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字人物
本期“爱安海”题字人黄加忠,1973年生,安海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曾获第六届中国临沂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组最高奖、“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福建省纪念朱熹诞辰883周年书法展优秀作品奖、“八闽丹青奖”福建省首届书法双年展金奖提名奖、第七届“泉州市刺桐文艺奖”、第二届“希望·圆梦”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类优秀奖、第三届中国海西书画大展获奖提名奖等。
长桥 名寺 古塔 渡头 街巷 书院 民居……
安海冲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让居民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
晋江的千年古镇安海,目前正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记者昨日从安海镇获悉,今年5月份,安海镇成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具备了冲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条件。如今,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本月已将申报资料报至省住建厅和省文化厅。
安海设镇于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是福建省文化古镇、人口大镇、经济重镇。作为海丝起点泉州港的南港,安海港海外交通贸易起自唐宋,明末清初达到高峰,繁荣至民国。安海是得天独厚的八百年滨海贸易市镇,有多处历史建筑集中成片的区域, 完整地涵盖了长桥、名寺、古塔、渡头、街巷、书院、民居等遗存。
安海目前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包括列入国家首批文保单位的宋代五里长桥——安平桥,以及“台湾艋舺龙山寺、淡水龙山寺的祖庭”——同样是“国保”文物的安海龙山寺。省级文保单位3处,分别是石井书院、星塔、陈清机宅,县市级文保单位8处,分别是霁云殿、安海古庙、东洋桥、柯氏祖厝、后库陈氏家庙、鸿塔水心亭渡头、晋江革命烈士纪念碑、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第一次干部会议会址。此外,安海获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个,其中端午“唆啰嗹”习俗为国家级“非遗”,保存形式古老、完整。
“我们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首先是出于对安海历史文化的敬畏和珍视,为了更好地保护、梳理安海城镇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促进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其次,是要以此规范和统筹安海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历史文化名镇,不是要封存历史、停滞建设,而是要让历史和现实融合,让人文提升城镇,让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在时代发展中焕发活力、彰显价值,从而让安海成为既有文脉相承,又有现代品质的宜居宜业宜文宜商宜游所在。文化之于安海,不仅仅是文化,她还是城建、民生、产业发展的底色和动力,是社会合力之所在,这应该成为我们不断深化认同的一个共识。”安海镇党委书记唐春晓说。
据安海镇镇长张健龙介绍,为申报中国历史名镇,安海镇成立了工作组,统筹申报工作。此外,启动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着手对核心保护区进行修缮。
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众多,这是安海申报的优势。记者了解到,对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安海镇在核心保护区生活延续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环境要素等各项指标均符合评价体系。
那么,安海历史文物古迹你了解多少?它们的现状如何?未来又将从哪些方面进行保护和发展?本期“爱安海”带你一起深入了解安海一些重要又独特的古迹。
安平桥
晋江第二个4A景区的核心元素
安平桥
颜海林是土生土长的安海人,小时候他喜欢到安平桥玩。从安平桥周边整治到如今安平桥景区荣膺4A景区,颜海林基本全程参与。
2013年安平桥整治工作开工,当时在安海镇规划建设办工作的颜海林就开始负责这一项目。对于安平桥,他再熟悉不过了。
安平桥坐落于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因桥长五华里,故俗称“五里桥”,为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美誉。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十四年告竣。1961年,安平桥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2014年的勘查,安平桥总长2255米。桥台2座,桥墩360座。安平桥的桥墩基础采取科学的“睡木沉基”法,这是当时先进的筑基建桥技术,既简单方便,又省工省料。
安平桥桥体为东西走向,由花岗岩和沙石构筑而成。这些桥板石大都是从相距9海里的大百屿开采海运而来的。桥板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1米长。巨大桥板石的施工方法是利用潮汐的涨落,控制运石船只的位置,然后把石板架装上去,这与现代的浮运架桥法基本相同。
“那时候,安平桥上游的污水没有彻底整治淤泥较多,桥的北侧有鱼塘、苗木场、收旧废品的搭盖。南侧有游泳馆,旁边有垃圾场,整体周边环境配套显得格格不入。”颜海林告诉记者。
在安平桥整治工作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我们主要对桥两侧清淤泥,此外,整治污水、保持水质整洁及景观绿化。”颜海林笑着说,当时我们对安平桥公园的定位是居民休闲公园。这两年我们在安平桥景区举办了两届端午习俗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点赞。
