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一新的秀容书院首次迎来杨家将传统年画精品展。常鹏晖 摄
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贴年画、穿新衣、祭祖先曾是家家户户的大事。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变迁,这样一些传统文化的习俗已渐渐被淡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复兴的背景下,让年画重回春节,让古圣英雄重新闪闪发光,如久旱逢甘霖般再一次被激活,成为当下越来越多的人们欣赏和敬仰的一片靓丽景致。
3月7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忻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年画重回春节”主题展览活动“言好事降吉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年画精品展”暨“疾风知劲草乱世显忠良——杨家将传统年画精品展”在忻州城区刚刚修缮一新的秀容书院展出。这次大展是继1月15日在静乐文化中心首展;1月27至2月28日在北京老舍茶馆、一得阁艺术中心同期开展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展出,并且在忻州巡展中首次增加忻州历史名人杨家将的年画专题展,将充满艺术魅力的门神、灶神、财神题材的年画和杨家将英雄故事的年画,放在历史积淀深厚、古色古香的忻州秀容古城这个大的时空中展出,更接地气,更贴近时代,其意义非凡。正如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孙旭光、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郑连生在展览“前言”中所述:希望这些色彩浓郁、颇具地域特色的作品,能带给人们更为生动和直观的认识,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英雄的精神之伟、年画的艺术之美”。
年画仍有无限可能
年画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记忆。年画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从明代雕版彩色套印兴起以后有了更大的繁荣和发展,几乎是老百姓家家户户逢年过节必须的。因年画从不表现生活中的苦难及阴暗面,其功能是祈福纳祥、祛凶辟邪,表达的是老百姓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梦想。又年画有其地域性,这里主要是指传统木版年画,不同的地域产生不同的特点和各自的文化内涵及表现风格,天津的杨柳青、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杨家埠、四川的绵竹,一般被誉为“中国四大年画产地”。此外,还有河南的朱仙镇、河北的武强、广东的佛山、湖南的滩头、湖北的老河口、陕西的凤翔、重庆的梁平、山西的平阳和山东高密、平度等几十个重要年画产地。
精美的木版年画吸引了年轻观众
尽管时代不同了,我们已经从农耕时代进入了工业时代,并且正在迈入全球化和5G数字化的新时代,原来的平房双门大门已改为高楼单元防盗门,原来的中堂年画也改为电视墙或书法绘画等现代装饰品,在墙上张贴年画的人家越来越少,又且年画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似乎年画这种物件就该进入博物馆的。表面上看好像如此,但实际上年画的本质没有变,环境变了,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心愿并没有改变,只不过需要激活,需要走进现代人生活,需要一大批文化自信的传承者和坚守者,需要传统技艺在当下的振兴和创新,从“非遗培训计划”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再到这次“年画重回春节”活动,这也正是主办方策展的目的。
首次呈现杨家将传统年画
杨家将是忻州历史文化名人,杨家将也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古代英雄人物,可以说杨门个个都是英雄豪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宋史》上有明确记载,但更多民间流传的故事,比《宋史》更早。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给杨业的孙辈杨琪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继业有子延昭,真宗时为莫州防御使。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欧阳修写墓志铭这个时代,杨业刚刚去世五六十年,杨家将第三代英雄人物杨文广还活着,可见杨业在他所处的北宋时代已经相当有名气了。之后南宋、金元出现了杨家将的戏曲,民间故事与戏曲相互影响,在明朝万历年间终于出现了著名戏曲家纪振伦创作的小说《杨家将演义》稍后又在明朝嘉靖年间出现熊大木的《北宋志传》,也叫《杨家将》,这两部书奠定了杨家将英雄群体事迹与故事的基本框架,又恰好赶上了明代正在兴起的彩色套印技术的应用,所以产生了一大批反映杨家将故事题材的年画,到了清代,年画与戏曲相互影响更是达到了高潮。中国古代文化这种“文史不分家”、“传说和口头记忆均可列入历史”的传统,才会让古圣英雄得以代代流传。
