚没料想他会有这一着,只好跪下来,急急忙忙把圣旨念了一遍,直直腰板想要起身。哪知尉迟恭说:“慢着,慢着,我耳朵不好,还没听清楚哩!”仙林和尚只好跪下再念一遍,尉迟恭还是说没有听清楚。念了一遍又一遍,念了一遍又一遍,从清早念到夜快边,念得仙林和尚差点断了气。尉迟恭看看差不多了,才让他起来。仙林和尚触了这回霉头,知道自己拗不过尉迟恭,便乖乖地答应只造五十丈方圆的“仙林寺”。
仙林寺造后,尉迟恭骑上乌骓马回京去了。仙林和尚想想不甘心,便骑了一头秃驴,“的嗒的嗒”一路追赶上来,一直追到海宁县地界才追上尉迟恭。仙林和尚在后面大喊:“大元帅慢点走呀!还有一桩事要商量哩!”
尉迟恭勒住乌骓马,问他还有什么事情。仙林和尚说:“大元帅还不曾造山门哩,你倒说说看,天下哪有没山门的寺院呀!”
尉迟恭想想也是的,就答应再给他十丈地皮,在寺前补造一个山门。本来,这事情就好了结;可是仙林和尚偏偏节外生枝,说要把山门造出五里路以外去。尉迟恭问他:“这又是为什么?”
仙林和尚煞有介事地说:“这个道理你都不懂呀?我这仙林寺是大唐开国以来造的头一座寺院。山门造得远些,大唐江山就长久啦!”
尉迟恭一听又火起来,狠狠唾了仙林和尚一口:“呸!我们汗马功劳打下的'大唐江山,难道只有五里路长吗!”
仙林和尚还当尉迟恭要给他比五里路还多,高兴得差点从秃驴上滚下来。
尉迟恭跳下马,拿竹节钢鞭在地上画了个十丈见方的圈子,说:“喏,山门就造在这里!”便自顾回京去了。
这一来,弄得仙林和尚啼笑皆非。他原想拿大唐江山来哄一哄尉迟恭这个老粗,好把山门以内五里路的田地都划归自己;哪知尉迟恭偏要把山门造得更远!海宁杭州隔着一府一县,一个和尚怎能管得这么宽呢,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直到如今,这座仙林寺还是老样子:寺院座落在杭州,山门却孤零零在造在海宁。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2
这位在近代中国画坛享有盛名的艺术大师也是起步晚,基础差。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困,世代务农,仅在12岁前随外祖父读过一段私塾。他砍柴、放牛、种田,什么活都干,12岁学木匠,15岁学雕花木工,挣钱养家。27岁才开始正式学画画。这个时候所有人恐怕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日后会成为一代大师,获得一连串的荣誉。
齐白石什么时候可以称的上“成”字不太好说,我想在他中青年的时候已经小有名气,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在56岁后开始大胆突破自己,转变画风后才从此声名大振。
1949年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1952年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曾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57年,担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谢世。卒年95岁。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3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于次年主动进攻吴。在夫椒山(今江苏吴县西南)与吴兵发生激战,越兵大败。勾践退兵至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南),用范蠡的计策,向吴称臣乞和。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小心伺候夫差,做到百依百顺,养马,夫人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无恨色。胜过夫差手下的仆役。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4
万卷书
明代,安徽亳州有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宦官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动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为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闷倦,便来到后院散心。只见后院那株多年未开花的牡丹丛,花繁叶茂,感到惊喜,于是突然心血来潮,返回室内,取来笔砚,将文章抄写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纸。那位好心的先生路过主这里看到此景,称此牡丹为“万卷书”。这也许感动了“花神”,翌年,欧阳搏云果真中了“举人”。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5
"岳母刺字"是一个尽人皆知的故事。
北宋末年,朝廷无能,北方金国趁机大举南侵,很快就占了宋朝都城汴梁(今开封),掳去了皇帝钦宗、太上皇徽宗。这时,河南汤阴县有位热血青年岳飞忧国忧民,报国之情日增。他自从大闹比武场,枪挑小梁王之后,便和结义兄弟牛皋、王贵、汤怀、张显一起回到了家乡。几年来战乱频仍,偏偏这年又遇大旱,加上瘟疫盛行,百姓如处水火,苦不堪言。王贵、汤怀、牛皋几个人耐不住饥寒,未免去做些不洁之事。岳飞几次苦劝,要他们休取不义之财。但他们不肯听,最后竟到山中落草去了。岳飞坚守清贫,和母亲、妻子在家中过着凄楚的生活。
一天,岳飞正与母亲在家中说话,洞庭湖杨么起义军的部将王佐登门拜访来了。他带来了许多金银珠宝,向岳飞说,他的首领杨么十分钦慕岳飞文武全才,特地命他专程而来邀请岳飞前去相助。岳飞坚辞不收,正色回答说: "岳飞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王佐无计可施,只得拾起聘礼告辞而去。