安平桥在初建时就建有几座桥塔和桥亭,最大的桥塔位于桥东端,五层六角,高22.55米,名瑞光塔,俗称“白塔”。八百多年来,由于山洪、潮水、台风、地震等自然力的侵袭以及人为的破坏,安平桥频繁修 缮。在中国桥梁史上,安平桥工程技术、人文艺术、文物考古等方面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平桥不仅是海峡两岸人文、历史、经济密切联系的纽带,而且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和东亚文化之都的重要载体。
如今,以安平桥为核心元素的安平桥景区成为继五店市传统街区之后,晋江市第二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横跨于我省两个重镇——安海镇和水头镇,包括安平桥区域、三里街及周边部分地区,面积约144.8万平方米。
龙山寺
见证海峡两岸的“五缘”关系
龙山寺
许汉冬,一名90后的小伙子,在龙山寺工作已有两年多。对于龙山寺,许汉冬是这么看的:国家级文物 保护单位、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
这座泉南著名的古刹,古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俗称观音殿。位于安海龙山之麓,故名龙山寺。全寺 面积近8000平方米。1983年,龙山寺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汉传佛教寺院,2013年3月被列为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虽历一千多年,寺院岿然挺立。据载,隋皇泰年间(618-619年)始建寺供奉顺治十八 年(1661年)迁界,滨海梵宫灰烬,惟寺岿然独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复界后,靖海侯施琅捐 资庀葺,修建山门华表,壮其旧观;五十七年(1718年)扩旧增新,殿堂门庑、钟鼓楼亭、以次俱举, 又以余力东建高王报德祠,西立地藏殿,侯府施韬立华表曰:“天竺梵钟”;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 ,僧妙法募资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住持僧然信募资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年)大修,全行拆 卸,始易大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田正元先生倡捐重修,并盖天坛,从兹寺貌韦新,增巍峨之 气象,更壮观瞻。
对于龙山寺的一草一木,前世今生,热爱研究安海文史的许汉冬非常熟悉。每有客至,他都会与来客讲 述龙山寺的故事,包括千手千眼观音的由来:相传,此地原有一巨樟,浓荫盖地,夜发祥光,时人崇之 ,东汉高僧一粒沙认为此是异树神木,于是延请工匠雕成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木雕立像,端庄慈祥 ,肩膀两侧旁生出1008只手,每只手掌心各雕一只慧眼,姿态各异,无一雷同,是稀世珍品。
龙山寺殿宇巍峨宏观,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唐宋以来,安海龙山寺的香火便隨着安平商贾的足迹传播 海外,在东南亚、台湾等地尤其突出,仅台湾就有五座传自安海龙山寺的规模寺庙。其中最著名的是鹿 港龙山寺和台北艋舺龙山寺,见证海峡两岸密不可分的“五缘”关系。
悠悠千年,香火鼎盛。仅2016年,龙山寺接待来访的团体就达一百多个,平均每星期接待2-3个来访团 ,而这些团体来自全国各地,不乏港澳台同胞。“正月人更多,最高峰一天超过2万人次。”每年正月 许汉冬都会在寺里值班协助安保工作。
现在的龙山寺中轴由南向北依次为放生池、山门、华表、钟鼓楼、普现殿、天坛、中殿、大雄宝殿、法 堂组成。东轴建有城隍庙、客堂、祖堂、斋堂、僧舍,西轴建有地藏殿、云水堂、禅堂、综合楼等鱗次 栉比,疏落有致,整座寺宇有幽深而开阔之感。
据悉,2013年4月28日,晋江市佛教协会接管龙山寺,实现由僧人自主管理寺庙,并将会把龙山寺打造 成晋江首个佛教丛林,积极推动闽台佛教文化,促进两岸密切来往,同时也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做出贡 献。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做好龙山寺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今年,晋江市委、市政府成立龙山寺周边环 境整治提升项目领导小组。目前,相关单位正鼓足干劲,加快进度,力争于春节前完成所有相关手续的 报批,以便尽快启动安海龙山寺的文物本体修缮和寺院周边环境的改造提升。
石井书院
“二朱”创立闽学“开宗圣地”
石井书院
张子德,今年63岁,他在石井书院工作已有6年了。他对石井书院非常了解,经常接待来访的团体或游客,为他们讲解关于石井书院的故事。
“石井书院”在安海镇西,旧名“鳌头精舍”。后辟精舍建为“二朱先生祠”,三者实为一体。2013年,石井书院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的父亲朱松,字乔年,号伟斋,宋代理学家,官吏部郎。朱松曾任安海(宋称“石井”)镇监,因上表反对媚金乞和,触犯秦桧,于绍兴初(1131年)贬泉州。他在公务余暇,择民之秀者教以义理之学,对启迪安海学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朱松离任二十年后,其子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举进士,二十一年(1151年)任同安主簿。任内常到安海寻访他父亲生前的老朋友,相与谈论经义,阐释修齐治平的孔孟之道,使士民益勤于学。因此,安海文风日盛,人才蔚起,成为朱松朱熹父子创立闽学的“开宗圣地”。
嘉定四年辛未(1211年),安海士民通过镇官游绛,向泉州郡守邹应龙请建石井书院。邹应龙捐资以倡,并任朱熹的儿子朱在(时任泉州通判)到安海董其事。书院于朱祠旧址建成“大成殿”、“尊德堂”和“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斋。绘“二朱”像于尊德堂,同堂异室而祀之。安海以一镇,建此具州县规制之学宫,当时实属少见。正如留元刚所言:“天下如石井者,凡几?”