杨家将年画收藏者张云平(左二)向市领导介绍藏品情况
此次大展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及其团队策展,策展思路以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忠、孝、节、义”作为章节,用杨家将传统年画作为主展内容,辅以杨家将戏曲剧目作为解读,年画与戏曲两者水乳交融,既普及了年画知识,突出了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又普及了戏曲知识,这些年画的内容大多是用戏曲场景所表现的,有故事、有人物,更便于人们欣赏及教化接受,是一种很好的艺术尝试和表现手段。
“忠”是第一个章节,代表年画及剧目《金沙滩》。故事讲述北宋年初,辽宋对垒,宋太宗赵光义在五台山进香还愿,北国天庆辽王定下毒计,在雁门关外的幽州摆下鸿门宴,邀宋王赴“双龙会”,想一举灭宋室君臣。不想被金刀令杨继业识破,令杨大郎假扮宋王,携七郎八虎杨家儿郎一同赴会,席间兵变,辽宋两军血战金沙滩。大郎用袖箭射死天庆王,大郎、二郎、三郎一同战死,四郎、八郎被俘失落辽邦,五郎看破红尘出家五台山,七郎杀出重围搬救兵不成反被奸臣潘仁美乱箭射死,救兵不至,杨继业代六郎死战两狼山,父子失散,老令公杨继业怒碰李陵碑,壮烈牺牲。
“孝”是第二个章节,代表年画及剧目《四郎探母》。故事讲述杨四郎在宋、辽金沙滩一战中,被辽掳去,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结婚。十五年后,四郎听说六郎挂帅,老母佘太君也押粮草随营同来,不觉有了思亲之情。但战情紧张,无计过关见母,愁闷异常。公主知道隐情,盗取令箭,四郎趁夜混过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见是四哥,亲自松绑,去见母亲,大家悲喜交集,抱头痛哭。漫长的十五年骨肉离别,短暂的一夜团聚,杨四郎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与母亲相见,说不尽的离愁别恨、思念之情,却又才相聚,又分离。
“节”是第三个章节,代表年画及剧目《穆桂英挂帅》。故事讲述为破辽国布下的“天门阵”,杨宗保前往穆柯寨欲取其山上生长的降龙木,不料路上坐骑被穆桂英暗射,杨宗保也被生擒。原本想要杀了杨宗保的穆桂英却被对方所吸引,二人结为夫妻,并携降龙木归顺宋军,成了一名杨门女将。杨家男丁大部为国捐躯,英勇牺牲,佘太君遂卸甲回到老家。在朝廷的一再请求下,穆桂英在佘太君的劝导下为国家再次挂帅出征并大获全胜。
“义”是第四个章节,代表年画及剧目《孟良盗骨》。辽国境内的故事讲述了杨继业撞碑牺牲后,遗骸被藏于洪羊洞中。杨继业托梦杨延昭,嘱其取回。杨延昭乃命孟良前取。焦赞耻不被命,乃瞒过杨延昭,暗随孟良。孟良至洪羊洞,正欲取骨,觉后有人声,黑暗中不辨人影,疑是敌将,急以大斧砍之,焦赞竟死。孟良忽疑被砍者哀声不类敌将,急将尸身抬出,于月光中细查之,则焦赞也。孟良念结义之情,悲痛引咎,誓不独生,乃以杨继业遗骨,付于老军,命其交付杨延昭元帅,孟良即自刎。杨延昭听闻噩耗,病逝加重,与八贤王及母、妻决别后,吐血而死。
此次大展策展人孙冬宁(右一)接受媒体采访
此次大展的藏品大部分是由杨家将年画收藏爱好者张云平提供,值此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在全国区域内开展“年画重回春节”巡回展览活动之契机,在众多领导及专家们的鼓励下,他将自己多年收藏的200余张套杨家将年画作品中的精选部分作为专题首次展出,目的就是要唤起更多的人们对杨家将英雄群体的记忆,对杨家将英雄群体精神的弘扬,从而吸取丰富的营养和力量,为提升忻州文化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静态与动态的展示仍是此次策展最大的创新点,这也是孙冬宁主任一贯的思路和风格。杨家将传统年画精品展是此次大展的重头戏,安置在秀容书院面积最大的藏书楼分一层和二层展厅。山西平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一楼现场展示木版拓印技艺、山东杨家埠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二楼现场展示木版拓印技艺,同时,陕西华州皮影戏老艺人也在二楼展厅为观众助兴表演,人流涌动,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让杨家将精神永远相传下去
忻州地处晋北,历史上这里的“三关”是军事重镇,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不知留下了多少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和传说故事,这些英雄事迹和传说故事像颂歌一样传遍中华大地的四面八方,而且传了一代又一代。
