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纵观姓氏历史,中国的单姓有6931个、复姓有6649个(来自《中华姓氏大辞典》),并且几乎每个姓氏都曾英雄辈出,同时几乎每个姓氏也都曾有过大奸大恶之徒,更有堪者,骨肉相残,六亲不认。
但是,相对而言,淳于这个姓氏的人,虽说在历史上没有做过太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却唯独在亲情方面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触动着人性的情怀,温暖着世间的凉薄。
淳于缇萦塑像
淳于这个姓氏,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人口却仅有6000人,在百家姓中排名第847位,属于稀有姓氏。
对此,或许其他姓氏的人会不以为然,但只要你看看下面这几个淳于姓氏的人的所作所为,就一定会触动自己心中的人性情怀,这与“最是无情帝王家”的人性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淳于恭:情动盗贼免烹刑
淳于恭,字益孙,东汉北海淳于人,为人清净而不慕荣利。
王莽末年,天灾不断,兵祸四起。一天,淳于恭的兄长淳于崇被盗贼所虏,将要被烹煮之时,他找到盗贼,要求替兄长去死。
关键是会被烹煮而死,这种死法,想想都让人毛骨悚然。但是,淳于恭为了救哥哥,却毅然不惧,反而因此感动了一伙盗贼,并放了他们兄弟。
如果说,这是世间最动人的兄弟亲情。其实,这并不是,而是他抚养兄长遗孤的过程。
王莽剧照
后来,哥哥淳于崇死后,淳于恭亲自承担起了扶着侄儿的责任,在教导侄儿读书学习时,如果侄儿做错了事,淳于恭不是说教或责打侄儿,而是用棍子抽打自己以硬化侄儿。因此,令侄儿深感惭愧,并且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但愿这样的人间亲情,能够温暖当下这个人情冷漠的社会。
淳于缇萦:孝感帝王废肉刑
汉文帝时期,齐国有一名医叫淳于意,官至太仓令(管粮仓的官职),世居山东临淄,以济世救人为务,不贪求名利,行医之时,总以病之缓急轻重来作为诊断的先后顺序,不论贫穷富贵,不向权势低头,从而得罪了很多权贵豪门。
一天,淳于意来到城边为一贫穷村妇诊疗急症,但诊疗后需要两个时辰的观察,才能确保病人脱离险境。
因此,淳于意就留在了村中,照顾病妇。
这时,城内一富豪人家的儿子生病,并派下人来接淳于意前往看病。但是,当时的病妇并未脱离险境。于是,淳于意要求富豪的下人家将病人用车拉到这里来救治。
谁知,这个下人却强淳于意立即与之入城。就这样,一个再三强行,一个坚决不肯,从而耽误了时间。等到这个下人赶回家中时,富豪家的儿子却已不幸病死。
为此,富豪人家向官府控告淳于意蓄意谋杀,并判淳于意为肉刑。肉刑,是指施加于罪犯或犯过者的肉体的惩罚,主要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刖(斩足)、宫(割势)、大辟(即死刑)等五种刑罚,还包括鞭笞和监禁。)。
又因淳于意曾做过齐太仓令,不能就地正法,需要要解送至长安执刑。
在被押解起程之时,淳于意深感无助,怆然道:“生子不生男,到了紧急时无所助益”。意思是说,他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到了危难时刻,却没有人能够帮到自己。
淳于意的话音方落,他最小的女儿缇萦,居然挺身而出,表示愿意陪着父亲到长安,一为路途照顾父亲,二为再了长安再设法救下父亲。
从临淄到长安,路途遥远,少不了一路劳苦。原本,解差担心缇萦年幼,受不了一路劳累,而且还可能因为说话不当而丢掉性命,并再三劝她不要同行。可一路上,她不但未曾有过一句抱怨,反而一路小心服侍父亲不受一点苦。
到达长安后,淳于意被押入监牢,眼看就要被受审定刑。经过再三思虑,缇萦决定直奏天子,请求赦免她父亲的罪。
第二天,天不亮,缇萦就身穿白衣,头顶一份诉愿书,长跪在宫门阶石之上,并惊动了上早朝的一众文武大臣。
淳于缇萦救父
于是,有内侍将这一情况上奏了文帝,文帝也为缇萦的勇敢而感叹,并破例召见了她。文帝看了她的诉愿书,上面详细讲述了父亲的受冤经过,并表明自己愿意为奴为婢,替父赎罪,文帝大受感动,当即命人前去查明真相,结果与缇萦诉愿书上所讲一致。
最终,文帝特赦淳于意无罪,并令淳于缇萦亲持特赦令前去救父,以示荣耀。
很快,孝女缇萦救父之事就传遍了全京城,并引起了文帝的重视,并于公元前167年下诏废除肉刑,开始进行刑制改革,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帝刑制改革。
缇萦和父亲留在长安行医半年后,由于名气渐渐大起来,她担心父亲再出事端,于是劝父亲一起回到了家乡临淄,继续行医救世,直到去世。
虽然,缇萦随着父亲的去世也失去了踪迹,但她的孝却在千古流传。现在的山东济南有个孝女里,传说就是为了纪念淳于缇萦的孝名。
在当前这个人情渐显冷漠的时代,虽然名人辈出的姓氏令人惊叹,但淳于这个姓氏却更加让人心暖。
图片来源网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