据历史记载,石井书院曾经历十次以上的重修,因而得以从宋代以至清末,兴学倡教,历久不衰。明弘治十年(1497年)晋江知县罗惠重修,门外立石华表,匾曰:“石井书院”。清初迁界,书院墟废。复界后始复旧观。2008年7月,晋江、安海市镇两级政府出资400多万元,启动石井书院修缮工程,并开放供人参观。
如今,石井书院成为了历史文化古镇安海一个重要的标志,在文教方面熠熠发光。
“石井书院有五个馆,分别是介绍郑成功、朱熹、安海从清代至今的教育史、陈清机事迹、朱子家训专题。”张子德介绍,每年春节来石井书院的人最多,初一至十五,这里都有活动。云聚了安海各大民间社团举办的如猜谜、演唱、南音、什音、下象棋等精彩活动,好不热闹。
星塔
郑成功少年读书处
星塔
安海星塔居民吴志源出生于星塔,小时候在那附近读幼儿园,经常邀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星塔玩。对于星塔的记忆,吴志源记忆犹新,这满载着他许多童年的美好时光。
吴志源还记得,从小就听父辈讲关于星塔的故事,这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读书的地方,那时郑成功刚从日本回来,为远离嚣杂,常常手执书卷,独自一人徘徊在星塔下。后来他考中秀才,又经县试和府试,成绩一等,考取廪生。消息传来,堂叔郑芝鹏感慨郑家上下几代人,终于出了个文人,一定是星塔的庇护,便赶在郑成功北上南京国子监的前一年,发动乡人集资重建这座方形古砖塔。星塔落成后,新婚不久的郑成功,遥望宝塔,踏上了南京求学的征程。
星塔坐落在安海镇东北郊星塔村成功小学校园内,是一座四角五层实心楼阁式砖塔,周围以白花岗岩长条石做护栏。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星塔的传说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勤奋学习。”安海成功中心小学校长颜新疆说。
星塔长什么样子呢?星塔单边长2.4米,通高16.6米,底座石砌,每节砖叠涩,稍挑檐,每节缩小,四面作假门。第三层西面嵌有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郑芝鹏撰书的《重建星塔小引》碑记一方,第四层嵌有“星塔之塔”石刻,塔刹作葫芦形,从远处望去,宛若一条浑厚粗壮的钢鞭巍然竖立。由于民族英雄郑成功少年时曾住在这里读书,故称星塔为“郑成功少年读书处”。
吴志源说每当从星塔经过,就代表快到家了。星塔成了家的标志,是他和家之间一个不可割舍的感情纽带。
据《安海志》载称:星塔的建造是崇祯二年(1629年)“太师郑香筑圃于其处,衣服每常蛀烂,识者谓其巽方稍旷,因造砖塔五层四角以镇之。”指出塔是郑香为镇风水而建的。据查,这位太师郑香是郑芝龙的同宗兄弟郑芝鹏。但《安海志·星塔》又载:“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因塔颓废,郑芝鹏鸠资集众重建之。”说明星塔是郑芝鹏之前就存有。
据郑芝鹏自撰的《重建星塔小引》碑文称:星塔村“以其地去水之处,有塔曰星塔,而乡因名焉。夫乡以塔而名,则塔与乡所由来旧(久)矣。”由此可见,星塔与星塔乡是同时存在的。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为杜绝东南沿海群众对郑成功军队的支援,强行把民众内迁三十里,郑芝龙府第焚毁一空,荡然无存,唯有星塔逃过浩劫。
如今,星塔作为郑成功在安海生活和读书的重要史迹。“经常放学时,很多学生会到星塔附近朗读课文、做作业等等。星塔也成了学生们‘读书的后花园’,培养了一代代莘莘学子。”颜新疆说。
陈清机宅
内有戴季陶手书“天下为公”
陈清机宅
泉安路是我省第一条公路,在晋江可谓家喻户晓。泉安路始建于1919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条路是由安海旅日华侨陈清机发起建设的。