岳飞遂即向母亲禀告了这件事。岳母听罢,沉思有顷,让岳去中堂摆下香案,端正香烛,随后带媳妇一同出来,焚香点烛,拜过天地祖宗。又叫岳飞跪在地上,媳妇研墨。岳母说道: "为娘我见你甘守清贫,不贪富贵,是极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后,又有些不肖之徒前来勾引,倘我儿一时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岂不把半世芳名丧于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你做个忠臣,尽忠报国,流芳百世,我就含笑九泉了!"岳飞将上衣脱下半边,说: "母亲说得有理,就与孩儿刺字罢。"岳母取过笔来,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尽忠报国',然后将绣花针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见岳飞的肉一耸。岳母问: "我儿痛么?"岳飞说: "母亲刺也不曾刺,怎么问孩儿痛不痛 ?"岳母流着泪花说: "孩儿,你怕娘的手软,故说不痛。"说罢,咬着牙根刺起来。刺完,将醋墨涂上,便永远不褪色了。岳飞起来,叩谢了母亲的训子之恩。
不久,岳飞接了南宋皇帝高宗赵构的圣旨,即刻告别了母亲和妻子,到金陵(今南京)受职,勇敢地担负起了率兵讨贼、报仇雪恨、图复中兴的重任。此后岳飞率领使金兵丧胆的岳家军几次大败金兵,屡建功勋。
正当岳飞信心百倍,准备挥师北伐,直捣黄龙府,恢复中原之时,卖国贼秦桧一伙用十二道金牌把岳飞召回金陵,诬他谋反,下在狱中,审讯时,岳飞脱下上衣,露出背上"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凛凛正气,贯冲斗牛。后来,投降派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残害了岳飞。
岳母以自己的方式教育出了一位精忠报国的伟大儿子,她和自己的儿子一起,永远为后人所景仰、缅怀。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6
孔融,字文举,孔子的后代,汉末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曾任北海相,人称"孔北海"。他为人刚直敢言,后应触怒丞相曹操而被杀。
相传,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带回一些梨让他们弟兄分吃。因孔融最小,全家人都让他先挑。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家都很奇怪,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拣最小的拿,他回答说: "我年龄最小,应当吃最小的梨。"从此,幼年孔融这种懂礼谦让的美德,受到人们的称颂。后代教育家们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写进启蒙课本《三字经》中,以此教育儿童学会礼貌让人,使这个故事得到广泛流传。 孔融长大后,成了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是"建安七子"之一,并步入仕途,做过北海相。虽权重位高,但仍保持着谦虚礼让乐于助人的美德。他在北海做官时,有一次被敌兵围困城中。正当危急之时,忽见城外一人挺枪跃马,杀入敌阵,左突右冲,解了重围,前来拜见孔融,说道: "我叫太史慈,刚从辽东回家探亲,闻知敌寇围城,家母平日蒙君恩顾,特地命我前来相救。"原来,太史慈有一老母住在城外,孔融听说老人孤独无靠,常派人送去粟、帛之类,逢年过节,还亲往探望。老人家深为感动,才命儿子太史慈来救。
孔融为官数十年, "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甚得人心,不能说跟他谦虚礼让平易待人的美德没有关系。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7
覆水之舟
亡国之君,手中握着的最后一条马鞭。你就是卧塌下的薪柴,你就是悬在床头的苦胆了,浣纱的女子从民间一路走来,因你遗弃的棒槌已长成苎萝山的丛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苎萝村。天生丽质。2400年前,春秋末年,吴越争战,越败夫椒。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复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为兴越灭吴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后人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多或少有些对历史不恭了。
她长袖善舞,绊倒一代豪杰座下腾空的马蹄。
她柔骨似水,熄灭一代壮士胸囊四海烈火般的激情。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事实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女人,一旦成为武器,没有任何盾可以抵御,没有任何矛可以击穿。能让一个君主失却江山,也能让另一个君主得到江山。
得也好,失也罢,过眼的富贵云烟,恰如太湖泛舟的那份恬静。
传说吴被灭亡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不知这片舟子是否也被覆了?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7篇】相关文章:
历史名人励志小故事09-17
历史名人苏轼励志后人的故事12-11
励志故事小故事11-14
励志职场 小故事08-04
鲁迅励志小故事10-08
励志睡前小故事09-20
哲学励志小故事09-17
小福励志故事06-22
工作励志小故事01-2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