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旅游网】
嗨!巴彦淖尔人
你知道吗?
你的家乡
不仅山清水秀、美味动人
还很有文化呢!
历史厚度至少超过一万年
从古至今
多少风流人物都在这片地方
书写下辉煌壮丽的篇章
他们是谁?
听小编讲故事
你来涨知识!
一、卫青
卫青,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秦汉时期,北方的匈奴一直对中原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在秦代,匈奴曾一度为蒙恬所击败,逃往漠北,有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灭后, 匈奴趁楚汉相争、无暇北顾之机再度崛起。
直至汉武帝刘彻登基后,他凭藉前辈所创造的物质基础, 积极从事于反击匈奴的战争准备,派两位大将先后北伐,最终平定边疆,其中一位就是卫青。
(图:乌汉毕力格摄)
卫青首次出征便是奇袭龙城,这场战役揭开了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后来他又获得七战七捷的好战绩,先后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大汉王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唱的一首歌那样:“也许我的眼睛再不能睁开,你是否理解我沉默的情怀,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卫青戎马一生,化作阴山永伴汉武帝在另一个世界里长眠,他的一生就像阴山的铁青,坚毅的,写满荣光,矗立在北方的大地上却从来没有骄傲过。
二、霍去病
前文说到汉武帝的两位大将,这第二位,就是卫青的外甥,西汉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公元前123 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跟随自己的舅舅卫青大将军进击匈奴。他率领八百名壮士组成一个突击队,孤军长驱直入追击好几百里,于夜色朦胧中偷袭了匈奴的一个大军营,歼敌二千多名。首战告捷大胜而归。汉武帝听了,大喜过望,刚满18岁少年霍去病遂被封为冠军侯。
霍去病参加对匈作战的4年时间里,两次以嫖姚校尉的身份出击匈奴,四次以骠骑将军的身份出击匈奴,跟匈奴人交手五次,五战五胜,斩首、俘虏11万多,受降4万多,开疆河西地区。这一切,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战神,却在24岁离奇早逝。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边,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三、王昭君
王昭君,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
昭君出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昭君出塞中的“塞”就是巴彦淖尔的鸡鹿塞。
民间传说,王昭君携着琵琶,走在黄沙漫天的塞外,一个人幽思自叹,百无聊赖中望着天边的大雁,弹起一首《出塞曲》,琴声饱含无限的感伤,混杂着浓重的乡愁,声声催人泪下,而天边大雁,听着凄婉的琴声,纷纷扑落于平沙之上,遂成“平沙落雁”于世绝唱。
那雁,正是今巴彦淖尔的鸿雁
那泪,化为巴彦淖尔的众多湖泊
那曲,在王昭君的背影里
让巴彦淖尔变成了一首乡思的情歌
近年来经巴彦淖尔市文物工作者考证:呼韩邪单于与王昭君回到漠北以后,因内部纷争,他们夫妻双双曾经避居之地,也是位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鸡鹿塞石城。
四、蔡文姬
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里,后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嫁给匈奴人,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用重金将蔡琰赎回,并将其嫁给董祀。“文姬归汉”的故事也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
蔡文姬离开了匈奴,也离开了她的两个儿子,悲从中来,于是便有了动人心魄的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诗歌内对阴山地域自然景物有大量逼真、写实的描写如:“日暮风悲兮边声起”,“疾风千里兮扬沙尘”,“胡风浩浩兮暗塞营”等。关于匈奴与汉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传统,文中也做了详尽的描述。
所以,说蔡文姬是巴彦淖尔早期的文化大使,一点也不为过。
五、花木兰
如果说,王昭君与蔡文姬是两只飞在塞上的素衣鸿雁,那么,花木兰就是一位在巴彦淖尔这方土地上被武装起来的鸿雁将军。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木兰诗》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在这里,我们读到了巴彦淖尔信息:黄河、黑山头以及燕然山。 黄河作为地理上的一个概念,证明了黑山头与燕然山的确切位置,即花木兰要去的地方。阴山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燕山即燕然山,是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汉代时,汉军与匈奴曾经在这里展开多次战争。花木兰要去的地方即是巴彦淖尔阴山下的某个地方。
六、傅作义
在巴彦淖尔
提起抗日名将傅作义
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
1940年3月20日,傅作义指挥反攻五原的战斗打响。经过3个昼夜的战斗,共歼敌三千四百多人,俘三百余人,失地得以收复。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军少有的收复失地的战役,当时许多报刊称此为“五原大捷”。傅作义将军为了缅怀英烈,当年在此修建抗日烈士墓一座。
现在,这里已成为内蒙古地区纪念抗日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旅游景区。
七、王同春
河套地区的锦绣繁华,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这个人就是“河神”——王同春。
王同春(1852--1925),邢台县东石门村人,他是我国近代黄河后套的主要开发者之一。
古语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这“一套”最早仅指宁夏平原。经过王同春父子与后套百姓近百年的奋斗,开发较晚的后套才变成了“塞上粮仓”。时人曰:“由是后套垦地万顷,灌溉之利,几与宁夏相争衡矣。”后来,河套地区才有了这句新谚语:“天下黄河富河套,富了前套富后套。”
若以1904年(光绪三十年)以前情况统计,王同春共在后套自行开大渠5道,支渠270多道,可灌水田7000多顷,熟田27000余顷。清光绪三十年,他又受清政府委托开凿永济渠,该渠为后套第一大渠。
这些渠河相接的水系,至今仍然造福着广大巴彦淖尔的百姓。
细数往事
在这片苍茫大地上
发生了太多、太多···
正所谓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期待着我们的家乡—巴彦淖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