忻州也是杨家将故里,忻州最具核心力的旅游吸引物无疑是五台山和杨家将以及杨业二十多年驻守的“三关”防线。在忻州,杨家将的历史遗迹到处都有,著名的有代县的杨忠武祠、河曲的火山村、五台山的五郎庙、令公塔等,杨家将三代都是抗敌英雄,都是保家卫国的长城,都是忻州儿女的骄傲。杨业,又尊称老令公,杨家将第一代英雄人物,一生守边,“杨无敌”美名威震忻州境内的“外三关”,杨业的祖籍地在保德与河曲交界处的火山地区,父亲杨信“自为堡寨”,自立为“火山王”,也有民间俗称为“杨衮”之说,后东渡黄河,攻克麟州,今保德黄河对岸的神木县,自为州史,也便是后来的“河西人”或“陇上人”;佘太君,本姓折,保德县黄河对岸府谷县人,杨折两大家族均为当地豪族,结姻百年好合;穆桂英,保德州南慕塔村人,杨业孙杨文广妻,也有传说杨宗保之妻,中国古代女英雄之一;杨延昭,又称杨六郎,杨家将第二代英雄人物,扬名于河北境内的“内三关”;杨文广,杨家将第三代英雄人物,无论是戍守西北还是跟随大将狄青南征,一人支撑起杨家三代忠烈不倒的旗帜。特别是杨业,驰骋在雁门关上二十多年,最后在宁武关阳方口的陈家谷口,因无外援,被辽军弓箭坠马,绝食三日而后死,为保卫大宋边疆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成为抵御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的化身。这次展览中的众多年画作品,便是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杨家将的英雄事迹和传说故事,充分说明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多么热爱和怀念杨家将的英雄人物呵!
如今的忻州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城市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景点的不断完善,交通道路设施的改进,为下一步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民族复兴,都离不开文化的复兴,包括忻州区域内的一大批历史上乡贤的思想和精神。为此,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大力弘扬忻州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引领新时代忻州高质量转型发展心灵高地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出了忻州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五种文化”,即大力弘扬睁眼看世界、敢为人先的徐继畬文化;艰苦创业、以弱胜强的根据地文化;雷厉风行开拓、创新的走西口文化;不辱使命、群策群力的杨家将文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文化。其中,杨家将文化就是大力弘扬的五个重点之一。
如何落地生根?实施意见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法规、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工作合力和积极探索五个方面进行了保障。从政策方面来讲,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支持“五种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从旅游产业发展、产品开发上来讲,将促进“五种文化”元素与景区景点发展的有机融合;从提升城市形象来讲,将重点把“五种文化”内涵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城市建设、“五城联创”结合起来,提炼精选一大批凸显忻州文化特色的经典型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纳入城乡规划设计,融入城市雕塑,广场园林等公共空间,从而与时俱进地激活“五种文化”在助推忻州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中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当务之急一个很重要的具体工作就是落实“五种文化”的载体,尽快创建包括杨家将年画馆在内的“五种文化”的独立展馆。可采取成熟一个建一个的步骤,既可以是公立的,可以是私立的,也可以是民办公助形式的,构建一个讲好忻州故事的平台、市民文化休闲娱乐的场所和城市文化品位的窗口。一个城市的硬件固然重要,但一个城市的软件更加紧迫,更加具有核心竞争力,期待着忻州“五种文化”展馆早日生根落地。
保德贡枣
点击图片购买
保德紫晶枣
点击图片购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