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能耐得住寂寞蛰伏在闹市的,都是做大事的;大凡能坚守着一件别人都不看好的事的,最后都是赢家。
我经常去金鹗书院的前庭,却不知还有一家汉学堂藏在后院。9年前,五六位老师、几十名学生、500余平方米的场地,还有一个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姑娘,让这家汉学堂诞生了。
岳阳晚报全媒体 特约撰稿 张峥嵘
经典诵读社区学校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命题太大,这个短时难见成果,这个润物细无声,但当家人李宛燕初生牛犊不怕虎。她说,虽无声,但坚持,就能开花,也会结果。
这样,她的国学教育之旅开启。
以国学经典诵读、“书院与时代”论坛、金鹗大讲堂、古琴品鉴、书香岳阳之论语一百公益读书会、家庭教育、《论语与智慧》、孝道文化、读经教育公益课堂、传统文化研学旅游、语言素养培训、读书夏令营等大型文化项目为内容,打开了茶文化、古琴文化、书法、国画、诵读窗口,完美诠释“默默”两字的禅机,也迎来了如今之盛典。
5月14日上午,金鹗公园的金鹗书院高朋满座,汉学堂迎来了纪念性的跨越。经岳阳市教育体育局、岳阳社区大学审批后,“金鹗孔子书院经典诵读社区学校”正式挂牌。这刻开始,他们结束了9年的幕后,走向了公开的社会性的汉学堂。
前几年就听朋友说,她的两个孩子在金鹗书院的汉学堂读书。我时常走在山上,时常逛书院,时常写那里的种种,却没有留意后院还有精妙之处。就像中国传统文化得有留白,留着我今日来解读,留着今日走进去。
只是,主人也没想到,我一进去,便开始全线指挥。大手一挥,开启了庭院的重新布局。我说文化固然重要,但生存同样重要,美感也是必须有的。好好调整,全面推广吧。
致力传承国学经典
金鹗书院,始建于1884年的百年书院,依山傍水,吐纳苍翠,满目灵秀,佳景如画。它原为清代大学士吴獬的书斋,湖广总督张之洞慕名拜访金鹗书院山长吴獬,交谈学问,长达一天。后对僚属说:“洞庭一湖水,唯凤笙饮一匙,我与诸公仅尝其涓滴耳。”对吴獬山长的学问、修为钦佩不已。
9年前,李宛燕走进一度荒废的金鹗书院,与吴獬山长有了“神交”,决定继承其志向,在金鹗书院开设汉学堂,教小朋友诵读圣贤经典,开启童蒙养正的培根教育。
李宛燕这样执着地想以一己之力传承国学,很多朋友都当她是一时冲动。劝是劝不住的,朋友们相信,不久之后她肯定会放弃。可是,她的朋友们这次错了,她这次一点不言悔。
9年后,再上新征程,李宛燕站在台上,光彩照人。她说,心中百感交集,终于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依托金鹗书院,汉学堂成功申办“金鹗孔子书院经典诵读社区学校”,让这座百年书院再次承担起文化传承的使命。这是这座书院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这座书院里所有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更是所有重视岳阳文化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与久闻大名的金鹗书院接触十几年了。当时,它在山的那边,报社在山的这边。我在每个夏日的中午食不进味时,独自提着一瓶啤酒、几个饺子、两只鸡脚,沿金鹗山侧面小路绕一圈上去,在一泓池水边,在一处写着金
鹗书院的古建筑后,寻一张椅子静坐。望着大门紧锁,庭院深深,那时感叹,好一个深藏不露的高深之地。但好像一直没有唐突地敲过门,这样的讲究就错过了与这所汉学堂的交接,且一错过就是9年。
李宛燕说,人总是要做梦的,说不定就成真了呢?她当初只想给更多市民提供更加系统的国学教育,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此幽深处打造成一张文化名片,现在终于赢得了肯定。
传统文化浸润童心
社区学校成立后,每年春秋两季在金鹗公园就能举办“品读经典 声动巴陵”全民经典诵读活动了。这里,不只是孩子受益,热爱阅读和传统文化的市民也有福了。
9年,造就孩子们新天地的金鹗山,岳阳市区最大的自然森林公园,汉学堂就藏在那一层一层青翠的山林里,这里坚持让儿童从小浸润在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
阳光灿烂时,孩子们就在书院的台阶上齐声读书。有时是《诗经》,有时是《论语》,有时是唐诗,有时是宋词。
春天来了,大树下,老师教会了他们什么是枝繁叶茂,什么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了,老师带着孩子们,听满山的蝉鸣,满谷的鸟唱,奏响的夏之交响乐。
秋来啦,八月的桂花落了,菊花开了。
冬天,大雪落满山坡,那就是一首诗,孩子们围炉而读,暖暖的教室里,静静地品茶,与老师玩耍。
当然,孩子们最喜爱的,还是随老师走出书院去上一节森林课。与老师在森林徒步,听老师讲述大自然的故事,讲述四季的变化,讲述各种植物的习性,讲各种鸟的故事。
在森林里,孩子们还会在老师带领下,将大自然的原材料,带进手工课,让大千世界的自然之物在孩子们手中变成艺术品。
孩子们在清新的竹林里找虫子,在古朴的书院里包饺子,在青翠的山林里撒丫子。他们明白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也懂了“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意境。这才是李宛燕想要的教育,也是她想要给孩子们的成长环境。
9年前,李宛燕走进一片荒凉的书院后院,从6个孩子开始播种,以中庸之道,以自然之态,静待,终于长成一园风光。她说,这一刻,不是为自己高兴,也不是为自己庆功,而是看到了坚守的价值,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发表评论