陈清机一生闪耀着民主共和的光芒。他参加辛亥革命、反袁斗争,以及十九路军反蒋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始终紧跟孙中山,是革命的先驱。他主张实业救国,科教兴国,为实现中山先生的遗愿,他身体力行,开公路、建农场、探矿藏,是杰出的实业家;为家乡的进步、发展,他筹医院、兴学校、办慈善,是典型的爱国侨领。
对于这位爱国侨领的故居,许多人都慕名前去参访。陈清机故居位于安海西河境石狮巷内45号,其建筑风格既具富有闽南特色又融汇西洋建筑特色,五开间三进深的“皇宫起”大厝。凹斗式大门两侧有精美石雕墙裙,大厝东边建有一座二层小阁楼,并建红砖围墙与大厝联成一体。2013年,陈清机宅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清机宅整座院落前有石埕,后有花园,占地近亩,落成于1932年。正门镌有章太炎先生书楹联:“斩止飞乌将数予,频来语燕定新巢”。大门两边花青石板墙堵上面,题刻着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等名人为大厝落成而书写的诗文。下厅上方楣额有时任孙中山先生机要秘书戴季陶手书的“天下为公”四字。
整座宅地,美轮美奂。文化大革命初期,陈清机的侄孙用灰泥封住上述名人题刻,始免于毁灭而保存到今天。后花园中原建有西式分亭,现已无存,但当时规划中的花坛、花砖、小径,今尚依稀可见。
目前该故居保存基本完好。记者了解到,安海镇正着手开展历史文化街区资源调查、系统规划,以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的施氏古厝、陈清机故居等古建筑和旧街巷点、线串联,打造安平桥——三里街——龙山寺精品旅游路线,打造高品质人文旅游目的地。
“微言安海”
安海商会会长吴清标:
商会是桥梁,是沟通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的纽带。教育是安海的强项,旅游带动人流,旅游是最好的投资,要将商机转化为人流。建议安平桥——龙山寺的旅游线路,修复新三里街,可以吸引游客,永定土楼是很好的模式,保护历史建筑,产权最重要。
安海侨联主席许清海:
这一届政府思路好,非常认同“爱安海”,能够团结不同社会群体,各种活动签到墙,让人深受感染。安平桥凝聚人心,海外老人家回来参与中秋等各种活动,感动落泪,主动提出希望儿子能融入同乡会。可以尝试推动与海外华人的青少年夏令营,各种正能量的东西经常转发给老华侨看。可以策划一些旅游路线比如策划安海一日游,霁云殿、奎光阁走一圈,中午到三里街吃小吃,之后到龙山寺等。旅游路线要安海地方特色,突出武将、文人和商人。
晋工机械总经理柯金鐤:
过去的时候,安海新不新,古不古,安海人不知道安海这个地方也有故事,现在优势抓准了,系统梳理很重要,对外要有特点和吸引力,比如我在接待深圳来客去安平桥时,对方表示安平桥太好了,简直是穿越了。同时,人才也很重要,文化活动、文创、经济发展,都可以带来人流和人才,可以利用特定载体比如石井书院,吸引人才。当然,也需要国家政策、资源的倾斜,进行资源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缩小城乡差异。
安海青年中心会长郑剑飞:
安海底子好,我认为有三大名片,郑成功、龙山寺、安平桥。郑成功是国际名片。安平桥是安海人利用潮汐、气候等自然条件建设而成,反应了安海人的勤劳、智慧。龙山寺分香遍布台湾,是两岸交流的平台。
策划:
记者_方锦枞 钱健铭 张志耐
执行:
记者_张志耐 林雅芳 秦越
通讯员_ 陈铭 林时渊 文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